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組織政府,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則、策略和方法,至今對我們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事業中還是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早在1894年,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人盡其才”的用人思想。並將此列為國家富強之本的四項原則之首。他説: “所謂人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還指出清王朝在用人方面的弊病: “今使人于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長,則雖智者無以稱其職,而巧者易以飾其非。如此用人,必致野有遺賢,朝多催進。”還説c “滿清政府的用人行政,更無大公不易之常規。……賣官鬻爵,政以賄成。凡此種種,更仆難數.任官授職,不問其才能之若何,而問其權勢之有無。以此當政事之大任,幾何其不誤國哉。”也就是説任官授職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據,要不問權勢而重其才能。
孫中山先生堅持自己提出的用人原則,身體力行,不循私情,他哥哥孫眉是華僑資本家,在孫先生的影響下,曾為革命捐獻過大量資財,對創立民國是有功的人。民國成立後,廣東各界曾推薦其出任粵省都督。孫中山認為其兄不熟悉政治,不必當此大任,即代為辭謝了。孫中山説:“蓋聞勸揚之典,莫要于賞功,服務之官,必望其稱職,是故宮惟其才,賞惟其功,截然為兩事,斷未有以官為賞,論功授職者也。”孫中山批判了封建制度中,將官職作為恩典賜給功臣的陋習,解決了恃功要官與唯才是舉的矛盾,堅持了資産階級民主原則。在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的幾十天中,他特設了招賢館,以廣攬人才,盛情邀請有政治才能之人,來參加民國建設。
孫中山先生不記個人恩怨,團結不同意見的人,如宋教仁在政體問題上與孫先生意見衝突很大,但孫先生並不據此而不用,仍根據他的特長,任命為臨時政府法制局長,儘管章太炎曾經攻擊過孫先生,但他依然聘其為政府顧問。在當前各項事業的改革中,用人之事的正確與否,關乎國家成敗興衰之關鍵,孫先生的任人為賢,人盡其才,用其所長,廣攬 名宿,不問黨派,嚴格考選的原則和策略,當為我們認真傚法的典範。 (《團結》總第35期)
(來源:河北團結網)
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