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歷代黃姓名臣簡介

  時間:2006-04-11 13:36    來源:     
 
 


  黃中 (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紹興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封江夏郡開國公。中公為南宋主戰派大臣,進見輒言邊事,決策用兵,防禦方略。當江邊失守,敵騎南侵時,大臣爭遣家逃匿,獨中公家留京城,極力反對秦檜投降行徑,上書陳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議進退人員,察邪正,廣言路,核事實,節使度,擇監司,懲貪吏,陳方略,考兵籍。岳飛遇害,中公當眾質問秦檜:"岳飛何罪?"後因檜追捕,徙外二十多年,檜死召用,任禮部尚書,兼國子司業,朱熹極敬慕中公人品才華。卒贈太師,謚簡肅,朱熹為公作墓誌銘。

  黃度 宋紹興新昌(今浙江東)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為御史。寧宗朝。改右正言,忤韓隴胄,罷歸。胄誅,累官煥章閣學士。公以儒學為本,通天文地理,井田兵法,證驗不牽。志在經世,以舉人為己任,總推挽不休。救荒以濟民為本,活者以百萬計。有詩書、周禮史及史通諸書。

  黃洽 (1122-1209)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閩侯)人。字德潤,隆興元年(1163)年乙太學士春試第二,授紹興府觀察判官。後任樞密院編修,上以其盡言為端士,除侍御史。任右諫議大夫,諍諫得體,上首肯再三,曰:"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天其以卿為聯弼耶?"除御史中丞,盡言無避,上大喜。除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光宗即位,乞歸田,予提學洞霄宮,卒贈紫光錄大夫。洽質直端重,有大臣體,兩朝推為名臣。慶元二年(1196),致仕。

  黃疇若 宋豐城(今江西豐震)人。一歲而孤,寄居外祖家,淳熙五年(1178年)登進士,授祁陽主簿,任盧陵縣令。後應詔上書,奏議國家急務,深得寧宗賞識,接任太府寺丞,皇弟吳興郡王府教授等,旋遷監察御史。鎮守四川的吳曦判亂平定後,任成都知府,洽蜀四年,整理積欠,罷黜冗員,平定諸蠻,政績顯赫。升任兵部尚書,封豫章郡侯,終任煥章閣學士。告老還故里,著述什豐,有"竹坡集"等多種行世。

  黃立極 明直隸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字中五。萬曆進士,任少詹事,禮部侍郎。天啟五年(1625年)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旋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次年遷武英殿,建極殿大學士,為首輔。崇禎即位,閹黨案定,落職。

  黃景方 (或作景)明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天啟進士,歷官詹事,直日講官。崇禎朝,升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行宰相事)。盡忠職守,敢於直言,屢有建白。旋乞歸,國變後,家居十餘年卒。

  黃得禮 宋豐城(今屬江西)人。香公三十三代孫,才智過人,元佑三年(1088年)高中狀元,任柳州推官,旋由寶謨閣學士遷文淵閣大學士(宰相)。六個兒子五個中進士,三個同榜高中狀元、探花,徽宗召見,並贈詩因子貴又加封贈。

  黃士俊 (1583-?)明廣東順德人。字亮坦,一字象甫,號玉崳。萬曆丁未(1607年),殿試第一、狀元及第,任修撰。歷官宮諭少詹,升禮部侍郎,晉禮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年)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行相事)。歷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罷相。後相永明王,年過九十,不能決事,辭職歸鄉,卒于家,謚文裕。

  黃道周 (1585-1646)明末福建漳浦人,字幼玄、螭若、細遵,號石齋、雙螭。天啟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即以終養歸。崇禎初官右中允,上疏救錢龍錫,降調。又上疏語刺大學士周延儒、溫體仁,斥革為民。後起為少詹事。嚴冷方剛,不諧流俗,官僚多畏忌。上疏劾閣臣楊嗣昌;謫戌辰州,後以病告歸。南明福王時官禮部尚書。唐王立,任為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率師至婺源抗擊清軍,兵敗被執至江寧(今江蘇南京)不屈死。學識淵博,貫通古今,通曉天文曆數。嘗謂"性則通天徹地","著不得絲毫氣質",駁詰宋儒"氣質之性"説。工書善畫,文章風節高天下。著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璣》、《洪范明義》、《孝經集傳》、《石齋集》、《駢枝別集》等。

  黃歇 (前314年--前238年)按史?春申君?,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四??者,姓?氏,遊?博?,事楚?襄王,?襄王以歇??,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魏?之於??,禽魏?芒卯,?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歇?至於秦,?秦之?,上??秦昭王,昭王乃止白起而??魏?使?楚,????,?歇受??楚,楚使歇?太子完入?於秦,秦留之?年,楚?襄王病,太子不得?,而楚太子?秦相?侯善,於是?歇乃??侯?太子,楚?襄王卒,太子完立,是?考烈王,以?歇?相,封?春申君。孝烈王?子,春申君患之,求?人宜子者?之甚?,卒?子,?人李??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乃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勇,立?太子,以李?女弟?王后,楚玉?李?,?用事,李?既入,其女弟立?王后,子?太子,恐春申君?泄而益?,??死士 ,欲?春申君以?口,考烈王卒,李?先入,伏死士於棘?之?,春申君入棘?,?死士?刺死春申君。

  黃鉞 (1750-1841) 字左田,號左君、盲左。清安徽當涂人,乾隆進士。授戶部主事。是時和?得勢,黃鉞不欲趨附,乞歸不出。嘉慶間,召入直南書房,遷侍講學士,擢內閣學士,累官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勤於政事,熟知典章制度,議事詳慎,政績顯著,群臣敬仰。曾充《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總閱,全唐文館總裁。久值內廷,習于掌故,持議詳慎。工書善畫,山水得蕭雲從余韻,與董浩稱董黃二家。晚年目失明,自號盲左。年九十二卒,謚勤敏,有《西齋集》。

  黃機 (1612-1686)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次辰。順治進士,任國史院侍讀學士。選庶吉士。授弘文院編修。累遷禮部侍郎,主修太祖、太宗聖訓。康熙初,擢禮部、吏部尚書。上疏認為"雜捐私派,棍徒嚇詐,官貪而兵橫"為百姓貧困之由,要求地方督撫糾劾"不法害民之事","以息貪風,?民命"。調戶部,再調吏部。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後致仕。

  黃履 (?-1101) 北宋邵武(今屬福建)人,字安中。嘉佑進士。神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哲宗即位,除翰林學士兼侍講。劉安世論其黨附蔡確冒定策之功,罷知越州。紹聖初,復哦御史中丞,仰章?風旨,彈擊呂大防、劉摯等元、諸臣甚力。後兩任尚書右丞,元符間求罷,尋卒。

  黃玉昆 (約1810-1857)原姓王,避王字諱而改。清廣西桂平人,曾為訟師。入拜上帝會。1848年,營救馮雲山出獄。1850年,集家鄉會眾赴義。其女妻石達開。1852年,授指揮,善撫士卒,升檢點。次年,為丞相,理軍務,兼管天朝刑部事。繼封衛國侯,改衛天侯。隨軍戰鄂、贛。曾代石主贛軍務。後自臨江援吉安,戰死。

  黃益蕓 (約1814-約1854) 原名益雲,因避馮雲山諱改名。清廣西人,參加金田起義。1852年,封拯危急(醫務官)、職同監軍、繼累升為總制。次年,參與攻南京,遷將軍、指揮,率部北伐,在六合受挫,返回。後升至丞相,封滅胡侯。四年,支援北伐,自蘇北入山東,佔臨清等地,尋退。在巨野田甫集被俘殉難。

  黃要 古黃國人,南陸公第十五代孫,輔助夏少康討伐篡位的寒浞,為恢復夏朝立了大功,任少康右丞相。

  黃潛善 (1107-1182)宋汀州寧化(今福建寧化)人,祖籍邵武。聰敏好學,十八歲登徽宗宣和六年進士,為左司郎,出任筠州通判,旋遷廣州刺史。欽宗即位,擢門下中書侍郎,出任與金交界之河間府鎮撫使,又兼高陽關路安撫使,從敵俘知金擬立張邦昌為楚帝,急告康王趙構。是康王出使金,宗澤勸阻駐相州,遂建大元帥府,傳檄天下,公帶所部勤王,任副元帥,總理後方軍務。康王帶同宗澤等次大名,剋敵三十余砦。次年,徽、欽被擄。康王即位應天府(今河南商邱),即南宋高宗,任李綱為左仆射,公為右仆射兼禦營使。不久高宗決計南遷揚州為行在,準李綱辭相位,遷公為左仆射,兼知樞密院,改知樞密院汪伯彥為右仆射,同護高宗南遷,以避金兵窮追,安抵杭州。在官軍失統,朝政未樹,舉國動亂中,人民生命財産損失慘重,但無人敢直責高宗,而歸罪于大臣,公與汪便成高宗的替罪羊,被罷相,貶江陵。不久揚州告急,公為贖罪,奏準守揚州。紹興十九年(1149年),高宗忽念老臣,召公赴臨安度重陽,金人乘隙水陸強攻,揚州告失。因此,在公固守二十年後,被貶衡州。

  黃尹 文韜偉略,才具王佐,隱居不仕,商湯五聘乃就。助湯滅桀而有天下,確定政治、經濟、政策等制度,建立殊功,尊為阿衡(宰相)。湯王崩,太子太丁早卒,弟外丙、仲壬皆幼,太丁子太甲立,黃尹全心全力輔佐,統理國事,條晰有方。太甲不務朝政,不明厥德,暴以待民,尹放之於桐宮三年。太甲悔過自新,尹乃迎之復位。商人懷尹,視之如君,祀之若王,備受讚頌,道德文章,流傳千古。

  黃修 周威烈王時新田人。初仕魯,為參軍;後仕晉,居相位。忠君為國,學貫墳典,端肅綱紀,德顯於世,譽傳古今。
黃瓊 (86-164)黃香子。初屢召不就。後因李固致書,順帝時應徵至京,拜議郎,歷任司空、司徒、太尉(即三任宰相),為政練達,能爭善辨,忠君敢言。桓帝欲加封大將軍梁驥,滿朝稱頌,公獨提異議:"賞必當功,爵恐怕越德。"旋因宦官左官等五侯擅權,稱疾不起。臨終上疏,要求皇上:"廣納賢才,依靠忠良,遠避讒佞。"言辭懇切,一片忠心。延熹七年卒于家,贈車騎將軍,謚忠侯。 

  黃霸 (西元前132-西元前51年)西漢大臣,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字次公。宣帝時,任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為當時第一。後為御史大夫,五鳳三年(西元前55年)任丞相,封建成侯。後世把他與龔遂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稱為"龔黃"。壽八十二。

  黃香 字文疆,生於(18-106年),東漢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人。少時家貧,但刻苦學習,博學經典,善作文章,九歲失母,事父至孝,在當地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美稱。12歲被太守劉護召至門下。後來被漢明帝劉莊召為郎中。西元84年,黃香被章帝召到東觀(皇家圖書館)。東漢曾一度回鄉。之後章帝拜黃香為尚書郎,在皇帝身邊接納奏章,黃香責任心極強,"常獨止宿(尚書)臺上",晝夜不離省闥。西元92年,漢和帝拜黃香為尚書左丞。2年後黃香升為尚書令,開始擔任漢朝中央的秘書首腦。黃香在任上以勤奮和"憂公如家"的精神報答皇帝的重用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文。後遷魏郡太守,郡有田園,與人耕種,收後數千斛,公提出"伐冰食錄之人,不與百姓爭利。"悉賦民耕種。時水災機荒,帶頭輸俸救災,民得安全。後坐冰潦事免,卒于家,壽八十九。

  黃廷桂 漢軍鑲紅旗人。世襲雲騎尉,乾隆時,累官陜甘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加太保,封忠勤伯。生平少笑語,所在見芒角,專以招怨謗忤權貴為務。曾在川二十年,體國奉公,不遺餘力。卒謚文襄。

(來源:中華尋根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