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為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為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夏、商、週三代,遠古部族及帝王之族有姓,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都要有一個特有的氏號作為區別於他支的標誌。如夏王姒姓,後來分出夏、曾、褒等氏;商王子姓,後來分出宋、邊、蕭等氏;周王姬姓,分出周、孫、常、林、耿等氏。
命氏之法,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采邑為氏,也有以職官為氏的。此外還有以其祖父或父之字為氏的,也有以居處為氏的。
氏是用來“明貴賤”的,故三代貴族男子只稱氏不稱姓;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故三代貴族女子只稱姓。秦、漢時姓與氏合而為一,或稱“姓某”,或稱“姓某氏”,為個人所自出的家族稱號,一般平民也有了姓。《國語 周語》:“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而屬,則各自為氏。”《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又《昭公二十八年》:“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遂滅祁氏、羊舌氏。”按,楊食我是晉國大夫叔向的兒子,楊是叔向的邑名,羊舌是叔向一族的氏號。祁、羊舌兩氏俱是晉國國君同姓貴族。據説,楊食我生下來時,叔向的母親去看他,上堂還未入定,聽到他的哭聲就回去了,説:這是豺狼的聲音,狼子野心,除了他,沒有誰能敗羊舌氏。《通志 氏族一》:“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古之諸侯,詛辭多曰:附命亡氏。踣其國家以明亡氏,則與奪爵失國同,可知其為賤也。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聽為姓。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清袁枚《隨園隨筆》:“《禮》疏雲:天子賜姓賜氏,諸侯賜氏不賜姓。貴有氏,賤無氏,男稱氏,女姓稱姓。姓者所以統係百世而不變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一傳而變也。”
古代對已婚婦女的稱呼,常于其父姓之後係“氏”。後世多在夫姓與父姓之後係“氏”如張王氏等。《儀禮.士婚禮》:“祝告稱婦女之姓,曰‘某氏來婦。’”《紅樓夢》第一0六回:“賈母上香跪下,磕了好些頭,念了一回佛,含淚祝告天地道:‘皇天菩薩在上:我賈門史氏,虔誠禱告,求菩薩慈悲。’”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