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姓氏趣談

  時間:2007-12-14 08:25    來源:     
 
 

     1954年,臺灣當局曾對島內居民作過一次比較完整的姓氏調查,結果發現全臺灣一共有768個姓,其中複姓4個。

     説到臺灣的姓氏,有人曾説過一句玩笑話,假若你初次結交一個臺胞,如果不知道他(她)的姓,就儘管稱他(她)陳先生、林小姐好了,這樣你就可以禮貌得體地應酬過去。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臺灣同胞中,姓陳、林的最多。據統計,臺灣地區前10大姓氏, 陳姓佔全省人口的11%,林姓佔8%,黃姓佔6%,張姓佔5%, 李姓佔4%,王姓和吳姓各佔4%弱,餘下蔡、劉、楊姓各佔3%弱。這10姓合起來佔臺灣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國的姓氏都有自己的發祥地。如陳姓的發祥地是河南穎川、江蘇廣陵等地,張姓的發祥地有河南開封、甘肅武威等地。臺灣同胞認為他們的姓都來源於大陸。據考證,臺灣的陳姓多是東漢名士陳實的後代。陳姓後代,大多是南北朝、隋、唐時從中原遷到福建、廣東,然後由閩、粵渡海入臺。林姓多是晉代南遷福建,明末渡過海峽來臺灣的。黃姓原居湖北江夏地區,1700多年前遷至福建、廣東,一部分由閩粵入臺。

     臺灣同胞在遇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時,有在大門口懸挂標有姓氏堂號的燈籠的習俗,如“西河林”、“穎川陳”、“武威張”、“洛陽蔡”、“太原郭”等,以示不忘飲水思源,根在大陸。

     臺南市成功路有一座全臺“吳氏大宗祠”,祠堂內有一幅盈聯,上書:“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這副對聯引用了吳姓典故,臺灣吳姓遵周代吳國始祖太伯為祖宗,太伯曾多次讓幼弟為王而避居江南。八閩指的是福建。這副對聯,巧用史實,推讚先賢,也鮮明地顯示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淵源。

     過去福建省有“陳林滿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説法。而臺灣也有“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一説。從姓氏這一側面,我們也可以了解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血緣關係。大陸姓氏臺灣基本都有,包括一些罕見的姓氏。如新處縣有人姓犬,人們就叫他狗大哥。還有姓雞的,人們稱他的妻子“雞大媽”,他的孩子便叫“雞仔子”。還有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也有姓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等等。這些姓氏,都是大陸姓氏的延伸。

     臺灣同胞用各種方式表達對祖國大陸、對民族的深情與懷念。如臺灣草屯的洪姓居民,每當親屬死亡下葬之前,必定要遵照祖傳儀式,用白布包裹全身,然後入棺。這種獨特的葬儀叫做“念祖”。原來,草屯洪姓的祖先來自福建漳州,而漳州洪姓的始祖則發祥于敦煌,古代敦煌多回教徒,“念祖”便是敦煌回教徒代代祖傳的喪儀規矩。數百年來,臺灣草屯洪姓居民仍保存著這一傳統習俗。

     當最早的移民從大陸到臺灣時,他們往往是聚族而居。這種結合,對於加強入島初期移民的開拓力量,排除各種人為和自然的侵害,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不忘祖先,後人往往以其姓氏或籍貫來命名所居村莊,謝厝寮、江厝店、許厝港、何厝莊等等。

     臺灣少數民族的姓氏原來有不少是與漢族不同的,如洋、雙、宜、力、標、兵、月等等,這些姓氏十分罕見,連不少研究姓氏問題的專家也弄不清這些姓氏的源流。後來,這些姓氏逐漸消失了。

     目前,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的姓氏來源有兩種情況,一是清政府所賜,計有衛、金、 廖、王、潘、黎等7姓。二是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少數民族同胞所改,計有安、武、岳、鄭、洋、田、杜、湯、白、江、米等79個姓。由於民族日益融合,現在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已與漢族沒什麼區別了。(化夷)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