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關於圖騰與圖騰崇拜

  時間:2006-04-25 14:58    來源:     
 
 


  1.中國古姓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最早源於圖騰崇拜。那麼何為圖騰,圖騰崇拜是怎麼回事?姓氏與圖騰又有什麼關係?圖騰一詞係美洲印第安語,其最早的寫法是ototemam,意思是“他的親族”。詞根oto表示出自同一母親並禁止通婚的兄弟姐妹間的血緣關係。1791年,一位英國商人將“ototeman”譯為“Totem”(圖騰),後又派生出“totemism”圖騰崇拜,成為國際間通用的術語。近代學者嚴復將“圖騰”的概念最早介紹到中國。他解釋説:“圖騰者,蠻夷之徽幟,用以自別其眾于余眾也。”到此,我們可以給圖騰下個定義,圖騰是標誌或象徵某一群體或個人的一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件。

  關於圖騰崇拜,《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解釋是:“相信人與某一圖騰有親緣關係;或相信一群體或個人與某一圖騰有神秘關係的信仰,稱為圖騰崇拜。”圖騰崇拜有如下特點:(1)認為圖騰是伴侶、親人、保護者、祖先或幫手,有超人的能力;人們尊敬、崇拜乃至畏懼圖騰;(2)用特殊的名稱和徽號代表圖騰;(3)崇拜者在一定程度上與圖騰合而為一,或者用象徵的方法表示與圖騰同化;(4)規定不得屠宰、食用或接觸圖騰甚至還規定回避圖騰;(5)舉行圖騰崇拜的特殊儀式。

  2.在原始社會,人們對自身及自然界的認識十分有限,不了解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他們認為每個氏族與某種動物、植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有著神秘的親緣和其他特殊關係,並相信這些“神物”就是他們的祖先、保護神,他們這個氏族就是由這種神物滋生出來的。因此,每個氏族都以某一種崇拜物作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與標誌,此即“圖騰”。

  據史料記載,在我國氏族社會末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東南沿海一帶,各部落多以鳥為科騰,史稱“鳥夷”,如少昊部落以鳳鳥為圖騰,殷商先祖以玄鳥(燕子)為圖騰;在中國原各部落中,蚩尤族以泥鰍為圖前輩;西北高原則以野獸為圖騰。史載炎帝“宏身而牛面”,表明炎帝部落有以牛為圖騰的;再有“黃帝與炎帝戰阪泉之野,帥熊、羆、貔、貅、囗、虎為前驅”,這裡的熊、羆、貔、貅、囗、虎,當為黃帝部落裏六個以熊、羆、貔、貅、囗、虎為圖騰的部落。

(來源:中華姓氏尋根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