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瓊州探源之姓氏篇——二十世紀最顯耀的姐妹組合

  時間:2007-06-21 11:25    來源:     
 
 

 

  宋耀如,他最大的成就應是對子女的成功培養:他的六個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三個女兒,因其赴美留學所獲得的非凡氣質和良好教養而魅力四射,成為民國初年最有影響的風雲人物所追求的理想佳偶。三個女兒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靄齡、慶齡、美齡),她們所嫁的丈夫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在中國近80年的歷史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三位女兒的父親”。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個舉世矚目,影響深遠,被史學家稱為“無之則歷史重寫”的家庭。這就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宋氏家族。他們顯赫的時代雖然一去不復返,但在近現代史上的作用和影響,仍是歷史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更是研究海南宋氏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這個曾經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達半世紀的宋氏家族,原籍不是在豪門眾多的江蘇與浙江地區,而是在海南島一個荒辟的鄉村。

  宋氏家族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創造了極其豐富而多彩的傳奇故事。這個家族的幾個成員,都攀上了中國政治權力的最高峰,出現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國母”。而這一切都發跡于其奠基人宋耀如(也稱宋嘉樹)首次越洋之旅。

  宋耀如本姓韓。韓家原住河南安陽,早年為避戰亂而遷居海南文昌。他的父親名叫韓鴻翼,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名教準。1872年,年僅9歲的教準離開了祖居老屋,遠渡重洋,來到印度尼西亞的瓜哇島,投靠一個遠房親戚當了學徒。1875年,他的一位在美國波士頓經營絲茶生意的遠房舅舅回國探親,返程時轉道瓜哇,因膝下無兒,決定把教準收為養子。這位舅舅姓宋,由是“韓教準”改名為“宋嘉樹”,1875年1月18日,當時年僅14歲的宋嘉樹因為不滿足於舅舅安排的幫助絲茶店經銷的命運,而追求更遠大的目標,歷經冰塊撞船的海難和海盜洗劫等數番凶險才到達了美國。

  後來的事實説明,雖然這位茶商招嗣以傳承家業的願望落了空,但卻極大地改變了韓教準,也就是後來的“宋嘉樹”的命運,也多少影響了近現代中國政治的走向。

  宋耀如的人生經歷坎坷而奇特:偶然的機遇加上其勇敢無畏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使他由一個貧寒的農民之子變成受到美國高等教育的傳教士,再由經商而成為上海灘上聲名顯赫的實業家。然而他並末滿足於做一個成功的實業家,他的另一個驚人之舉是以萬貫家財資助推翻封建清王朝的革命鬥爭。這為他的家族成員置身於中國社會的變革中心,步入政治舞臺鋪平了道路。

  他最大的成就應是對子女的成功培養:他的六個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三個女兒,因其赴美留學所獲得的非凡氣質和良好教養而魅力四射,成為民國初年最有影響的風雲人物所追求的理想佳偶。三個女兒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靄齡、慶齡、美齡),她們所嫁的丈夫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在中國近80年的歷史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三位女兒的父親”。

  宋家的大女兒宋靄齡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門人。宋靄齡于1913年與孔祥熙在日本結婚。她在民國政府裏沒有任何公職,一生深居簡出,行蹤隱秘。然而,她無形的權勢顯赫過人,連唯我獨尊的蔣介石對她也得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她因推動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蔣、宋聯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榮,被譽為“未加冕的女王”。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和宋家的二女兒宋慶齡衝破社會和家庭世俗偏見,在東京結成了革命伴侶。此後,宋慶齡忠實追隨孫中山和傳承其思想。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81年5月16日,宋慶齡被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她是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人。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黨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定舉行國葬。

  三女兒是一代“皇后”宋美齡。宋美齡于1927年12月1日與蔣介石在上海結婚,意味著這位原籍海南文昌的名門閨秀開始走上中國政治權力的最高峰。

  大兒子宋子文是這個中國近代豪門主要人物,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外交部長、代行政院長等職。宋子良與宋子安這兩個弟弟,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地位與權勢也相當顯赫。

  明經進士宋原銘宋初入瓊

  據《五指山史話遷瓊始祖的由來》和《海南移民史志》等書籍記載,宋姓入瓊始祖為宋原銘,明經進士,原籍福建莆田。宋初與弟宋理一起渡瓊,任瓊山縣知縣,後來兄弟均落籍文昌,定居文昌玉田村。

  海南《宋氏族譜》中的《宋氏合禮祠堂敘》一文載明:“宋氏之隸籍平昌分為二宗,其一宗自宋渡瓊,卜居文(昌)之南宅圖、海路、下田、官城、流昌、南頂、會邑龍眼山村。子孫昌熾迄今聚族而居者有十余村。其一宗自元仁宗渡瓊,卜居文之水二圖、宋宅、湖美……仁山、尼山、田美村,迄今子姓蕃衍,聚族而居者有二十余村。”

  “宋氏宗族入瓊各支始祖均自福建莆田”。“取二宗之譜牒而櫛比之,考其世系,序其昭穆,稽其異同,知其原之本合也。……今二宋其祖雖不同出而其祖之所。祖皆出自微子也。同也。其來雖不同時而來者之所從來皆由閩莆也。”該文稱。

  1996年5月,根據海南宋氏各縣市各支族所存之舊譜記載作為依據,結合數十年來各支族的實際情況合編《宋氏家譜》。在《一九九六五月三十日聯修族譜序》中載明:宋氏南遷,過瓊者有二宗,其一宗自宋渡瓊,入居文(昌)之南海路,下田、岌域,流昌、南頂、瓊海的雞昌村等。另一宗玉強公自元仁宗年間從福建省福州府,莆田縣,坎頭村,渡瓊,入居文(昌)之水、昌灑鎮,宋宅村(以姓為名),惟吾派十公本支流傳。

  宋原銘是否定居文昌玉田村,為宋氏入瓊始祖”,在《宋氏族譜》也有不同的説法。清朝乾隆庚寅年《原修序》稱,“我始祖國學生諱玉強公。自元仁宗年間從於福建省昌平縣坎頭之村也,歷明而來,渡瓊居文(昌),轉盼東水下車宋宅。”咸豐五年十五世孫的《續修序》也是同樣的説法:“後國學生諱強公,自元仁宗年間渡瓊居文(昌),為文之一世祖焉。”光緒年的《續修譜序》也稱:“迨歷數傳而至有元國學生諱玉強公仁宗年間由閩渡瓊,卜居於文邑之東偏地宋宅屯住焉。宋氏入文鼻祖,實始於此。”

  70年宋氏家族後人回鄉尋根祭祖

  今年5月20日,宋氏家族後人、宋慶齡幼弟宋子安的媳婦宋曹琍璇一行回到宋氏祖居尋根祭祖,並向宋耀如、宋慶齡、孫中山等塑像敬獻了花籃。這是宋氏家族後人時隔70多年後的回鄉尋根之旅。

  宋曹琍璇是宋慶齡幼弟宋子安次子宋仲虎的夫人,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實業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當宋曹琍璇回到宋氏祖居時,村民鼓掌、鳴炮歡迎。她感動地説,“我嫁入宋家,就是宋家的媳婦,文昌的媳婦。這次我是帶著一顆赤誠之心回家鄉尋根問祖。”她表示,宋氏祖居內僅有一些簡單的照片,並沒有文獻,十分可惜,她希望今後能將部分宋家資料帶回這裡。

  在介紹宋氏家族後人在海外情況時,宋曹琍璇透露,上一次做了一次家族表,加起來不過20多人,分佈在美國和香港。目前宋氏家族後人在經濟、學術等領域都有所成就。

  宋氏家族後人為何多年未回祖居?宋曹琍璇説,作為一個遊子,沒有人不思念家鄉的。宋耀如當時被派到上海傳教,想回家,但交通不便。後因幫助孫中山先生革命,清政府要追捕他,他跑到了日本。最後是抗戰開始了,在戰亂中回家鄉是不可想像的。宋家3個兄弟很想念家鄉,宋子文曾回過文昌。我很榮幸作為宋氏家族70年來第一個回到家鄉的後人,希望以後有更多宋氏後人回家鄉來。

  宋氏家族與海南

  宋慶齡因國事在身,公事繁忙,一直未能回故鄉走走,但她一直關心、熱愛著故鄉。1955年文昌鬧旱災,宋慶齡以私人名義匯寄稿費500元給文昌縣人民政府救濟災民。1955年6月20日,宋慶齡送禮物給《中國建設》雜誌社英國籍專家愛潑斯坦妻子邱榮莉時寫道:〃希望你欣賞這些上海牛乳糖和從我的家鄉海南來的咖啡〃。她寫“海南”二字大些,並加了著重號,表達了她對海南的特殊感情。宋慶齡曾對她的秘書説:“海南文昌是我的老家,祖父燒過窖,父親少年時用的枕頭是海南生産的漆枕……。”1949年9月27日,宋慶齡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時,同華南軍隊代表、海南文昌籍將軍張雲逸握手、致候,互認同鄉,並自報年齡,張雲逸親切地稱她為“妹妹”。1936年10月,宋子文遵從父親“回鄉認祖”的囑咐,回到文昌認祖宗。他提出了開發海南,建設環島鐵路,修建清瀾港的設想。

  宋氏起源

  構成漢族宋姓來源主要有兩大支:子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後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趙縣北,伯爵侯國。周武王滅商,也滅了與商王同姓的宋國。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把古宋國之地封與微子啟之孫稽,為宋公,以奉商祀。

  至宋悼公時,宋國衰落而東遷于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到西元前286年,宋傳國三十六世,後為齊、魏、楚三國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從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歷史至少有3200年,國滅後普遍使用宋氏的時間也有近2300年。

  第二支源出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宋姓的血係一直比較單純,直到五代時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時辰州(今湖南沅陵)蠻酋的宋氏;北宋時西北的西夏國的党項族的宋姓;清滿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瀋陽、牛莊、鐵嶺的滿洲人改宋姓;清高麗人(今朝鮮族)改宋姓;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唐宋以來,外來民族的不斷加入並同化,宋氏家族變得龐大起來。

  得姓始祖

  宋姓出自子姓,為商朝王族支屬後裔。商朝傳到帝乙時已走向衰敗,帝乙長子子啟,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稱微子啟,原為太子,理當繼帝位。但帝乙廢太子,立紂王為嗣,紂王繼位後,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致眾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啟屢諫不從,乃懼禍出走。周武王姬發滅商,微子自縛銜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亂後,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發祥地商丘,以示不絕殷商之祀,國號為宋,爵位為公,準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微子啟仁德賢明,深得人民的愛戴。宋國建國七百多年,到戰國後期,即西元前286年,被齊、楚、魏三國瓜分,宋國遺民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宋氏,他們尊微子啟為宋姓的得姓始祖。

  微子啟是殷商帝乙的長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這樣追溯下去,宋氏應該是黃帝直系子孫。

  遷徙分佈

  宋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區。在商、周、春秋、戰國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躍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漢晉南北朝時,宋姓已經播散于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時期,宋氏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于陜西地區。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萬激增到近972萬,近18倍之多,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

  當代,宋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于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約佔宋姓總人口的44%,其中山東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5%,為宋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于黑龍江、安徽、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4%。全國形成了魯冀豫、四川、黑龍江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域。據不完全統計,海南宋姓人口稀少,約2000人。

  宋氏祖居

  坐落在海南省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的宋氏祖居,是宋慶齡的祖父和父親出生的地方,也是宋慶齡及其姊妹、弟弟的“根”之所在。它像一顆明珠,在椰風蕉雨中閃耀著光芒,吸引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及全球各角落的人去尋訪宋氏家族最初的腳印。

  現在的宋氏祖居是清嘉慶年間宋慶齡的高祖韓儒循從文昌錦山鎮烏坡村遷到古路園村始建。宋耀如于1861年在這間祖居裏誕生。由於宋慶齡及其家庭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復宋氏祖居,並在宋慶齡基金會和海內外友好人士的支援下相繼興建宋慶齡陳列館、宋慶齡植物園,還在祖居北邊豎起了高達3.2米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

  宋氏祖居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1988年,鄧小平親筆為“宋氏祖居”題詞。華國鋒、朱鎔基、田紀雲、劉華清、李嵐清等同志先後蒞臨宋氏祖居參觀指導,並親筆留言。

(來源:海南經濟報)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