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大學士作序 東漢族譜現身三水

  時間:2008-02-03 14:19    來源:佛山日報     
 
 

  鋻於參展族譜有不少古物,主辦方表示將全天候守護
   

  前日,廣州2位老者帶著古老族譜來到三水荷花世界參展中華姓氏文化節。記者發現族譜竟是由東漢大學士蔡邑和唐宋名家作序。鋻於參展族譜中有不少古物,主辦方表示將晝夜守護。
   

  族譜記載清暉園興建史
   

  自珠璣古巷人獻出10本明清族譜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對姓氏文化有濃厚興趣的人士的廣泛關注。前天上午,廣州龍氏精英研究會74歲的龍國椅和65歲的龍錦倫兩位老伯冒著風雨來到三水,他們層層包裹的布袋裏面珍藏著2本古族譜和2卷氏族繁衍圖。
   

  族譜用土紙裝訂,紙質早已發黃變舊,邊角破損捲起,裏面毛筆字舒暢灑脫、清晰如初,清楚地寫著族譜重修于清乾隆十年,算起來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其中一本族譜字體難辨,龍錦倫老伯説這是篆體書法。更讓記者驚奇的是,2本族譜作序者均是歷史名人,包括東漢蔡邕、唐代柳公權和北宋程顥。根據族譜記載,順德清暉園便是在清嘉慶十年(1805),龍氏先人,辭官歸故里的翰林院學士、監察御史龍廷槐動工興建。
   

  偶然得來視為珍寶
   

  龍錦倫老伯告訴記者,為族譜作序的三每人平均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飽學之士,當時能請到他們作序並非易事,這與龍氏自古以來出了很多名門望族有一定關係。2本族譜出現3人作序,估計是每重修一次就找一人作序。“3位名家字體堪稱一絕,序文肯定是他們的原作,但書寫估計是重修族譜時請當時著名書法家模倣。真跡由於年代久遠可能已不在人間。”
   

  至於這族譜的出處,原來是龍伯在退休後,憑著對姓氏宗族文化的濃厚興趣,他專門成立了龍氏精英研究會,自己籌資10多萬元,花了6年的時間,走遍湖南、江西、廣西、福建和省內有龍氏居住的地方,潛心研究姓龍的歷史、起源、變遷和出過的歷史名人。在湖南的時候,剛有一個姓龍的村子修完新族譜,覺得老族譜沒有什麼用,覺得龍伯既然熱心龍氏姓氏研究,就順手送給了他。龍伯將其視為珍寶,珍藏身邊。後來有人得知出資幾萬元也捨不得轉讓。
   

  龍氏繁衍圖總長63米
   

  除了這兩本珍貴的族譜,兩位老人還送來花了幾個月時間親手繪成的粵中龍氏順德大良東門房碧鑒房繁衍圖。2幅繁衍圖加起來總長63.2米,對族譜有研究的龍伯説這應該是世界上最長的氏族繁衍圖。裏面用圖表的方法,將1135年至1922年,順德大良龍氏繁衍的22世全部族人清晰地記錄下來,打開一看,一目了然。裏面記載有清暉園主龍應時及長子龍廷槐家族的人丁情況。
   

  據荷花世界負責人介紹,姓氏文化節期間,考慮到參展族譜有不少是古代文物,展覽期間將用加鎖的玻璃櫥窗展覽,並實行保安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防止珍貴族譜遺失或被盜。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