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親人,你們還好嗎?

  時間:2008-05-06 15:04    來源:尋根網     
 
 

  昨天上午,年過六旬的盧文珍老人,帶著珍藏幾十年的紅布 “賣身契”來到海峽導報社,講述自己少小從臺灣到大陸、兩次被賣的坎坷經歷。在講述過程當中,老人不斷強調希望可以通過媒體平臺找到自己臺灣的親人,更加希望兩岸 “三通”早日實現,可以讓他親自回到臺灣尋親。

  少小兩次被賣

  由於年代久遠,盧文珍老人已經不太記得自己被賣的經過了,只是記得自己從臺中一個叫做“梧妻”(閩南語音譯)的地方坐船到了惠安。盧文珍説,因為當時自己家裏很窮,年齡大概只有六七歲,家裏把他交給了惠安下坑村一個經常去臺灣賣米的商販。

  盧文珍隨船到了惠安,後又被轉賣到了石獅永寧鎮沙美村,給當地人盧遠德當兒子。而現在盧文珍收集的資料當中,還保存著當年盧家買兒子的那份寫在紅布上的墨汁字據,也就是盧文珍第二次被賣的“契約”。

  盧文珍回憶説,這份“紅布契約”是自己長大後,不斷央求已移居香港的養母盧老太太,好容易從眾多廢棄物當中 “搶救”回來的。照著“紅布契約”上寫明的情況,盧文珍曾多次去惠安找過那個賣米的商販,但因年代久遠,聯繫不上自己的第一個“買主”了,這也斷了盧文珍尋找臺灣親人的線索。從此,盧文珍只能憑著模糊的記憶,通過人際關係網,期望可以和臺灣親人取道聯繫,但多年來,一直杳無音信。

  説到這裡,在記者面前,這位滄桑的老人無奈地説,“要是我自己可以去臺灣就好了!或許可以馬上找到!”

  依稀記得家鄉人和事

  盧文珍老人記得自己的原名叫做吳合宜,出生在臺中,依稀記得那是一個靠海邊的村子,大約是在通宵苑裏(閩南語音譯)附近,似乎離新竹很近。

  盧文珍説自己小時候,常常跟小夥伴沿村邊鐵路行走,去車站玩耍,自己家裏距離車站大約一公里。有時候母親會帶上他到外婆家做客,也是順著鐵路走過去。他記得自己家和外婆家之間隔著三座山、兩個山谷,而且還有鐵路貫通,只是自己當時年紀小,實在記不得具體的地名以及家人的詳細名稱。

  盧文珍記得,當時祖母、叔叔以及自己一家人合住在一起。叔父在彰化工作,父親叫做吳忠,在本村寺廟做神僮,母親姓施。他被帶離家中之前,母親已經去世,其靈牌置於家中窗戶上。當時的盧文珍,一家兄妹五人,大哥叫方阿、二哥叫粱阿、三哥叫格阿,吳文珍排第四,小妹叫阿琴。現在推算起來,三位兄長如今都有70多歲,小妹也已50多歲。

  希望親自返臺尋親

  盧文珍老人説道,雖然自己現在已經搬到廈門定居了,生活條件不差,但離開臺灣老家60多年了,思念心切,常常會想念遠方的親人。特別是兩岸開放探親以來,盧文珍眼見許多居住大陸的臺胞先後找到臺灣親人,他自己卻因為臺灣住地不詳,總也找不到回家的路,雖曾也託人多方聯絡,但皆無訊息。所以,每次想到這裡,都會感慨萬千,現在就是希望有熱心的鄉親可以幫忙找到親人。

  此外,盧文珍還特別期待,兩岸早日實現“三通”,這樣他就可以很方便地回到臺灣,親自去踏訪自己的故鄉,去尋找自己的親人。“我的年紀這麼大了,總是想著可以見到親人啊!”最後,盧文珍老人顯得十分激動。

  昨天晚上,本報記者已經聯繫金門紅十字組織,將盧文珍老人的情況告知對方,希望可以借助紅十字組織的力量幫助老人找到親人。同時,我們也歡迎廣大熱心的讀者提供線索,幫助老人與親人見面。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