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福建南靖的臺灣李氏祖祠

  時間:2006-12-19 16:03    來源:     
 
 

 

  福建南靖縣書洋鎮下版寮村坑口李自然村,有一座與臺灣眾多李氏宗祠同根同源的祖堂——敦本堂李氏祖堂。這座祖堂屬閩西上杭縣禮祀李火德公的李氏大宗祠開居閩南古跡客家分祖祠之一。

  敦本堂建造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有479年的歷史。1980年8月,臺灣基隆市宗親李金倉、李炳煌捐資,按古跡原形修葺換新。祖堂正廳坐東朝西,後山綠樹蔥郁,古木參天。下殿前面有“官刀形”池塘。地理構造形象宛如“觀音座蓮”。祖堂土木結構,大小一共九間。下殿神龕頂刻“隴西敦本堂”五個鎦金大字。開側門,面朝南,為祖堂大門;到達祖堂大門,一共砌放七個方塊石枋臺階。歷代相傳,凡屬隴西敦本堂外遷移居宗親,包括臺灣宗親回鄉謁祖,應先答對本祖堂從進門數起石階數目,方可進入。

  據清朝雍正年間編寫的《南靖下版寮萬五郎派李氏族譜》記載:清康熙前後,由隴西敦本堂移居臺灣的李氏後裔胡54人。直至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遷臺人數共有280人。在臺灣定居地點為臺北縣淡水鎮三芝鄉北勢村、臺北市士林區、基隆市、桃園縣觀音鄉、臺中南屯區惠來莊、長山塘腹坑等地,繁衍至今約有數萬人之多,基隆市有萬餘人,桃園縣觀音鄉也有萬餘人。在臺灣祀李氏的有基隆市祠堂、臺北市祠堂、臺北市士林區祠堂、桃園縣祠堂。“同根同泊同血脈,隔山隔水難隔情。”以往兩地宗親往來密切。1979年後,大陸開放,臺灣宗親組團尋根謁祖接踵而來。1979年10月,旅居日本神戶兵庫縣的李氏宗親李金倉(曾任臺灣基隆同鄉會會長),回南靖尋根謁祖,捐資日元74萬元修葺隴西敦本堂。1989年9月7日,旅居臺灣宗親李哲新(任李氏宗親會長)、李耀勤(任臺北市海南同鄉會理事)兩人帶領一行18人旅遊團,回鄉尋根謁祖,叩拜祖先,會晤宗親。1990年6月6日,敦本堂第十代李維公支派下裔孫李農德及其侄李忠義首次回大陸探親。1994年1月19日,李農德、李文信叔侄再次專程回鄉尋根謁祖,來到敦本堂再次核對隴西敦本堂始祖神牌及族譜,叩拜祖先,旋即捐資作為隴西管理經費。

  樹有根,水有源,敬宗重祖才能敦親睦族,才能促進兩岸宗親情誼。 (陳衛鏵 李崇富 李崇財)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