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時間:2008-02-14 14:47    來源:中國家譜網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説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生活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姓岳的認定是岳飛的後裔,姓李的祖先多是李世民、李白,……筆者曾在浙江的一潘姓宗祠見到過一塊“潘公仁美”的靈牌,那是把潘仁美作為自己的祖先。其實這絕大部分並不可信。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于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産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他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翰林總統”徐世昌的家譜
   

  徐世昌家譜:《續修天津徐氏家譜》三卷,民國七年(1918年)“壽豈堂”鉛印本,徐世昌主修。
   

  徐世昌(1855—1939年),北洋政府第五任大總統。1878年,他與袁世凱拜盟,成為袁的主要策士,並由此發跡,做了近四年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曾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主修過《續修天津徐氏家譜》(二卷二冊,鉛印本,上圖等單位有藏),與1918年這次纂修僅隔十年。家譜修譜間隔時間一般通行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徐世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重修家譜,或許與這一年他任民國大總統有關。徐世昌祖上世代業儒,祖父、父親也曾做過幾任小官。傳至徐世昌,才給這個家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輝煌和榮耀。徐世昌本人素有學養,曾被人稱為“翰林總統”、“文治總統”。在家譜中徐世昌編寫了大量的晚清族人的傳記,內容豐富,文采頗佳,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曾與“朱、毛、彭”齊名的黃公略的家譜
   

  黃公略家譜:湖南湘鄉《筻口黃氏四修族譜》十二集(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黃家鵬、黃家葆纂修。
   

  黃公略(1898—1931年),譜名家杞,號公略。曾參與領導平江起義。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初期,“朱、毛、彭、黃”四人曾一度齊名。1930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閩西向長沙進軍的途中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一詞,用“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兩句,高度評價了黃公略。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贛南東固行軍時遇敵機空襲,被低空盤旋的敵機掃射擊中腹部,因失血過多於當夜犧牲。在黃公略烈士追悼大會上,毛澤東親自主持並撰寫輓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筻口黃氏四修族譜》中載有黃公略世系。因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裏,家譜對其記載較簡,只曰“歿于軍次”。倒是對同族的陸軍中將黃漢湘(字子和,號俠仙)大書特書,詳細記載了武昌起義的一些事件,大可補史料所闕。
   

  “一人抵五軍”的惲代英的家譜
   

  惲代英家譜:江蘇常州《惲氏家乘》,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光裕堂”鉛印本,惲寶惠、惲毓格等纂修。
   

  惲氏一門科第不絕,有“十葉雲仍登榜,廿年鹹藉兩傳臚”之稱。惲代英祖父惲元復,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惲代英(1895—1931年),字子毅,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國青年》主編,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先後參加南昌、廣州起義。1930年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蔣介石聞聽捕獲了惲代英,又驚又喜,以高官厚祿相誘,但惲代英始終不為所動。蔣介石哀鳴:“其一人可抵我五個軍,既不能為我所用,則必除之,免成他日之患。”于1931年4月在南京將其殺害。

  被周恩來稱為“三楊開泰”之一的楊勇的家譜
   

  楊勇家譜:湖南瀏陽《瀏南楊氏族譜》十卷,民國五年(1916年)“關西堂”木活字本,楊常享、楊常仕等纂修。
   

  楊氏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始祖楊定才,楊勇為楊定才二十一世孫。楊氏一門世代務農,卻出了楊勇這位勇冠三軍、獨當一面的將才。楊勇,原名楊世峻,字嶸峰,二野第五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任司令員,上將。與楊得志、楊成武被周恩來並稱為“三楊開泰”。
   

  有關楊勇將軍的出生年月,有多種説法,從家譜中可知,應該是1913年9月29日,也就是民國二年癸醜陰曆八月二十九日。《瀏南楊氏族譜》有一處與其他家譜不同的地方,就是出生於民國時期的族裔以陽曆記載其出生年月,下再以小字旁注換算成陰曆,這在當時是很有特色的。
   

  “鐵肩辣手”邵飄萍的家譜
   

  邵飄萍家譜:浙江東陽《紫溪邵氏房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木活字本,邵貴祿輯。
   

  邵飄萍,名新成,號飄萍。青少年時即以早慧聞名于鄉里,12歲就考上了秀才。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傑出的文化戰士、著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教育開拓者。素以“鐵肩辣手”自勵,並把“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作為由他所創辦的《京報》工作人員的座右銘。因他與《京報》積極支援反帝反軍閥鬥爭,1927年4月26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毛澤東以“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對邵飄萍做了高度評價。
   

  此部《房譜》實際上以邵飄萍為主而修,故譜中涉及他的事跡頗多。邵貴祿在完成這部《房譜》後,曾寄一部至“北平桂生”。桂生,即邵飄萍長子。
   

  楊開慧的家譜
   

  楊開慧家譜:湖南長沙《蒲塘楊氏六修族譜》,楊開迪等纂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紹美堂”木活字本。
   

  楊氏始祖文斌,明永樂時宦遊入湘,遷居長沙蒲塘鄉銅鈴市。子安雅、安權、安全。楊開慧即為三房安全公支下十八世孫。父楊昌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共生一子二女。楊開慧為次女,適湘潭毛潤之。譜于楊開慧事跡記載不多,然革命先烈楊開明、蹈海烈士楊守仁等多有詳解。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它保存了不少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産。筆者所藏除以上幾種外,尚有中日交流先驅朱舜水、中共元帥彭德懷、紅軍將領曾士峨、著名作家樓適夷、周立波等人的家譜,這裡不一一例舉。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