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何謂姓

  時間:2006-04-05 10:42    來源: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説明我們祖先曾經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蒙昧狀態的一個標誌。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産生了。氏的出現表明人類歷史的腳步邁進了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産物。

  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後的姓氏也多起來,大致按如下情況得來:

  一是以祖先的族號為姓。如堯的一些子孫後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也大致如上得來。古代帝王死後,在宗廟的牌位上要寫上他們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們一些後代就分別姓文、姓武。

  二是以國名或地名為姓。古代一些國家的居民以國名為姓,如齊、魯、秦、晉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為姓,如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城郭四邊,就以東郭、西郭、南郭、北郭為姓。諸如東門、南宮、歐陽等姓也如此得來。

  三是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古代的官職有司馬、司徒、帥、尉等,任這些職務的人們的後代便取這些為姓。以職務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樂器的姓樂,做買賣的姓商等。還有陶、屠、巫、卜等。

  四是以動植物為姓。許多人以動植物為姓,如牛、馬、龍、熊、楊、柳、柏、花等。

  五是以數字為姓。如伍、陸、萬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姓氏也不斷演變。如複姓的截音,把公孫截成姓公、姓孫,孟孫截成姓孟、姓孫,有些姓是帝王、官員、師傅賜給的,以後也就沿用下來。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給屬臣賜姓,還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選取的。現在,孩子也有選取姓氏的自由,子從父姓不是法定的。

(來源:解放軍報)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