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張姓歷代名人

  時間:2006-04-11 13:45    來源:     
 
 


張姓在歷代有代表性的名人有:

         張飛,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將。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曹操奪取荊州,劉備敗于長坂(今湖北當陽),張飛率騎出戰,曹軍不敢前進,當時與關羽同被稱為“萬人敵”。

         張居正,明朝最傑出的改革家。明神宗時他出任宰相,針對當時軍政敗壞,財政破産的局面進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整頓賦稅,又任用名將戚繼光練兵,加強邊防,取得成效。

         張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今草書法大師。好書法,尤善章草書。其後,省略了章草的繁難之處,在運筆上使用了流利的出鋒,顯示出奮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規,創造了“今草”。

         張騫,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使西域的旅行家。其西漢時(西元前139年和前116年),曾兩次出使西域,從此打通了亞洲的交通線,開闢了中國和歐亞各國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往的通道“絲綢之路”。

         張謇,最早創建博物館的人。清光緒年間的狀元。從事民族工商業,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民族資本家之一。1905年,在江蘇省南通市創建了南通博物苑,開了中國人自辦博物館之先河。

         張伯行,“天下第一清官”。清康熙進士,歷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官至禮部尚書。康熙皇帝稱其操守為“天下第一清官”。

         張仲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中醫理論家。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年輕時鑽研和掌握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後來在長沙任地方官,因看到連年瘟疫奪去無數人的生命,心裏十分痛苦,便辭官行醫。在醫療中,既重視學習古人的知識和經驗,並且勇於創新。有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由於他對中醫的貢獻,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之洞,最早推廣普通話的高層官員。清末洋務派的後起之秀,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鋼廠、鐵路。1903年,為清廷學部重臣,主持制定了《學務綱要》,銘文規定學堂皆習官音,積極推廣官話(普通話)以統一全國語言,實為一種替中華文明鋪石墊路的明智之舉。

         張元濟,張姓最著名的中國近現代出版家。生於1867年,卒于l959年,享年92歲。清光緒進士。曾任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因參加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失敗被革職,後在上海致力於文化事業,主持商務印書館。解放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志和,張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詩人。16歲參加科舉考試,皇榜高中,被賜為明經及第。他向唐肅宗獻策,頗得賞識,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肅宗賜名志和。

         張衡,世界上第一架觀測地震儀器的製造者。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文學家。曾擔任掌管天文的官吏。精通天文曆算,不但注意理論研究,而且注重實踐。他製造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觀測地震的儀器。他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人發明的地震儀器早1700多年。其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最著名。

         張學良,國民黨最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姓最長壽名人。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等愛國志士,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在西安毅然率部扣留了蔣介石及其軍政要員10多人,發動了“西安事變”。當天,張、楊通電全國,提出以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主旨的八項主張。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為重,根據當時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及時制定了和平解決的方針並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參加調解談判。24日,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完成。此後,張學良被蔣介石長期囚禁。2001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101歲。

         張勳,最後一支“辮子軍”的北洋軍閥統帥。曾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清王朝被推翻以後,他為了表示對清王朝的忠心,令他的部隊禁剪辮子,稱為“辮子軍”,他被稱為“辮帥”。在袁世凱死後,他帶兵入京,逼走總統黎元洪,解散國會。1917年7月,擁立清帝溥儀復辟。年底被段祺瑞擊敗,復辟流産。

         張國燾,中國共産黨黨史上最大的叛徒。1920年在北京參加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工作,在中共一大當選為中央局組織主任。在中共六大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1年任中共中央分局書記、軍事委員會主席,積極推行“左”傾路線。在紅軍長征途中,大搞分裂,另立偽中央。1938年叛變革命,投降國民黨。1948年逃到臺灣,後定居加拿大,死於加拿大多倫多。

         張瑞芬,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家。1927年,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研讀航空學。1932年,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訓練,飛行考試合格,領取了美國航空執照,被接納為航空協會會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名人

  張雲逸(文昌籍),開國大將。

  張宗遜,開國上將。

         張愛萍(達縣籍),開國上將。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國務院副總理。

         開國中將:張震(平江籍)、張藩(瀏陽籍)、張才千(麻城籍)、張天雲(紅安籍)、張仁初(紅安籍)、張令彬(平江籍)、張達志、張池明、張賢約、張祖諒、張國華(永新籍)、張經武(炎陵籍)、張南生(連城籍)、張翼翔(瀏陽籍)、陶勇原名張道庸。

         開國少將:張雄(瑞金籍)、張光華(寧都籍)、張英輝(興國籍)、張耀祠(于都籍)、張力雄(上杭籍)、張雲龍(永定籍)、張元培(永定籍)、張開荊(吉水籍)、張華(永豐籍)、張和(瀏陽籍)、張天恕(紅安籍)、張太生(吉安籍)、張日清(長汀籍)張文碧(吉水籍)、張水發(連城籍)、張書祥(平江籍)、張平凱(平江籍)、張正光(平江籍)、張漢丞(麻城籍)、張廷發(沙縣籍,任過解放軍空軍司令等職)、張闖初(平江籍)、張志勇(紅安籍)、張宜步(永定籍)、張顯揚(通江籍)、張濟民(泰和籍)、張培榮(麻城籍)、張铚秀(永新籍)、張強生(安福籍)、張新華(寧化籍)、張雍耿(寧化籍)、張竭誠(紅安籍)、張德貴(巴中籍)、張世蓋(巴中籍)等103人。以上1/3強出自客家聚居地。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列有張純(湘鄉籍,國民黨中將)、張鎮(國民黨追贈上將)、張子清(紅四軍十一師師長)、張開荊(吉水籍,解放軍少將)、張友清(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張世希(國民黨中將)、張赤男(長汀籍,紅四軍十一師政委)、張靈甫(國民黨中將)、張國燾(萍鄉籍,原紅軍總政委)、張宗遜(解放軍上將)、張金廷(國民黨中將)、張炎元(梅縣籍,國民黨中將)、張治中(原國民黨中將加上將銜,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17人。

         張姓枝繁葉茂,名人輩出。戰國時有政治家、魏國人張儀,曾先後任泰相和魏相,其策略號稱“連橫”。西漢最著名的張姓人物除前已述的張良和張騫。還有諸侯王張耳,歷算家張蒼,御史大夫張湯,大司馬張安世,淮南相張釋之,京兆尹張敞,丞相張禹。東漢有兩個最傑出的張姓人物是前已述的張衡、張仲景。今河南南陽縣北25公里石橋鎮有張衡墓,南陽市東關溫涼河畔醫聖祠內有張仲景墓。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在四川創立道派,為道教定型化之始,世稱“張天師”。至東漢靈帝時,張氏出現兩個著名的道教中心:一個是張角所創的太平道,184年起義,以頭纏黃巾為標誌,稱“黃巾軍”,其弟張梁、張寶均為首領,鬥爭持續了10多年;一個是以張修、張魯為首領的天師道,184年在四川舉行武裝起義,所建政權繼續約30年,成為東漢末年比較安定的地區。西晉有大臣、文學家張華,還有文學家張翰、張協、張載,法律學家張裴,荊州蠻、漢各族人民聯合起義領袖張昌。西晉永康二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聯合漢族和少數民族統治階級穩定當地秩序,創造了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環境;其子張茂,建立前涼國,傳4代7王63年。南北期,有南朝宋農民起義領袖張鳳,南朝梁畫家張僧繇,北魏教育家張偉,北齊天文學家張子信。隋未有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張金稱。唐代,張姓更是才人濟濟,僅宰相即有17人,其中張説、張九齡同時又是詩人;還有以守睢陽、抗安祿山叛軍而聞名的張巡,文學家張鷟,書法家張旭,小説家張讀,畫家張萱、張璪,詩人張若虛、張繼、張籍、張祜、張為、張碧,傳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天文學家、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張遂。 五代時南漢有農民起義首領張遇賢。北宋有川陜地區農民起義領袖張余,陜豫鄂農民起義首領張海,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詞人張先,詩人張末,以畫《清明上河圖》著名的畫家張擇端,道教南派初祖張紫陽。南宋有大臣張浚,將領張憲、張俊、張貴、張順、張玨、張世傑,抗金農民軍首領張榮,詞人張元幹、張孝祥、張炎,學者張拭,書法家張即之。金有醫學家張子和、張潔古。元代有大將張弘范,散曲家張養浩、張可久,詞人張埜,詩人張翥,畫家張渥、張守中,戲曲藝人、作家張國賓。明代有建文時受命密察燕事,靖難兵起被朱棣執,不屈而死的北平布政使張,明代還有畫家張路、張宏,戲曲作家張風翼,音樂家張野塘,醫學家張景岳,文學家張溥,閩、粵、贛邊區農民起義首領張璉,著名道士張三丰;明未有農民軍起義首領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歷時三年。明清之際有伊斯蘭教學者張中,文學家張岱,畫家張風,經學家張爾岐。清代有醫學家張石頑,水利家張玉書,學者張琦、張澍、張文虎,經學家張惠言、張穆,文學家張潮、張景祁,詩人張問陶、張維屏,書法家張照、張裕釗,戲曲作家張大復,川楚白蓮教起義首領張正謨;清末有捻軍首領張樂行、張宗禹,貴州苗族農民起義首領張秀眉,義和團首領張德成,著名外交官張蔭桓,北洋軍閥張作霖、張敬堯、張宗昌等。

  近現代,張姓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因之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在軍政界有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張太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張際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張瀾,著名愛國將領張自忠等。在科學技術界有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張如心,近代地理學家張相文,學者張採田,近代史學家張星烺,植物學家張景。在醫藥學界有解剖學家、醫學教育家張鋆,藥理學家張昌紹,近代名醫張錫純、張山雷。在文化藝術界有出版家張元濟,現代作曲家張寒暉、張曙。英模人物有張思德、張福林、張學棟。

  僑居海外的張姓華人以及臺港澳張姓同胞也是人才濟濟。在美國,有費城中華文化社區中心理事長張天德,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托瑪斯奧森研究中心量子結構部經理、博士張立剛,航空與太空署宇宙航空高級總工程師張雲樵,1986年1月12日以哥倫比亞號太空船升空的宇航員張福林,華盛頓世界銀行總會計師張展成,林肯大學校長張道行,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張光直,密蘇裏大學歷史學教授張春樹,國家科學院院士、教授、被稱為“避孕藥之父”的遺傳生物學家張覺明,《環球瞭望》電視系列節目主持人、總編輯、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女研究員張雯,1987年獲美國聯合藝術家協會年度繪畫比賽第一名的水彩畫女畫家張融。在英國,有康橋大學漢文係教授張心滄。在法國,有巴黎保安運輸公司負責人張宗清,著名女畫家張玉良。在澳大利亞,有心外科專家、反貪污特別專員張任謙,國立大學人文科學院院士、教授張光裕。在菲律賓,有馬尼拉國際稻米研究所所長、教授、水稻專家張德慈,馬尼拉迪拉莎大學文學院中國研究計劃女學者張素玉。在印度尼西亞,有蘇門答臘資本家張度淵。在新加坡,有古幣協會委員張愛俊、張其深。在汶萊,張民為汶萊工農商業發展立下大功,被汶萊王封予拿督勳銜。在巴拿馬,有工商部次長張志誠。在臺灣,有著名畫家張大千;長榮海運公司總經理張榮發及其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擁有財富約20億美元,在“世界華人超級富豪榜”排名第45位。此外,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的張姓人有16位,他們是:泰國的張錦程,馬來西亞的張曉卿、張德麟、張泗清,菲律賓的張偉廉,美國的張濟民,巴西的張勝凱,紐西蘭的張朝,英國的張祺威,臺灣的張建安、張國安、張伯欣、張添根,香港、澳門的張祝珊、張人龍、張玉良。

   贛南張姓名人還有出自章貢區的20世紀前半期贛南教育三泰斗之一張廣鴻;出自於都的贛南第一個縣紅色政權主席張文煥;出自上猶的上猶縣第一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張書杜等。

(來源:紅土情)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