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紀氏源流序

  時間:2006-05-22 13:19    來源:台灣網     
 
 

  夫江河有源,源遠則流大;草木有本,本固則葉繁。國之有歷史,體恤祖先創業之維艱;家之有族譜,強化血濃于水之親情。維吾高陽紀氏,祖德遠披,歷史悠久,為炎帝神農氏之後,本出烈山,支承姜水。傳至殷商比幹,官拜少師【太師、太史】之職,為紂王帝辛之叔父,比幹強諫,紂王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而觀其心。比幹遇害,第三夫人林氏懷孕逃出,産得一男雙手合掌不解,夫人歡喜抱見周武王,王令剖之,手解,左執係,右執己,因賜紀姓,命名文堅,封夫人為比幹豪公大定國夫人,封文堅為食陽殿歸德侯。文堅公娶蘇氏,生七子,長普安、次普信、三普寶、四普顯、五普良、六普海、七普銓,兄弟聯榮枝繁派衍。普安居祖居,傳第三世門光、第四世德壽、第五世弘鏊,歷傳至第四十八世,晉祭酒思遠公【尚書令左仆射】瞻,瞻傳第四十九世清、湛、沈。沈傳第五十世英,英傳第五十一世義,義傳第五十二世慈、純。純傳第五十三世少瑜公。少瑜公受封黎平廣平河間高陽郡侯,高陽自此始也。

  五代唐時,吾紀氏祖先,自河南光州固始縣,肇遷閩泉州惠安縣綱上居住,同支同派分居於漳泉延建等處。又有移居江西永豐、廣豐、雙溪、貴溪、常山,浙江玉山。更有一支居麗水碧湖九龍。我祖先一支由惠安遷移同安縣,復由同安轉徙安溪新溪裏五里埔【坡】居住。至元時,南傳第十五世祖長者公,富甲一邑,年高德邵。元延佑二年七月初三日,漳之富人通引流賊李世榮乘夜劫洗屋宇,契據族譜殄滅殆盡,長者公于初四日辰時就舌血書于白綾綢,曰:『金九盤、銀九盤、存第九水內。至申時公仙逝。十六世祖應祖公知先世遺跡,至延佑五年,招集兄弟四十一位,復恢先緒,漸辟土宇。

  我係長者公後裔,傳至明末清初二十四世─《于顯公諱旺號雙溪》《于讓公諱興號肖溪》《肇西公》《于吉公諱公保號雙泉》《于德公諱公振號近泉》《大為公字仁賢》六大房之子孫徙遷來臺灣。當時棲居臺中州大甲郡南簡莊,土名陳厝莊【今梧棲鎮南簡裏】,又因與蔡氏莊民起紛爭,再次移居龍井鄉龍津村海埔厝現址。明末清初又有同宗同支,〈一麟公肇遷浙江瑞安〉〈一鳳公遷平陽〉〈一貫公遷塔邊,四世後再遷文成赤砂〉〈朝鳳公遷南港鳳村〉〈朝盛公遷杭州〉〈一廉公居南港東坑〉〈鳳溪公居敖江梅源梅溪〉。故臺灣龍井及福建安溪、浙江均以長者公為第一世祖。

  我臺中縣龍井鄉龍津村海埔厝紀氏宗族,奉雙溪公等六大柱公為遷臺第一世祖,以﹝為德豐隆盛,傳經乃華榮,孫曾承祖宇,孝友振家聲﹞為輩份字序,目前已傳至“祖”字輩,棠棣競秀,花萼相輝。吾等不敏,本著信則傳信,疑則傳疑,不知則缺,寧缺毋濫之心情,博采廣咨,殫見洽聞,追尋紀氏源流,願吾宗長賢達,感蒐集之艱辛,覺修譜之匪易,及時填記,庶無遺漏,則族譜莊嚴,功德圓滿矣!

 

編輯:秋日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