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族譜與老圍屋見證百年流傳

  時間:2007-07-11 14:30    來源:     
 
 

 


  “離不開了呀!”幾經週折又回到葵涌定居的潘會文對宗祠和祖屋充滿了感情。作為潘氏家族的族長,多年以來,潘會文和潘家的老一輩一起,不遺餘力為留存家族的文化根源鼓與呼。

  記者在潘會文保存的族譜中看到,這一份族譜,前後經過了1980年、2002年到2005年間的反覆補充、完善,訪問了多位潘氏族人,跨越了25個春秋,最後才定稿。族譜中詳細介紹了潘氏宗族的根源、概況,正是因為有這份族譜,葵涌和潘家許多有趣的俗語和典故得以流傳。

  族譜的主要起草人潘恩博還在族譜中專門闡述了族譜修訂的意義。他提出,修訂這份族譜能使一些後代知曉本族的大概淵源,並知道自己的輩分高低,“這是一個原則的問題”。他號召族人去收集中國最近出版的各姓氏家譜、族譜,以期找出在文革期間潘屋被淹沒的歷史,並找出潘家失去聯繫的“厚”字輩。族譜的最末端,還收錄了兩期有關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岳飛的後人是如何傳承他們先祖的業績與家族的,供潘家子孫傚法。

  在上下禾塘、油榨、黃屋等地,記者也遇到了不少像潘家後人這樣希冀傳載祖先文化的熱心人。他們冒著酷夏帶記者一間間去看當地的老房子,向記者講述見到的或是聽來的老故事。他們的舉止流露出對祖輩業績的崇敬與對這些古村老宅的眷念,看著一部分被打上“危房”標記的老屋,他們期待的目光更是一次次衝擊著記者的心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當地人已自發地向政府打了報告,要求保護、修復好老圍屋。而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已開始加強對各處客家圍屋的保護工作,通過拆遷補償、異地安置等辦法,使部分被佔房産及周邊用地得以清退,並劃出保護範圍和周邊建築風貌保護範圍,為客家圍屋的建設騰出發展空間。

  願這對於已經歷百年風雨的客家老圍屋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