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世界最長家譜”孔子家譜續修 孔祥熙等被錄入

  時間:2007-03-06 13:17    來源: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訂的《孔子世家譜》將最終至少收錄180萬孔氏族人。對於孔子後人修訂《孔子世家譜》的行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認為修譜是封建糟粕,是落後的東西。對此,《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德墉説,續修孔子家譜更多是為保護文化遺存。

    新譜將在2009年完稿付印

    從古至今,《孔子世家譜》已有2500年的悠久歷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譜》修訂數據截止到1937年,收錄56萬人。

    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77代孫孔德墉介紹,受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委託,1998年孔子的後人在香港註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開始收集族人資料,進行第五次修訂,目前協會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個續修機構,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萬份孔子後裔的資料,證實孔子後裔繁衍到83代,輩分最小的是“念”字輩的一名十多歲的小女孩,現在遼寧省。

    據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紹,現在續修工作已全面進入編輯階段。據其預計,新譜將在孔子誕生2560週年(2009年)完稿付印。據估計,目前健在的孔子後裔至少有300余萬人,在大陸的孔子後裔有250余萬人。在香港、臺灣地區以及韓國、美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也分佈著大批孔子後裔。

    重名最多的為孔憲明

    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介紹,由於各代嚴格遵循輩分起名,對於孔子後人來説,起名時,三個字中有兩個字是既定的,只有一個字的自由選擇空間,因此同代人中重名者就不鮮見,目前登記重名最多的為孔憲明,達1192個,不同支派上的父子兩代同時重名的也有很多,甚至出現了不同支派三代同時重名的現象。

    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介紹,古代有以4歲讓梨的孔融、創作了《桃花扇》的孔尚任,近代有孔祥熙,如今有乒乓球國手孔令輝、外交部部長助理孔泉等,這些名字有的已被錄入家譜,有的即將入譜。

    古老家譜進入數字化時代

    將收錄180萬孔子後裔的新版《孔子世家譜》,查閱起來並不複雜,只要滑鼠一點,就可以輕鬆查到孔子與任何一位後人的傳承關係。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表示,此次修訂之前民國譜為最近修訂的一版,共收錄56萬人,原版總共154冊,後來印成縮印本,也需要厚厚的四大本,查閱起來很不方便。此次續修,共收錄180萬人,新譜的資訊量也增加了,如配偶、生卒年、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等,要印成書冊,需要七八十冊之多。因此,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採用了數字化管理,將所有孔子後裔資料輸入一個數據庫,並設計了一個樹狀圖系統,只要在查詢系統裏輸入一個名字,滑鼠一點,一家人的樹狀圖就顯示出來,往上推可直達孔子。

    2005年,香港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孔憲鐸,到濟南交登記表時查到他是曲阜"60戶"之一的陶樂戶,而且可以上推到孔子,他深受震撼:2500多年,自己的歷代先人一一在冊。他把這個樹狀圖寄給在美國的兒子,讓兒子看看:"我告訴他,他是孔子的後人,他從來不相信真能追溯到孔子。"

    記者在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看到,有近20名工作人員正在將各地報上來的後裔資訊錄入電腦,並與已完成數字化的部分譜係進行接續,接續的依據除了名字外,還有後裔的住址、派系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有20萬族人資訊實現了數字化。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主任孔德宏説,新譜不僅查詢方便,而且具有統計功能,例如年齡結構、文化程度、人口分佈頻率等等,另外,新譜還增加了一幅全國電子地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孔氏後人在全國的人口分佈。

    "世界最長家譜"孔子世家譜背景

    家譜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對家庭世系的記載。孔子世家譜不僅反映了孔子後代繁衍的圖景,而且它本身的悠久和完備程度超出了一般的家譜。從記錄的歷史看,它延續的時間最長,2500多年、80多代沒有中斷過。

    在2005年度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頒證典禮上,孔子世家譜以其延時之長、族係之明,纂輯之廣、核查之實,體例之備,保存之全,被列為"世界最長家譜"。

    自明以來,孔子世家譜就有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定約,但受歷史條件限制,世家譜只大修了四次: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上次修譜由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主持,始於1930年,成于1937年,一般稱"民國譜"。如今,明代家譜已不存世,清康熙年間家譜共收孔子後裔近2萬人,乾隆年間家譜為10萬多人,民國譜增至56萬人。新續修的世家譜則將收錄180萬孔子後裔。

    孔子世家譜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各代遵循著既定的輩份,比如75代為"祥",76代為"令",77代為"德",從名字上就能知曉這一支繁衍到哪一代。孔子後裔的輩份從56代以後是預先排定,目前已排至105代。

    孔德墉:續修孔子家譜是為保護文化遺存

    對於孔子後人修訂《孔子世家譜》的行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認為修譜是封建糟粕,是落後的東西。對此,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德墉説,續修孔子家譜更多是為保存文化遺存。

    孔德墉説,《孔子世家譜》是孔子家族史,這點是肯定無疑的,但這個家族歷史悠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文字記載,不能繼承下來非常可惜。

    他認為,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世家譜》與同時期的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目前在我國歷史上還無法找出任何其他家譜,在歷史人文價值上能夠與這一家譜相媲美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世璇也認為,延續時間久遠的家譜對於人口學、姓氏學、民俗學、民族學、宗法制、家庭結構變化、人口遷徙等社會學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續修《孔子世家譜》,也有利於增強華夏民族"血緣同宗、文化同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孔德墉説,續修《孔子世家譜》是為了家族,更是為了傳承文化和歷史,是當今孔子後人必須擔負的使命,同時,續譜的意義已不僅局限在歷史領域,由於新的家譜還被賦予了很多其他功能,對研究儒家學説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都將具備重要的價值。

    女性後裔首次被允許進入《孔子世家譜》

    隨著社會的進步,《孔子世家譜》的修訂也帶上了新的時代氣息。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介紹,孔子後裔中的女性首次被允許進入家譜。

    據了解,目前對《孔子世家譜》正在進行的第五次續修已新收集了120萬孔子後裔的資料,其中有20%左右的女性,但由於仍有新的資料被徵集上來,這並不是最終數字。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主任孔德宏説,在孔子家譜以往的修訂中,女性後裔從不列入家譜,但無論是不是女性,他們始終無法改變孔子後裔的身份,因此當然也可以入譜。這次修訂將首次全面將女性孔子後裔列入家譜,女性與男性一樣以大字標注,其配偶則以小字標注,跟隨其後。如果其子女跟隨孔姓,也可列入家譜。

     除女性後裔外,少數民族和外籍後裔這次也被一同准許入譜,孔德宏説,新的時代情況也有所不同,孔子後裔中有不少人已經成為少數民族或加入其他國籍,從明代到民國時期的四次修譜還沒有遇到這些問題,因此這些也都成為了第五次修譜新的突破。

    據了解,目前,最新掌握的120萬孔子後裔中已有數量不詳的人加入回族、苗族、水族、彝族、瑤族、白族、景頗族7個少數民族,並有後裔加入了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6個國籍。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表示,新修訂的《孔子世家譜》將成為歷次修訂以來覆蓋範圍最廣,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

    孔子最新世家譜將收錄180萬孔氏族人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訂的《孔子世家譜》將最終至少收錄180萬孔氏族人。

    從古至今,孔子世家譜已有2500年的悠久歷史,在我國家譜中佔有特殊地位。其所包含的內容最為豐富,譜係記錄最為完整、系統,是研究譜牒學的重要樣本,也為社會學、史學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77代孫孔德墉説,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譜》修訂數據截止到1937年,收錄56萬人。如再不進行修訂,基本面臨斷續危險。

    據孔德墉介紹,受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委託,1998年孔子的後人在香港註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開始收集族人資料,進行第五次修訂,目前協會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個續修機構,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萬孔子後裔的資料,證實孔子後裔繁衍到83代,輩份最小的是"念"字輩的一名十多歲的小女孩,現在遼寧省。

    據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紹,現在續修工作已全面進入編輯階段。這次續修依據的資料包括以往編修的《孔子世家譜》、新登記後裔和民間各地族人保存的家譜及口碑、墓碑資料等。據其預計,新譜將在孔子誕生2560週年(2009年)完稿付印。

    據估計,目前健在的孔子後裔至少有300多萬人,在大陸的孔子後裔有250萬人。在香港、臺灣地區,以及韓國、美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也分佈著大批孔子後裔。

    續譜花絮:遊子回家 幾輩重名 名人代出

    對修譜的人來説,整理編纂如此浩大繁雜的資訊,無疑是乏味和嚴肅的,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修譜也充滿著奇遇和樂趣。

    遊子回家 

    正在進行的《孔子世家譜》第五次續修的工作人員曾五次到孔府檔案館查閱大量家譜檔案,同時也蒐集到了散落在民間的家藏譜書200多件,解決了很多原本是無法解決的接續疑點。其中,在山西昔陽縣,工作人員發現了孔子四十一代後人孔邈3000多名後裔,歷代譜書孔邈皆記為無傳、失傳,事實上這一支派在唐昭宗時(889-904)從曲阜遷往了山西,算來已有千年之久。

    同時,工作人員還在臺灣屏東發現了一支孔子後裔,據初步考證,這支孔子族人是在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帶著孔子的畫像和祖先的牌位,由福建上杭和永定遷至臺灣屏東的,這次終於認祖歸宗。

    幾輩重名

    記者採訪時正好遇到從河南南陽來濟南的孔令雲,他説他的本名叫孔令運,但由於同輩叫這個名字的太多了,所以自己就將"運"改成了"雲"。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續譜辦公室介紹,由於各代嚴格遵循輩份起名,對於孔子後人來説,起名時,三個字中有2個字是既定的,只有一個字的自由選擇空間,因此同代人中重名者就不鮮見,目前登記重名最多的為孔憲明,達1192個,不同支派上的父子兩代同時重名的也有很多,甚至出現了不同支派三代同時重名的現象。

    名人代出

    雖説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孔子後人中卻代代有才人出。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介紹,古代有以四歲讓梨的孔融、創作了《桃花扇》的孔尚任,近代有孔祥熙,如今有乒乓球國手孔令輝、外交部部長助理孔泉等,這些名字有的已被錄入家譜,有的即將入譜。但協會表示,由於名人概念難以界定,將不專門製作名人錄,只是在家譜上進行簡單註釋,同時,他們不強迫名人入譜,一切依照後裔個人意願。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