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山西清徐:族人修祠重續家譜 紀念武狀元

  時間:2008-03-26 14:40    來源:中國家譜網     
 
 

  這幾天,在清徐縣東高白村的高白狀元祠,幾位賈姓後人正在為重修中斷了53年之久的家譜而忙碌。賈家人希望通過這種特殊方式,讓後代族人永遠銘記並懷念祖上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武狀元賈廷詔。昨天,清徐高白賈氏宗族續修家譜理事會成員、高白賈氏第17代傳人、今年65歲的賈凝源老人,向記者講述了編撰家譜的來龍去脈。
   

  卓越武狀元
   

  在東高白村西北角,古香古色的狀元祠堂十分醒目。昨天,記者趕到時,賈凝源正和幾位同族親友商量續寫家譜的事兒,桌子上擺放著1955年第七次編修時留下的9大本賈氏家譜。説起賈家第九代傳人、清徐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武狀元賈廷詔(西元1713——1765年),賈凝源和親友們都十分自豪,很快從家譜中找見賈廷詔的名字,並出示了族人世代相傳的由當年狀元的幕僚憑印象繪就的一幅彩色畫像。
   

  據歷史記載,賈廷詔出生在東高白村,乾隆7年(即1742年)因韜略精深、武功卓絕,被乾隆皇帝欽點為武狀元,並封為頭等御前侍衛。由於賈廷詔從小有抱牛練武的習慣,膂力超常,在民間還有“舉牛狀元”之稱。乾隆11年(1746年),賈廷詔到山東萊州府出任撫標中軍參將,他嚴於職守,清正廉潔,治軍甚嚴,多次擊退海盜進犯,並著有《三韜六略之解》、《孫子兵法淺釋》,供清軍駐山東官員學習參考,在歷史上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能人。
   

  當年,因賈家出了這麼個武狀元,族人在當地都跟著風光了不少。後來,連縣衙的照壁、文廟前的影壁都被拆除,意為狀元出入不必繞行。在光緒7年編修的縣誌上,賈廷詔更是被排在為官者名錄的顯著位置,且字體比別人的都大。
   

  修祠續家譜
   

  乾隆30年(1765年),賈廷詔因遭太監陷害,被革職後吞金而死,年僅52歲。為紀念賈家這位卓越的武狀元,高白賈姓族人專門在現在的東高白村西北角修建了狀元祠。1992年,這座祠堂被列為清徐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到2003年,賈姓族人集資對祠堂進行了修復,整整歷時7年、耗資三十余萬元,使古祠堂重新煥發生機。如今,賈姓族人不僅每年春節、清明都要來此祭拜,而且還在墻上彩繪出賈廷詔的事跡,激勵後世子孫奮發向上。
   

  去年冬天,經幾位賈姓長者建議,東高白村賈姓族人成立了高白賈氏續修家譜理事會,決定重續家譜,弘揚武狀元賈廷詔的品行和精神。雖然距上次編修家譜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族人們決心一定要將斷代的家譜編寫完整,以便讓賈廷詔的故事在族人中紮根,代代相傳下去。
   

  傳承五百年
   

  據1955年第七次編修的《賈氏家譜》記載,高白賈氏始祖賈守能自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由洪洞遷來,就定居在東于都八甲(今東高白村),至今已繁衍500餘年。從清雍正五年(1727年)武狀元的父親賈宗清首次為高白賈氏編寫家譜到1955年,《賈氏家譜》共經歷過7次編修。
   

  在此次整理編修的過程中,賈凝源等人查閱家譜發現,高白賈氏素有尚武家風,除這位武狀元外,還誕生過一大批武生、千總等,其中第七代傳人賈國盛曾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武進士。
   

  專家介紹,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情況的歷史圖籍,與正史、方志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也是我國珍貴歷史文化遺産的一部分。由於家譜中蘊藏有大量關於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家譜還反映了人口繁衍、家族遷移史,記載有家訓、族訓以及本族傑出人物,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來源:太原晚報)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