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鹿港辜家

  時間:2006-04-18 15:28    來源:     
 
 


  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辜氏家族是日據時代臺灣五大家族之一,歷經數代而不衰,時至今日仍是臺灣最具影響的政商大家族,其家族企業和信集團名列臺灣五大集團之一。

  辜家祖籍福建,清康熙年間遷來臺灣,定居彰化縣鹿港鎮,歷代耕讀傳家,到了辜顯榮一代才發跡。辜振甫的出身極其顯赫,其祖父辜鴻銘是清末名儒,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姑父是清末大買辦、大實業家盛宣懷。不過,辜家真正發跡還是從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開始的。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臺灣總督還特別“恩賜”辜家在家鄉鹿港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邸,也就是今天的民俗博物館。

發跡于日本侵臺時期

  辜顯榮,1866年2月出生在臺灣彰化鹿港鎮。次年,父親辜琴即告逝世。8歲起,辜顯榮便追隨清朝進士黃玉書研讀經典,一直到15歲。但此後一段時間,辜顯榮的經歷卻説法不一。有人講,21歲起,他開始經商,往來于上海、天津、寧波、福州、廈門、香港等地。26歲,辜與陳笑結婚。但也有人説,辜顯榮並未經商,而是無業,後來到臺北市貴德街一家茶行做臨時工。由此可以斷定,在甲午戰爭前,辜家不是富商巨賈,即使經商,也只能算是個小商人。對於他家如何從彰化鹿港遷到臺北,他曾經商還是做臨時工,至今未有可靠證據,但《馬關條約》改變了辜家的命運卻是事實。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並以中國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李鴻章與日本伊藤博文簽署了《馬關條約》,清政府將臺灣、澎湖割讓日本。同年6月,清廷派李經方出面與日本的樺山資紀在基隆港完成“交割”手續,從此臺灣與澎湖落入日本。但當時的臺灣有志之士反對清政府割讓臺灣,組成“臺灣民主國”,擁立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板橋林家的林維源為議長,在臺北一帶部署正規軍三萬五千余人,抵抗日軍登陸侵略。日本出動大批軍隊與聯合艦隊進行攻戰,6月3日佔領基隆。 

  消息傳到臺北,出現一片混亂,所有文武官員紛紛逃離,土匪盜賊橫行,“民主國”已無法控制局勢。這時臺北的士紳商賈為保存既得利益,擬好一份請日軍前來臺北鎮壓抗日軍隊的“歡願書”,但卻無人敢冒險前往。這時一個青年人便“自告奮勇”,隻身前往告知日本人。這人便是辜顯榮。 

  經熟悉中國的日殖民政府“民政局長”小野遵的介紹,辜顯榮得以晉見樺山總督。這樣,日軍順利進佔臺北。這也就是辜顯榮“出迎”日軍鎮壓抗日軍民而被稱為“漢奸”的歷史由來。 

  由於辜顯榮“出迎”日軍“有功”,1894年底,小野遵率年僅30的辜顯榮到東京接受勳六等“單光旭日”獎章,也從此揭開了辜顯榮在日本統治臺灣時代的顯赫歲月。 

  回臺後,日本殖民政府任命辜顯榮為臺北保良局長,為日本人做事。後來,大地主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通過和平方式積極為臺灣民眾爭取應有的權益,而辜顯榮卻勾結板橋林熊徵、李巡禧等親日人士組成“公益會”與之進行對抗。 

  受日本人“保護”,辜顯榮在事業上開始發達。1895年,他買下“英源茶行”,改名“大和行”,次年將總部設在家鄉鹿港,並在臺北繁華地萬華設立分店,聘請陳培作為“總支配人”(相當現在的經理)進行負責,從事樟腦、制鹽及其他臺灣土特産品的外銷。隨後,大和行在新竹、苗栗、臺中、彰化等地設立分支機構,還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同時購買一艘“大義丸”客貨兩用蒸氣船進行貨物運輸。 

  在日本侵佔臺灣之初,儘管辜顯榮“有恩”于日本人,但日本人並沒有將他與日本人等同視之。辜顯榮因庇護一位臺灣同胞而被日本人送進監獄達59天。後來,日本人又對辜的言行不滿而對他經營的生意展開“詢查”,辜氏在臺事業發展受到影響。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于1898年2月出任)時代,日本殖民統治者才改變統治策略,對臺灣民眾的抵抗採取軟硬兼施的招降措施,辜顯榮因居間協調“有功”,才又開始真正飛黃騰達。 

  日本人在“以臺制臺”的策略下,讓辜顯榮聯合臺北士紳商議,創立保甲總局,組織壯丁團,對付抗日軍民,並維持“地方治安”。 

  1899年,兒玉總督宣佈食鹽專賣規則,全權賦予辜顯榮辦理。1900年,辜顯榮被推為“官鹽賣捌組合長”(相當現在的公會理事長),分級設立鹽務總館、鹽務支館、承銷商等,同年9月,辜顯榮在家鄉鹿港開發鹽田達247公頃。自此臺灣食鹽由不能自給轉為自給有餘,並開始外銷,為經營這項專賣生意的商人帶來豐厚利潤。 

  辜顯榮還以商人獨到的眼光于1902年起陸續在二林、鹿港等地開墾荒地,辟為蔗田,並投資30萬元設立4個改良場,同時在鹿港鎮設立制糖機械工廠,後來增加到18個工廠,每個工廠年産量在80至120噸之間,為辜家賺進無數財富。但日本人不會讓辜家獨享,三井、三菱、鈴木等日本大企業也先後進入臺灣,臺灣人經營的本地企業難以生存與發展,辜顯榮便將多個糖廠轉售給大日本制糖公司。但辜顯榮並未放棄此一領域,1920年,他投資500萬元創辦大和制糖株式會社,自任社長。不料次年又被日本明治制糖株式會社吞併,辜顯榮僅為會社的監察人。 

  辜顯榮還用自己的資本大量開發土地。他于1900年設立“牛埔厝大豐館開墾事務所”,隨後又在二林、鹿港開墾荒地1500公頃,並建立灌溉設施。同時在臺中、虎尾購置大量地産,進行開發。1922年2月,辜顯榮創辦大豐拓殖株式會社,從事土地開墾、造林、紅糖製造及米麵、肥料的貿易業務,次年任臺灣紅糖協會名譽理事長。從此“大和”與“大豐”成為辜家事業的兩大支柱。 

  開發鳳梨(鳳梨)園、建立鳳梨罐頭廠,成為辜氏家族又一個搖錢樹。1925年到1935年10年間,辜顯榮在高雄、屏東開墾鳳梨園達230多公頃,其間還于1929年在屏東市內建立鳳梨制罐工廠。當時,臺灣此類工廠達到80余家,於是在辜顯榮的出面協商下,于1931年組成“臺灣鳳梨罐頭共同販賣株式會社”,自任社長。 

  辜顯榮還建立了許多其他企業,像高砂鐵工所(1917)、臺灣漁業(1919)、大豐精米工廠(1922)及從事銷往大陸木材的集大木材商行(1920)等。辜家擁有如此眾多事業,自家人已不足用,辜顯榮便大量起用專業人才,以確保企業的經營活力。
  在他飛黃騰達之時,日本總督曾特別“恩賜”他在家鄉鹿港建造一棟富麗堂皇的宅邸,也就是今日的鹿港民俗博物館。可見,他與日本人的“友誼”關係之深非同一般。

  辜顯榮在日本統治時代,政商亨通,並因此與中國大陸軍閥建立了關係。 

  1915年,辜顯榮就到大陸,接受段祺瑞政府經由日本大使館頒發的勳二等“大綬嘉禾章”外,還被授予實業顧問頭銜,曾與大陸實業家討論建立山西礦業事宜。辜顯榮還在張家口見到當時的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受到隆重禮遇,目的是搞“中日親善”事宜。 

  1933年,國民黨第19路軍的陳銘樞、李濟深在福建發動兵變,宣佈起義,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反對蔣介石。 

  這時,日本在臺總督見有機可乘,便準備撥款300萬元,欲收買陳銘樞,並計劃以“保護日僑”名義派兵艦到福建,妄圖將福建也納入日本控制範圍。 

  蔣介石獲知此事後,趕忙派其秘書長李鋒一前往臺灣,與辜顯榮接觸,請他出面勸日方不要支援陳銘樞。不久,日軍果然撤出福建,還將一張“福建政府”的軍事地圖交由辜顯榮轉交蔣介石,辜家從此建立了與蔣氏政權的關係。
 
  辜顯榮也因有這層關係被日本人看重,于1934年被選為日本貴族院議員。隨後,辜顯榮接受日本殖民政府的指派,前往大陸游説國民政府,進行所謂的“中日親善”。辜顯榮到大陸後,受到蔣介石的召見,蔣還將自己一幅親筆題名的照片送給辜顯榮,這張照片至今仍保留在辜家。

  辜顯榮不過是日本帝國主義用來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工具而已。日本發動“9.18事變”不久,于1934年3月在東北建立偽滿政府,12月日本政府內設“對滿事務局”,派辜顯榮到大陸進行各種分化活動。12月14日,辜顯榮首行拜見國民政府秘書長楊永泰,大談“日華親善”。楊永泰則指出:“如日本猶不改其猙獰面目,滿州問題不能圓滿解決,中日敦善,其猶緣木求魚,終不可得乎!”當時,辜顯榮認為中國已被日本控制,無力抵抗,而且稱要不是日本擊敗俄國,滿州早已為俄國所佔,“滿州之存於今日為中國有者,日本之功也”。辜顯榮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進行辯護的本質暴露無遺。 

  1935年元旦,蔣介石在杭州西湖接見辜顯榮,蔣對日本的霸道行徑進行了揭露。而辜顯榮再次表示日本資源有限,中國應體諒其艱難,中日問題即可解決,實現親善,再次為日本侵略中國辯護。他在給陳銘樞的信中卻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貽禍至今,蔣中正步其後塵,繆守不變……徒以籠絡伎倆,排斥異己,以致地削民貧”,其邏輯十分荒謬。 

  1937年2月,日本為侵華戰爭作準備。辜顯榮不顧重病在身,再次受日本人指使親自來大陸,拜訪上海黑幫頭目張嘯林、杜月笙及國民黨要人陳儀、汪精衛、張群等,進行“日華親善”遊説,而日本人則在私下進行戰爭準備。 

  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侵華的全面戰爭,中國政府被迫對日宣戰。辜顯榮不聽醫生勸告,立即飛奔東京,參加貴族院召開的臨時會議,病情加劇,于12月9日在東京去世,是年72歲,結束了他備受爭議的一生。 

  辜顯榮是大富人家,像過去許多上層人物一樣,妻妾成群,先後在鹿港、臺北、日本等娶有妻妾,共生有8男4女,8男依次為辜孝德、辜皆的、辜斌甫、辜岳甫、辜振甫、辜偉甫、辜京生、辜寬敏;4女依次為辜敦治、辜注治、辜津治與辜秀治。
 
  辜顯榮去世後,辜家子弟頗有經營頭腦,不斷擴大事業,尤以辜振甫、辜偉甫與辜斌甫等最為突出。如辜振甫于1931年設立大查殖産,經營農場;1938年創設大裕茶行,進行茶葉出口貿易;1942年創辦大和物産,從事農業。六子辜偉甫繼承父親的大成木材商行從商。三子辜斌甫于1942年創辦顯明商行,進行債券買賣;次年設立有邦工業,從事木材、纖維製造。到臺灣光復前,辜家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建立了龐大的産業,成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 

           臺灣光復前辜家事業概況
  ━━━━━━━━━━━━━━━━━━━━━━━━━━━━━━━━
  公司名稱    設立時間   代表人   職稱     主要業務
─────────────────────────────────
  大和行     1897    辜顯榮   社長
  臺灣官煙販賣   1899    辜顯榮   代表
  商工公司     1900    辜顯榮   社長
  鹿港鹽田開設   1900    辜顯榮   總辦
  臺北鹽務支店   1900    辜顯榮   指定人
  鴉片煙膏賣捌人 1900    辜斌甫   擔當人
  大和制糖工廠   1901-   辜顯榮   社長
  等18個單位   1914
  大租公債買收所 1905    辜顯榮   社長
  彰化銀行     1905    辜顯榮   監察人
  大豐館開墾事務所 1907    辜顯榮   指定人
  臺灣地所建物   1908    辜顯寬鬆 董事(日係企業)
  臺灣日日新聞社 1910    辜顯榮  董事  
  大查殖産     1931    辜振甫  駐會董會  農場經營
  臺灣鳳梨罐頭販賣 1932    辜顯榮  董事  
  大和興業     1932    辜顯榮  總經理 董事 林業
  大和拓殖     1933    辜顯榮  總經理 董事 不動産、糖業
  臺灣合同鳳梨   1935    辜顯榮  董事
  臺灣鳳梨拓殖   1936    辜顯榮  董事
  臺灣制帽     1936    辜顯榮  總經理 董事
  集大成材木商行 1938    辜振甫  總經理 董事 木材買賣
  大裕茶行     1938    辜振甫  總經理 董事 制茶輸出
  顯明商行     1939    辜斌甫  總經理 董事 債券買賣
  天然水泥     1940    辜偉甫  董事     日係企業
  臺灣植物纖維興發 1941    辜斌甫  董事     日係企業
  大和物産     1942    辜振甫  駐會董事   農林業
  有邦工業     1943    辜斌甫  駐會董事   木材纖維製造
  ━━━━━━━━━━━━━━━━━━━━━━━━━━━━━━━━━━
  資料來源:馬步雲:《臺灣五大家族》,風雲出版社(臺北)。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漢奸”、“臺獨”與“紅頂商人”

  辜家是大貴的大家族,在臺灣有著顯赫的地位,從辜顯榮到第二代的辜偉甫、辜振甫,再到第三代的辜濂松,均是社會名流,可謂三代風流。不過辜家卻是一個政治理念不一、甚至相反的大家族。除辜顯榮為日本人做事而被稱為“漢奸”外,他的幺子辜寬敏是個忠實的“臺獨”分子,辜振甫與辜濂松則是國民黨的忠誠黨員與紅透半邊天的紅頂商人。

  一個曾在日本統治下、依靠日本人發跡的辜氏家族,在臺灣光復後,辜家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再度輝煌,成為當今臺灣最具實力的政商大家族,實屬少見。

  辜顯榮是日據時代政商亨通的社會名流,也是一個被稱為“漢奸”的有爭議性人物。他的幺子辜寬敏早期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臺獨”分子,也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

  辜寬敏,出生於1926年,這時辜顯榮已62歲。父親去世時,他才12歲。辜寬敏生長在一個富有的大家庭,少年時代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但一直熱衷於政治活動,特別是“臺獨”活動。在臺灣大學讀書時,他就曾任學生自治會會長。臺灣光復後不久,他繼承家族的紅糖事業,到日本進行紅糖外銷,並定居日本,結識了不少日本政要與商界名流,包括曾活躍于日本外交界的牛場信彥等人。

  辜顯榮在日本留下不少遺産,特別是房地産,也由辜寬敏繼承,後來房産因開發工業區而被日本政府徵收,辜寬敏一夜之間成為巨富。這些錢成為他在日本從事“臺獨”活動的本錢,也因此成為在日本搞“臺獨”活動的核心人物之一,並曾出任“臺灣獨立聯盟”委員長。

  後經臺灣“調查局”局長沈之岳長期地下情報工作的積極爭取,1972年,辜寬敏一度回到臺灣向蔣介石“投誠”。1978年,辜寬敏還從日本回臺參加臺灣第六任“總統”就職大典。此後,他經常往來于臺灣與日本之間,從事生意業務。他代理“日産”公司參與臺灣大眾車廠投資計劃失敗後,在臺北市仁愛路百齡大廈設立私人事務所。1981年,辜寬敏創辦《臺灣春秋》月刊,但因發行量太小不久停刊,也賠了不少。目前辜寬敏的事業有榮星花園與隆昌企業,還有榮晟建設與耀星投資公司,以經營房地産為主。

  但辜寬敏始終沒有放棄“臺獨”的理念。在80年代後期“臺獨”活動開始公開化、並日益猖獗後,辜寬敏又重新投入“臺獨”活動。他幾乎把所有分得的家産與經營事業賺到的錢都花在搞“臺獨”上。他認為“臺獨”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對臺灣人民的一種“回報”。他曾説:“過去‘臺獨’,現在‘臺獨’,將來也‘臺獨’。”

  他也一直支援具有“臺獨”性質的臺灣最大的反對黨民進黨,並於1995年加入民進黨。1996年初進行的臺灣“總統”大選中,他慷慨捐助,大力支援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彭明敏與謝長廷。同年底,他進而成為剛從民進黨中分裂出來的“臺獨黨”??“建國黨”的顧問。

  但辜寬敏的子女卻遠離政治,專心於商場。他的長子辜朝明出生在日本,在美國長大,擁有柏克林大學政治及經濟係學士、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是一位金融專家,曾任美國紐約聯邦儲備局的國際外匯專家,後被日本野村綜合研究院吸收,在此工作9年,成為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經濟審議會中第一位受邀參加的外籍顧問,同時是日本政府物價審議委員會與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委員。1996年,辜朝明在受到李登輝的接見後,在一篇文章中講李登輝比他的爸爸還“臺獨”,引起一陣轟動。

  辜顯榮的六子辜偉甫也曾是社會名流。辜偉甫與辜寬敏均是辜顯榮的日籍太太所生,是臺灣光復初期的知名人士,在世新學校創辦時,與同父異母的哥哥辜振甫同為學校董事。當時辜家在商界最具實力的並不是後來走紅的辜振甫,而是大弟辜偉甫,其財力與政商關係遠在辜振甫之上。但在辜振甫前途有轉機後,辜偉甫將事業轉移給辜振甫,退居幕後,全力支援五哥在事業上的發展,充分顯示了辜家的團結精神。

  辜偉甫熱愛文化事業,曾創辦榮星合唱團,後又于1968年創辦頗有影響的榮星花園。“榮星”取字父親辜顯榮字“耀星”而來。隨後,他也一直活躍于商場,更多的是支援五哥辜振甫的事業,較少在外露面。1982年9月,辜偉甫去世。但他生前主持掌管的榮星花園與隆昌企業竟負有大量債務,一個曾顯赫的大家族成為大眾的債務人,讓債權人大感意外。

  在辜顯榮眾多子女中,辜振甫是最為出眾與最活躍的一位,也是辜家第二代最為顯赫的一位。辜振甫,字公亮,是辜顯榮在52歲時與“查某嫻仔”(陪嫁丫環)所生,排行老五。辜振甫自幼聰明伶俐,加上辜顯榮老來添子,格外喜歡這個兒子,四歲就請了前清秀才及英籍英文老師,教育培養兒子。每天清晨五時,辜振甫就起床背四書五經,讀英文。

  辜振甫也頗有語言天才,英文、日文相當不錯,還會臺語、廣東白話與上海話,對他日後的事業很有幫助。

  父親去世時,辜振甫正在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政治係讀書,年僅20歲的辜振甫繼承父親大部分産業,成為7家公司的董事長。兩年後,大學畢業,辜振甫辭去所有公司職務,將家産交由幾位兄弟管理,由母親陪伴赴日本深造,在東京大學研究財政和工商管理。辜振甫還半工半讀,在日本糖業株式會社做基層辦事員,磨練自己,3年後回臺。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正式發表投降書,也宣告了中國8年抗戰勝利。日本天皇儘管宣佈投降,但在臺灣的日本軍人不甘失敗,與臺灣士紳許丙、林熊祥、辜振甫等組織“臺灣自治委員會”,試圖通過“自治運動”謀求臺灣獨立。年僅28歲的辜振甫被內定為“總務部長”。但這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臺獨”計劃很快就遭到破産。

  當國民黨接收大員到臺灣後,辜振甫潛逃香港,以撰文寫稿謀生。風頭過去後,辜振甫回到臺灣,不久有人向當局密告,辜振甫等人的“臺獨”活動行跡敗露。結果,辜振甫、林熊祥、許丙等被列為“臺籍戰犯”,于1946年6月被起訴。7月29日,臺灣省軍事法庭宣判:“辜振甫共同陰謀竊據國土,處有期徒刑2年2個月;許丙、林熊祥共同陰謀竊據國土,處有期徒刑1年10個月。”這成為辜振甫人生歷史上極不光彩的一頁。

  對於這一段往事,辜振甫于1993年5月10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講,他被關不是因叛亂的罪名,事情起因是日本戰敗、“國軍”接收臺灣前,有日軍軍官問他是否成立組織維持治安及在有關涉及“臺獨”的文件上有他的名字而引發的。

  據當時參與接收臺灣工作的當今臺灣商界紅人陳重光回憶:“早在1946年2月間,即臺灣光復不久,剛完成接收任務的‘臺灣警備總部’突然發出一份‘戰犯逮捕令’,下令逮捕許丙、辜振甫、林熊祥、簡郎山、徐刊泉等臺灣著名士紳,逮捕的理由是這批士紳在日本投降前夕,曾與日本帝國殖民政府的少壯派軍官密謀聚會,陰謀搞臺灣獨立運動。”

  不過辜振甫僅坐了1年7個月的牢,就被釋放出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段牢獄經歷,辜振甫與林熊祥成為患難之交,出獄後不久,這個板橋林家的林熊祥將自己的外甥女嚴倬雲(大思想家嚴復孫女)介紹給辜振甫,從此建立了林、辜、嚴的姻親關係,揭開了辜振甫人生的新的一頁。

 1949年開始的臺灣土地改革進一步改變了辜振甫的命運。

  臺灣光復時,辜家是臺灣第三大地主,在實行土地改革前,辜家擁有1萬多公頃土地。1949年始,臺灣進行土地改革,進而于1950年推動“耕者有其田”政策,辜振甫頗能審時度勢,積極配合當局的土地改革政策,並鼓勵親友響應,獲得臺灣當局的好感與肯定,加上有親戚的提攜,辜振甫主持公營企業臺灣水泥公司的民營化工作而在工商界創造了另一個輝煌。

  辜振甫後來在企業界的卓越表現,逐漸建立了他在工商界的龍頭地位,並長期牢牢掌握著半民半官的工商團體組織大權,先後長期擔任臺灣“工商協進會”與“工業總會”的理事長。

  國民黨政權遷臺後,將大陸時代的“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與“中華民國商業總會”也移植臺灣,但當時不能在臺選舉理事與監事。於是,1952年由“立法委員”束雲章提出並成立了臺灣“工商協進會”,這是臺灣第一個最大的工商企業界民間團體,束雲章被推為理事長。1961年,工商界元老束雲章將理事長一職交給辜振甫,該會成員還包括了林挺生、許金德、吳火獅、何傳、黃烈火、吳尊賢、陳啟清、王永慶與蔡萬春等第一代知名大企業家,顯示辜振甫在臺灣工商界具有重要地位,任職長達30多年。

  “工商協進會”勢力龐大,不僅包括了臺灣百大集團的許多負責人,還包括了“國營事業”、半官方組織的“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國生産力中心”、證券交易所等企業或團體。

  1981年11月,辜振甫又取代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接任“工業總會”理事長,從此工商界三大團體,辜振甫掌握了兩個,其在政商界的顯赫地位無人能與之相比。
  隨著年齡的增長,辜振甫在90年代先後卸任此兩大工商團體理事長之職。1994年1月,“工業總會”理事、監事改選,統一集團的高清願出任“工業總會”理事長,常務理事包括了楊天生、陳飛龍、苗育秀、王永在、王又曾、吳舜文等工商界知名人士。同年4月,辜振甫的侄子辜濂松接替叔叔出任臺灣“工商協進會”的理事長。

  除在工商界具有極高地位外,辜振甫還是政界要員。50年代初,他就出任“經濟部顧問”與“行政院經濟改革委員會”總召集人。到60年代,辜振甫就進入國民黨中央上層,1963年11月在國民黨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在1969年3月國民黨第十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81年4月,國民黨舉行第十二屆一中全會,辜振甫被任命為中央常務委員,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直到1996年十四屆四中全會,辜振甫都能每次被欽定(不參加選舉,直接由國民黨主席指定)為中央常務委員,計達十多年,可以説是政界的常青樹。特別是在十四屆四中全會上,中央委員通過黨內選舉産生,競爭十分激烈,辜振甫名列第77位;辜濂松只得候補中央委員。於是在中常委的人事安排上,除部分由黨主席指定外,一部分須通過中央委員選舉産生,而辜振甫也是代表工商界唯一不競選的中常委。

  1990年,辜振甫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91年,辜振甫更獲聘“總統府資政”,這兩個職位一般均為政界退居二線的大老級人物,而辜振甫是獲此殊榮的第一個民間人士,顯示了辜振甫在政界的特殊地位。

  辜振甫更有民間“外交大使”之稱譽。1955年,辜振甫代表臺灣出席日內瓦國際勞工會議。辜振甫在這次會議上結識了不少國家的政要與大商人,為臺灣建立“國際”關係出力不小。特別是為了爭取當選該會“理事國”,辜振甫頻繁進行宴請與餐會,廣結善緣,結果臺灣當選。辜振甫的優異表現,受到蔣介石的賞識,為辜振甫日後走紅政商界打下了基礎。

  1961年11月,辜振甫倡導成立“臺歐工業合作協會”,並任理事長,加強臺灣與歐洲的經貿關係。1966年5月,亞太十多個國家與地區在臺北成立“亞洲商工聯合會”,辜振甫當選為副理事長;在漢城第二屆大會上當選為理事長;1975年在日本召開第三屆大會時,辜振甫被聘為終身榮譽理事長。另外,1970年,辜振甫發起組織“國際商會臺灣委員會”,並在11月加入總會,辜被選為總會副理事長,任職長達十餘年。

  70年代初,臺灣被逐出聯合國後,臺灣當局極力通過半官方或民間組織參與國際社會。辜振甫因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日語及辜家與日本特殊的關係再次受到重任。辜振甫父親辜顯榮曾與日本駐臺第四任總督的副手後滕新平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滕新平是日本鐵路大臣小川的女婿,而小川的外孫就是前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後滕新平的外甥是曾任日本外相和自民黨副總裁的椎名悅三郎。辜家在日本的其他友人包括岸信介、藤山愛一郎、今裏廣記、山中貞則、石川大郎、福田糾夫、佐藤榮作等及他們的第二代。1976年,臺灣成立“臺日貿易合作促進會”,辜振甫出任主任委員。同時,辜振甫一手創辦了“東亞經濟會議”,一直擔任臺方會長,經營對日關係。

  1993年5月21日,辜振甫應日本外務省邀請出席了日皇明仁及美智子皇后的春季園遊會。這是1972年日本與臺灣斷交以來,日本政府第一次邀請臺灣經濟界“領袖”出席,而臺灣駐日代表林金莖卻未被邀請。這固然有政治因素,但辜振甫的地位與影響及辜家與日本的源淵關係應是重要因素。

  辜振甫與美國上層關係也十分良好。曾任美國加州州長、後為美國總統的裏根與辜振甫有私交。1981年,辜振甫被邀出席裏根總統就職大典;1993年,辜振甫又率團參加克林頓的總統就職大典。

  近年,辜振甫更經常代表臺灣有關當局出席國際高層經濟會議。特別是1995年與1996年,辜振甫連續兩年代表臺灣分別出席在印尼與菲律賓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非正式領導人會議。

  辜振甫多年在國際經貿界的廣泛交往與活動,成為國際知名的民間經貿人士,先後獲得日本、韓國、巴拿馬、南非等國頒贈的一等大綬勳章,並因在企業界的非凡成績,獲得韓國高麗大學授予的榮譽經濟學博士、美國賓州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及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授予的世界企業家獎。

  1989年,因辜振甫在拓展臺灣民間外交方面的貢獻,李登輝以“推動經貿外交,貢獻篤著,從事企業經營,功在民主”授予辜振甫二等景星勳章。

  由於辜振甫的社會聲望與在政界、商界的地位,他成為處理兩岸關係方面的重要人物。1991年3月,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辜振甫出任董事長,成為民間處理兩岸事務組織的臺灣最高負責人。1993年4月,辜振甫代表“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了兩岸民間機構的重要會談,史稱“汪辜會談”,在兩岸關係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辜振甫的個人聲望也再一次達到高峰。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第三代“地下經貿大使”

  辜家第二代的榮耀時代尚未結束,辜家第三代已在商界與政壇崛起,其代表人物就是辜振甫的侄子辜濂松。 

  辜濂松的父親是辜岳甫,母親是臺北縣三峽鎮望族顏家的顏碧霞。1933年9月8日,辜濂松在臺北出生,4歲時,辜岳甫病逝,留下一子一女及一家“高砂鐵工廠”。此後,顏碧霞獨自撫養兒女成人。 

  辜濂松13歲,到日本讀書,回臺後進入東吳大學會計係就讀,後留學美國,獲紐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進入家族事業做事。 

  1962年,在叔叔辜振甫的安排下,辜濂松出任中華證券投資公司的副總經理。1973年,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林柏壽退休,辜振甫接掌董事長,辜濂松也升為中國信託公司的總經理,在商界的地位日增。隨後不斷與叔叔辜振甫擴展家族事業,獲得巨大成功。因辜家的顯赫地位與辜振甫的影響,辜濂松也成為辜家另一位紅頂商人,從事著與辜振甫一樣的臺灣“地下經貿大使”的工作。
 
  1978年,辜濂松隨“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前往南斯拉伕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開始了他在國際經貿領域的“經貿大使”活動。1980年,臺灣被迫退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辜濂松以個人身份參加其年會,結交各國政要與商界名流。在1988年于西柏林舉行的IMF年會上,辜濂松大擺宴席,招待各國政要,與其建立“友誼”與非官方關係。1992年,辜濂松出任“太平洋合作理事會財務委員會主席”,並代表臺灣當局參加七國首腦會議諮詢委員會。辜濂松還代表臺灣當局簽訂有關經貿協議。1992年以來,他與印度官方簽訂“雙邊租稅協定”,與越南、巴西等國家簽訂“雙方經濟合作協定”等。 

  每年一度由辜氏家族企業名義舉辦的“中信杯”高爾夫球賽,不僅有島內政商界名流,也有外國政要與大商人參加,成為辜家建立政商關係與開展“民間外交”的另一重要途徑。辜濂松因此廣泛結交了外國政商界朋友,象菲律賓的前總統阿基諾夫人與現任總統拉莫斯、美國前總統布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及澳大利亞、日本、智利等國家領導人都是他的好友。 

  現在,辜濂松已逐漸接過叔叔辜振甫在商界的權力,成為工商界新的龍頭老大。1993年5月,他接替辜振甫成為“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理事長。這個組織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民間團體,主導臺美經貿往來,其成員包括各大財團負責人,象王永慶、張榮發、吳東升、王又曾、何壽川、張安平、陳盛?、高清願等人。1994年4月,“工商協進會”理事、監事改選,他又從叔叔辜振甫手中接過權力出任理事長,辜振甫被聘為名譽理事長,常務理事包括了王又曾、高清願、許勝發、張國安、許遠東、吳東進、張安平等工商界知名人事。1997年初,他又當選臺灣“工業總會”常務理事,有意間鼎下屆“工業總會”理事長寶座。 

  另外,辜濂松還任“行政院”顧問,“亞洲商工榮譽會”會長、“艾森豪威爾獎金‘中華民國’協會會長”、“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臺灣總會”理事長、“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臺灣委員會”董事長等職,扮演臺灣非官方的“經貿大使”。可以説辜家兩代人在臺灣紅透半邊天。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5000億元資産的家族事業

  臺灣光復後,辜家事業曾因分家或被徵收,而大不如戰前。辜家在事業上的重新振興,應始於辜振甫進入臺灣水泥公司。
 
  1949年始,臺灣進行土地改革,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將農林、工礦、紙業與水泥四家公營企業轉移民營,將徵收地主地價折合這四家公司的股票發給地主作為補償。辜振甫很有眼光,將自家大量田産換得上述四家公營企業的股票,成為他在工商界重新崛起的基礎。 

  1953年4月,辜振甫在連襟葉明勳的大力推薦下,出任“經濟部顧問”,並任臺灣水泥公司股東大會秘書處處長,負責籌劃有關轉移民營事宜。同年10月23日,“臺泥”公司舉行轉移民營首次股東大會,通過章程,選出董事與監事,幾乎包括了所有大地主和工商界的頭面人物,辜振甫當選為常務董事並兼任協理,辜振甫重新進入工商界發展。由於得到公司高級顧問、他的親戚林柏壽的支援,辜振甫于1959年當上了“臺泥”公司總經理,掌握經營大權。由此延伸,辜氏開始了新的創業生涯。 

  1962年2月,臺灣當局成立證券交易所,指定辜振甫出任董事長,這是一個肥缺,從此辜氏進入高利潤的金融或準金融事業。1966年,辜振甫與他人共同設立中華證券投資公司。1971年,臺灣當局開放信託投資公司的經營,辜振甫將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改組為中國信託公司,成為臺灣第一家信託公司,經營信託、授信、證券與投資業務,也是日後辜家最重要的金融事業,為發展家族其他事業奠定了基礎。從此,辜家事業的發展便以中國信託公司為核心,併發展為中信關係企業集團。1991年,改為和信集團。 

  1988年5月,為配合修正的證券交易法與銀行法,辜振甫辭去擔任22年的中國信託公司董事長職務,交由原任總經理的親侄辜濂松任董事長一職,而辜振甫被聘為榮譽董事長。1991年12月,中信公司股票正式上市,成為大眾投資公司,次年7月13日改制為商業銀行。同年9月23日,中信商業銀行紐約分行也宣告成立,辜濂松邀“中央銀行”前總裁謝森中前往共同主持剪綵典禮,臺灣與美國政界與商界頭面人物數百人前去祝賀,盛況空前。隨後中信銀行在英國倫敦、印尼雅加達等設有辦事處。到1992年底,中信銀行資本額超過100億元,員工1800多人,是臺灣第14大銀行,以民營銀行而言,僅次於世華聯合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居第三位。目前,中信銀行在全島有20多個分行,並實現電腦聯線作業。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是辜家另一準金融事業。其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華僑人壽保險公司,後因經營不佳,被辜氏的中國信託公司吞併。1981年改為現名,主要經營各種人身保險。除在澎湖設有分公司外,全省設有9個管理處,營業點遍及全省各個角落,到1992年底,實際資本額達15億元,員工500多人。 

  80年代以來,辜振甫與其他大財團一樣,迅速向投資、證券領域發展,1988年8月、9月分別成立中信投資與中信證券兩家公司,1992年6月又成立中信證券投資信託公司,鞏固其在金融業領域的地位。 

  與金融業務相關的事業還有1977年建立中國租賃公司與1980年成立的迪和公司。前者經營各種産業所需機器、交通運輸、電腦資訊與醫療設備等租賃業務,1983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太平洋財務公司,隨後在東南亞設立多個國際金融點,開展國際租賃業務;後者專營分期付款買賣業務及兼營國喬公司的産品。 

  辜振甫也未放過利潤甚高的建築業,于1978年7月成立捷和建設公司,專營企劃各地區之商業大樓及公用住宅方案,再委託建築商興建,然後出售或出租。為擴大企業經營範圍,該公司成立中信房屋仲介公司與合眾建築經理公司等。 

  辜氏家族還于1970年成立東海廣告公司,1973年改為聯廣公司,經營廣告代理業務。董事長是賴東明,辜振振連襟葉明勳任名譽董事長。1974年和信集團又成立聯太國際公司,主要經營出版外銷雜誌廣告及各種有關公共業務。葉明勳的獨子葉文立隨後進入聯太公司,從部門經理一直升到總經理,1989年出任聯廣公司總經理。葉文立畢業于中原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係,獲法國巴黎大學都市設計碩士學位,1979年到“經建會”任職。近年間,聯廣公司也涉足有線電視經營與亞洲衛星代理權業務。另外成立緯聯企業公司,經營有線電視。和信傳播事業還有聯翔國際、聯眾、聯旭、緯來、行健等公司。聯翔國際公司由聯太公司投資成立,主要負責專業平面設計製作及商情資訊出版;緯來公司以影片製作為主,目前的重點是經營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的節目代理事務;行健公司規劃有線電視硬體設備、工程技術等業務。1992年,和信集團成立和信傳播公司,下設經營管理委員會,由各公司負責人參加,核心成員包括代表聯太公司的葉文立、代表有線電視系統的陳繼業、財務長陳冠軍和幕僚劉篤行等四人,總負責人為辜濂松,直接或間接控制傳播事業。 

  和信集團的生産事業較少,其中70年代成立了三家公司。一是1970年辜振甫與日本合資成立的臺灣全錄公司。該公司原是代理影印機的出售與銷售業務,後於1987年在龜山工業區設立影印機工廠,投入生産事業,1979年製造出第一台影印機,後又擴建工廠,生産相關零件。二是1973年由中國信託等公司投資的高冠企業公司。公司下有2家工廠,有10多個營業所,從事自粘商標及各種膠帶産銷,産品除供應島內印刷廠外,部分産品外銷。三是1977年,辜振甫結合中國信託投資公司、中華開發信託公司、南和興産公司等共同成立中國合成像膠公司,並引進外國技術生産“黑晶牌”碳煙系列産品,盈利頗佳,1986年成為股票上市公司。 

  和信集團也在觀光業方面有所發展,1961年成立中美企業公司,1980年成立中信觀光開發公司,分別經營高雄與花蓮中信大飯店,並在海外發展飯店觀光事業。 

  除直接控股公司外,和信集團還擁有福聚、亞洲聚合化學、國喬石油化學、輝慶工業、臺灣拉鏈、鳳山美之美、神通電腦、復華證券金融、永琦百貨、中祿旅行社等十多家公司的股權,並投資和信開發、中租實業、國達建設、國安投資等多家投資公司。 

  另外,辜氏家族也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的投資。1973年,辜氏家族捐獻土地、房屋、傢具、器皿及收藏品而成立鹿港民俗博物館,佔地約3000多平方米,現收藏品達6000余件,不少是臺灣社會史、大陸文化移殖臺灣的珍貴材料。但仍由辜氏家族管理,以前由辜偉甫管理,現在辜振甫的妻子嚴悼雲任館長。 

  辜家的和信集團是一個以金融服務業為核心、涉及石油化學工業、建築業、辦公機器業、租賃業、觀光旅遊業、廣告業、資訊業、證券投資業的綜合性財團,共有近百家分子公司。到1992年底,集團15家主要企業資産總額達3183億元,營業收入為548億元,是臺灣大企業集團之一。到1995年底,集團24家主要企業的資産總額達到5593億元,超過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僅次於蔡萬霖的霖園集團而居第二位,營業收入達1147億元,在霖園、台塑、新光和味全集團之後居第五位。 

  1993年,美國《福布斯》雜誌刊出1993年全球億萬富翁富豪排名榜,蔡氏家族以25億美元凈值名列臺灣首富,辜家到以16億美元名列臺灣第二。 

  在1995年臺灣百大富豪排名榜中,辜振甫代表的辜家以650億元台幣名列第4位。1996年,將辜振甫與侄子辜濂松分開計算,辜振甫以350億排名第6位,辜濂松以200億排名第16位。而《福布斯》公佈的世界華人富豪排行榜中,辜振甫與辜濂松叔侄的財富估計為30億美元,在全球華人富豪中排名第33位。 

  從辜濂松擁有的豪華飛機就可以看出辜家的富有。辜濂松的專機為法國製造、在美國註冊的小型噴氣式飛機,兩名機械師與一位空中小姐則全是奧地利籍,飛機卻經常停放在菲律賓馬尼拉機場。在臺灣,像辜濂松這樣擁有私人專用飛機的人為數不多。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政商聯姻

  在臺灣,大企業、大集團,無不與政界建立關係,但要説臺灣最大的政商家族,辜振甫家族應算其中之一。辜振甫家族與政界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説是政通人和。辜家兩代掌門每人平均與蔣介石有著密切關係。辜顯榮在“日據”時代就與蔣介石有著私人交情。這也是為何辜氏家族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未遭到清算的原因之一。辜振甫更因在商界與國際活動中的表現,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成為一代紅頂商人。辜家對蔣氏的感恩就不在話下。

  辜家與蔣家關係如此良好,辜家能重新振興家業也就不覺奇怪。到了李登輝時代,辜家叔、侄均成為李登輝身邊的紅人。據説自李登輝當“副總統”起,李、辜兩家就一起過年。1992年12月30日,李登輝帶著家眷到“中國信託公司”大樓參加辜府家族聚會,一起過年,陪同的還有許水德與錢復等政要。在臺灣眾多大家族、大企業中,能與李登輝一起過年的可能沒有幾個。

  和信集團的高爾夫球場更成為結交海內外政要的最佳場所。臺灣的知名大財團幾乎都有自己的高爾夫球場,辜氏家族也不例外。辜濂松自小就喜愛這項運動,是高爾夫球高手,與臺灣業餘第一高手李登輝不差上下,辜、李因此成為球場的好友。辜振甫曾是高爾夫球場“淩雲”隊的名譽隊員,隊長是政壇元老蔣彥士,隊員包括俞國華、錢純、金克和與張國安等政育名流。

  1976年,辜振甫捐款成立“臺灣經濟研究所”,聘請政界名人黃少谷為名譽董事長,由著名經濟學家蔣碩傑出任第一任“所長”,以後繼任者有費景漢、劉泰英。費景漢是位知名學者,也是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教師,已去世;劉泰英是李登輝在同一學校的同學,目前掌管資産達7000億元的國民黨黨營企事業,是李登輝身邊的紅人,更是花大錢在美國進行政治遊説的第一人。

  辜氏家族更因複雜的姻姻關係形成更為龐大的政商關係網。辜家從辜振甫祖輩就開始了政商聯姻。辜振甫的外祖父是清代宣統皇帝的教師陳寶琛,陳家是福建名門;辜振甫的姑父乃是清未大買辦、大實業家盛宣懷。

  辜顯榮娶的第一個太太就是老家鹿港施家之女,施家子弟也成為早期辜家事業的重要參與者。像施大沙就擔任過大豐館的開墾事業主任,施篤謀擔任監督。施篤謀後來還參與辜顯榮的紅糖製造業;施家棟出任集大成木材商行主任一職。

  辜顯榮的長女辜敦治于1923年嫁給同時出身鹿港望族的丁瑞彬。丁瑞彬被委以重任,曾主持辜家大和行在鹿港的業務。丁瑞彬的弟弟丁瑞?也是早年臺灣商界名人,畢業于日本一橋大學,後來成為大同集團林挺生手下“大將”,王永慶又“三顧茅蘆”請丁瑞?到台塑集團任顧問。丁瑞?則娶“日據”時代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國年的女兒顏梅為妻,證婚人正是辜顯榮,辜、顏兩家不僅成為遠房親戚,也是至交。
 
  丁瑞?的女兒嫁給前臺北“市長”、“臺南幫”龍頭、已故的政商界名人吳三連兒子吳凱民。吳三連早年能留學日本深造則是板橋林家林熊祥提供的獎學金,吳家與林家因此建立了友誼,進而將辜家、吳家、林家結合在一起。

  辜顯榮的次女辜津治于1931年嫁給同是日本一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黃逢平。黃逢平曾是辜顯榮的日文翻譯。臺灣光復後,黃逢平憑著辜家的關係活躍于臺灣金融界,于1961年任臺灣第一銀行常務董事,1986年去世。

  辜振甫的妻子是清末大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兒子嚴琥的女兒嚴倬雲。原來嚴復的兒子嚴琥娶臺灣望族板橋林家的後代林幕蘭為妻,嚴琥做過福州市長。嚴倬雲14歲就加入基督教女青年會,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係,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1947年初,嚴倬雲大學畢業後,隨母親和舅媽(宣統年間尚書盛宣懷的女兒,板橋林家林熊徵之妻)到臺奔喪後,留在臺北建國中學任教,教授語文與歷史。她的舅舅林熊祥(板橋林家林爾康之子)將她介紹給“患難之交”的辜振甫(兩人戰後均曾因參與“臺獨”活動而入獄)。1949年10月,辜振甫與嚴倬雲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隆重婚禮,結為百年之好。當時的證婚人是現“行政院長”連戰之父連震東。

  嚴倬雲在自述中曾寫到:“我的二舅(林熊祥)與振甫的父親很熟,當我的母親從大陸到臺灣時,二舅很喜歡振甫,就要為我們介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訂婚結婚。”

  婚後,嚴倬雲辭去工作,在家撫養子女,照顧辜振甫生活,直到子女相繼長大後,才開始從事社會工作。身材嬌小、精力充沛的嚴倬雲,也是臺灣上層社會的名流仕女,她先後參加過“蘭藝社”、“婦聯會”(任常務董事十多年)、“祈禱會”、“亞洲婦女協會”、“三P協會”(前“外交部長”錢復夫人田玲玲任會長)。

  她還與宋美齡關係甚密。自小時候起,嚴倬雲就經一位舅媽的引介認識了宋美齡,並受到宋的賞識,讓她與蔣孝文的妻子徐乃錦長期輪流出任“臺灣基督教女青年會”理事長一職,以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嚴倬雲在任婦聯會常務委員期間,還常向宋美齡彙報工作。嚴倬雲于1968年聯合該會的董事在臺北青島西路建成10層的女青年大廈而轟動一時。在1960年至1978年間,嚴倬雲四度當選臺北基督教女青年會會長。1977年,嚴倬雲籌組臺灣基督教女青年協會,並申請成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會員。1992年,嚴女士接替王亞權,出任“中華婦聯會”總幹事。她還擔任過“崇她社”、“工商婦女企業管理協會”、“臺灣聯合國同志婦女委員會”與“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的主席等職。

  目前,嚴倬雲還是新埔工專學校董事長、再興中學常務董事、鹿港民俗文物館館長。因其在社會服務工作領域的傑出貢獻,1993年6月,嚴倬雲獲得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

  辜家通過嚴倬雲延伸的名門親戚還有:著名學者辜鴻銘是她公公的堂兄弟;外婆是末代皇帝溥儀教師陳寶琛的妹妹;妹妹是著名作家嚴停雲(筆名嚴華),妹夫是新聞界名人葉明勳。

  葉明勳,1913年出生,福建浦城人,早年獲福建協和大學文學士,後赴美入科羅拉多大學及斯坦福大學新聞研究院深造,回國後任協和大學代訓導長,後進入國民黨的中央社工作。1945年赴臺接管“同盟社”,次年籌設中央社臺北分社,並出任主任。1951年與1959年分別出任《中華日報》與《自立晚報》社長,因辦報有方、成績優異,頗有聲望。1961年,他參與創建國華廣告公司,先後出任常務監察人與董事長。1965年起,他先後擔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副校長、校長與“臺灣省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等職。他在政界朋友甚多,與臺灣歷任“省主席”陳儀、魏道明、陳誠、吳國楨、俞鴻鈞等人關係良好,目前任“世界新聞傳播學院”董事長與和信集團企業聯太國際公司的董事長。

  嚴倬雲的哥哥嚴僑又娶林熊祥女兒林倩為妻。嚴僑到臺灣後,曾在臺北一所中學任教,更是臺灣知名作家李敖的啟蒙教師與益友,1974年在臺灣病逝。

  林熊徵是臺灣板橋林家之後,曾是臺灣上層社會的名流,是臺灣華南銀行的創辦人,現“行政院”院長連戰的祖父連雅堂曾任其秘書。林的獨子林明成是永琦百貨公司的創辦人與負責人,娶基隆顏家顏德修的女兒顏絢美為妻,於是臺灣辜、林、顏三大家族就由婚姻關係連接在一起。而連雅堂的女兒嫁給板橋林家的林柏奏,於是今日政壇最紅的辜、連兩家也有了親戚關係。
 
  辜家第三代,仍繼續著政商聯姻。辜振甫的二女兒辜懷箴嫁給了華夏塑膠集團塑膠業巨子趙廷箴的兒子趙元修。

  趙廷箴,江蘇吳縣人,1915年生,大學畢業,戰後赴臺灣發展,曾與王永慶一道合作建立臺灣塑膠公司,任總經理,後獨立發展,建立了趙氏企業集團,曾任華夏海灣塑膠與臺達化學等知名企業董事長,是一代工商界名人。

  三女兒辜懷如嫁給了嘉新水泥公司創辦人張敏鈺的兒子張安平。張敏鈺浙江鎮海人,1913年生,早年在上海灘經營紡織業,在江南一帶有多家紡織廠,1949年後到臺發展,建立了龐大的嘉新水泥集團,曾任嘉新水泥、益新紡織等多家公司董事長,在工商界頗具聲望。其子張安平現是嘉新水泥與奇新實業公司總經理與中國嘉通資訊公司董事長,是知名的臺灣第二代企業家。

  辜振甫的侄女(辜濂松之妹)辜麗卿嫁給了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陳守山的堂兄陳守寶。陳守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台塑集團總經理王永在的兒子王文潮與早期社會名流許丙的兒子、現合作金庫理事長許敏惠。辜家又因此與臺灣最大的實業集團王永慶家族與政治世家許氏家族建立了遠親關係。

  辜氏家族還與日本有許多海外姻親關係。辜家發跡在日本統治臺灣時代,並因辜顯榮的關係,辜氏家族與日本的海外關係也十分深廣。辜顯榮的第三個太太就是日本女子岩瀨。辜顯榮的次子辜皆的也娶日本女子池田君子為妻,六子辜偉甫娶後騰具味;第三代辜濂松娶日本籍華僑林瑞慧為妻,辜偉甫次子辜敬之娶平賀京子。

  辜家有如此龐大的政商、文化名人姻親關係,在臺灣應數第一,可能找不出第二家來。

(來源:《臺灣政商家族》)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