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兩岸楊氏祖廟

  時間:2006-07-22 14:59    來源:     
 
 

漳浦佛潭楊氏祖廟

金門湖美楊氏家廟

  在閩南漳浦縣佛潭鎮,有一座楊氏祖廟,在金門縣官澳村,也有一座楊氏祖廟。兩座祖廟形似神似,祖龕的牌位,一世祖均是亮節。兩地楊氏同宗同祖,常來常往,手足情深。

  佛潭楊氏祖廟顧問楊振芳先生編撰了佛潭楊氏歷史淵源考,官澳楊氏祖廟總幹事楊延文先生策劃出版了達山堂專輯,兩本書敘述了相同的歷史事實:南宋楊亮節,楊淑妃(後為太后)之弟,官封處置使。元兵入侵,亮節奉淑妃及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奔。德祐二年(西元1276年)5月,亮節的外甥趙昰即帝位(稱為端宗)于福州。11月,元兵攻陷福州。亮節隨駕至泉州,因軍務別往,及歸,少帝一行已至潮州。遂攜三個兒子世昌、世耀、世隆追到漳州。因第三子途勞染疾,寄養于漳浦佛潭農家。亮節與長子、次子來到廈門,想覓船前往廣東崖山與少帝會合。此時傳來崖山兵敗、少帝投海的不幸消息,亮節悲憤不已。遂與兩子渡海到浯州(今金門),隱居於官澳珠寶石下,誓誡子孫莫為元臣,鬱鬱而終。

  8月中旬(注:2005年),筆者赴金門旅遊。行前,年已八旬的退休幹部楊振芳先生特地送來有關資料,開列名單,要我為他“探親”。他説,先祖世隆定居佛潭,因而號佛潭,其長兄、二哥也隨之號佛細、佛成。楊佛潭“乃擇地于佛潭之左”定居,娶妻陳氏,生四子,分為四大房。他70多歲時作自述一文以示子孫,記載其父及兩位兄長定居浯州官澳的情況,説明當時雙方有互通音訊。古建築佛潭楊氏祖廟于198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不時有臺澎金馬及東南亞的宗親前來祭拜。官澳的楊氏祖廟也常有大陸宗親前往謁祖,清末修建,當時資金僅夠建後堂,佛潭宗親知道後發動募捐,續建了前堂。2001年底,佛潭曾組織30多人前往金門拜祖。

  在金門旅遊期間,筆者採訪了楊氏家廟和達山堂總幹事楊延文先生。官澳楊氏祖廟大門的對聯是:“翊主南遷矢志冒危惟報宋,思君北向甘心就隱不臣元”,概括敘述了那一段辛酸的歷史。楊延文先生感慨地説,先祖是皇親國戚,宋亡後來到浯州。定居達山之麓後,亮節公將地名叫作“官澳”,“官”字指其歷代在大宋朝廷做官,“澳”字則指地處海灣之旁。金門楊氏從始祖亮節公起,派系繁衍,迄今共有30世。目前金門有其後裔8000多人,宗祠、家廟8座;臺灣及東南亞有其後裔10多萬人。與佛潭的宗親往來頻繁,清末重修祖廟的碑文上記載:“自明迄清,凡有修廟,皆佛曇之來倡首……”,我也曾到佛潭會親謁祖。兩岸血濃于水,本來就是一家人,想分也分不開啊! (嚴利人/文  )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