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孔子世家譜》演繹千年傳奇

  時間:2008-07-14 14:32    來源:新華網     
 
 

  再難找到一個家族的譜係延續得如此長久,再沒有一根生命的鏈條鑄造得如此緊密。伴隨著2500年後儒家思想的再次煥發生機,正在第五次大修的《孔子世家譜》演繹著一個個千年傳奇。
   

  130多萬後裔擴容入譜
   

  《孔子世家譜》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第五次大修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
   

  這一當今世界上最長的家譜,現存最新版本為1937年修訂後的“民國譜”,距今已有70多年,其中收錄近60萬孔氏族人。
   

  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受歷史條件限制,只大修了四次:分別在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和民國時期。
   

  從1998年開始,面臨失續危險的《孔子世家譜》開始了第五次大修,即在“民國譜”的基礎上添續新的孔子後裔。孔子第77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堂弟孔德墉負責這次俢譜工作。他在香港註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開始收集族人資料。
   

  孔德墉説,現居臺灣的孔德成在寄給他的一封信中寫到,“俢譜事,甚覺欣慰,並感欽佩。”這證明俢譜之事已得到孔德成的首肯,歷來修譜之事本應由衍聖公負責。
   

  到2007年底,後裔登記工作已全面結束。9年間,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陸續收到世界各地130多萬孔子後裔的資料,這意味著將有超過“民國譜”2倍人數的後裔擴容入譜。
   

  設在濟南的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孔子世家譜》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説,到2004年底,續修協會已收到100多萬份後裔資料,本打算停止登記,但後裔入譜願望強烈,從世界各地報送材料的人數越來越多,協會不得不將登記工作延長至2007年底。
   

  他説,這130多萬人是根據繳納入譜費人次計算得出,已故孔氏族人可免去這一費用,並不包括在這一數字內,但仍會入譜,加上最近一次修訂的民國譜中的近60萬孔子後裔,新譜最終錄入人數將有可能大大超過200萬。
   

  “失散”千年後裔落葉歸根
   

  在《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過程中,一批失散已久的孔子後裔紛紛被尋得並被錄入總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別是兩支已失散超過千年的族人和現居臺灣已有200年的一支族人。
   

  在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辦公室裏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這幾支族人證明自己身份的支系族譜實物照片或複印件。孔德威説,續譜過程中,對於孔子後裔的身份協會非常慎重,他們必須能夠提供支系族譜,並能與“民國譜”相接續,才能證明其身份。
   

  三支孔子後裔中,最新發現的是現居河南洛寧縣的一支,到現在已失散了有1200多年。根據這支孔子族人提供的支系家譜,他們的祖先是孔子第三十七代孫孔齊參。孔齊參膝下三子,分別是孔克符、孔克讓和孔述睿(生活于唐代宗和唐德宗時期)。據《孔子世家譜》記載,三子中,除孔述睿下傳一代外後無傳外,其餘均標注“無傳”。
   

  事實上,孔克符有兩個兒子並傳至目前孔子第78代,只不過他們遷移到了當時的河南永寧,而這一走就是1200年,至於他們是從什麼地方去到永寧的,已無法考證。孔德威説,這一支後裔提供的支系族譜能與世家譜接續並上推至孔子,還有清代七十三代衍聖公的親筆題序,足以證明其權威性。
   

  據了解,這已是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以來第二次發現失散1000年以上的孔子後裔支系,早些時候,續修協會在山西昔陽縣發現一支在《孔子世家譜》中失傳千餘年的後裔支派,但年代上略晚于這一支。
   

  現居臺灣已有200年的一支族人也是憑藉支系族譜身份得以確認的。據續修工作協會介紹,在清嘉慶年間,這支族人帶著孔子的畫像和祖先的牌位,由福建上杭和永定遷至臺灣屏東。經初步考證,他們是浙江衢州派長支的後裔,現在大部分從事農業或漁業生産。
   

  兩千年家族史83代族人
   

  涵蓋孔子家族整個傳承史的《孔子世家譜》以其延時之長、族係之明,纂輯之廣、核查之實,體例之備、保存之全,2005年被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有限公司認定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家譜。
   

  但根據《孔子世家譜》最新登記情況,從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已繁衍至83代,刷新了《孔子世家譜》自身保持的82代吉尼斯世界記錄。
   

  孔德墉説,續修《孔子世家譜》是孔子後人必須擔負的使命。孔子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世家譜》與同時期的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翻閱《孔子世家譜》如同翻閱史書,每一代人都能對應著相應的時代,並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狀況。孔德威向記者提供了一份他在曲阜孔子博物院孔府文物檔案館查詢資料時獲得的一份珍貴的支系家譜,這一家譜證實了,如今韓國孔子後裔祖先是在元朝時期東渡高麗的。
   

  記者在這份1915年名為《居住朝鮮孔氏族人世系草稿》的家譜照片上看,到,“文宣王(孔子)五十四世孫孔紹,元順帝時以翰林學士陪魯國長公主下嫁于高麗恭愍王始來東國,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根據這一記載可以考證,今天居住在韓國的孔子後裔祖先孔紹是在元順帝(1333-1341)時東渡高麗的,並且在當時擔任一定的官職。
   

  孔德威表示,這次續修《孔子世家譜》旨在傳承文化,還歷史以原貌,並不是為了恢復家族制度,到2009年秋家譜出版後,他們的任務就全部完成了。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