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基隆顏氏家族

  時間:2006-04-12 12:29    來源:     
 
 


  基隆顏家在臺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開採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更成為臺灣的富商巨賈,是臺灣早期五大家族之一。 

  顏姓有著顯赫的家世,在臺灣被列為第四十五大姓。顏氏遷臺,始於明天啟年間,以顏思齊最為有名。顏思齊,字振泉,福建海澄人,因遭宦家之辱,憤殺其仆,逃亡日本。不料,在日逐漸發跡,仗義疏財。天啟四年(1624年),與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等密謀起事佔領日本,消息走漏,航行8晝夜逃至臺灣,在臺開墾經營,成為臺灣顏姓一大家。據傳,在今臺灣嘉義市水上區南鄉里尖山尚存思齊墓。 

  今日臺灣顏姓,以臺南縣為最多,次為澎湖、臺北與嘉義,基隆顏家可能是繼顏思齊之後在臺灣最具影響的顏氏家族。 

  顏家在臺的開祖是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遷臺的顏浩妥,在大肚溪從事石材開採,後因大饑荒又回福建。嘉慶年間,顏浩妥又帶兒子玉蘭、玉賜再度來臺,在臺中港以漁業為生。 

  顏玉蘭之子顏鬥猛與父輩及兄弟輩從事開墾事業,積累了一定産業,便在八堵購地,于1847年開墾田園,成為顏家的發祥地。 

  顏鬥猛生有正選、尋芳、正春三子,尤其以尋芳發展最為突出,長大後率領族人開採四腳亭煤礦。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顏家煤礦被徵收,臺灣煤礦業被日本人藤田所掌握。 

  藤田後來將煤田向臺灣本地人出租,結果顏尋芳次子顏雲年(1874年生)于1897年籌資向其承租採礦權,1899年設立“金裕豐號”承租瑞芳鎮金礦,從此揭開了礦業世家的序幕。 

  1904年,顏國年就籌劃採煤,隨後相繼設立60多處煤礦。後來顏雲年投入鉅資,興建了平溪鐵路,全長約13公里,成為臺灣礦業運輸史上重要的一頁,該鐵路至今仍在運作(即平溪支線)。1918年,顏氏先後設立了“臺北炭礦株式會社”與“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與日合資),成為顏家兩大支柱産業。其中“基隆礦”(光復後成為公營工礦公司下的永基煤礦)佔當時臺灣産煤量的二分之一,加上臺北煤礦産煤量,則佔臺灣全省産量的三分之二。
 
  1918年3月,顏雲年將雲泉商號改為株式會社雲泉商號,次年與日人合資開辦“臺北炭礦株式會社”,1920年9月更名為“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是當今顏家臺陽公司的前身。 

  不料,顏雲年患上傷寒,醫治無效,于1923年2月9日去世,享年49歲。弟弟顏國年繼承事業,任臺陽社長,繼續開發礦産,先後新開多個現代化新礦區。可惜,他又步哥哥英年早逝的後塵,于1937年4月去世,享年52歲。顏家事業由顏雲年長子顏欽賢繼任。 

  顏欽賢接管後,解散雲泉商號,建立正式的總管理機構,設立總務部、調查部、商事部、金礦部及秘書室,同時成立瑞芳、石底、海山三個礦業所,顏家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臺陽産煤量很快達到39萬噸,佔全省産煤量的17.7%。 

  到40年代初,金礦開採達到高潮,最高年産量達1萬7千兩,到1943年底,總計生産黃金21萬5千兩。 

  臺灣光復後,顏欽賢于1947年7月將臺陽會社改為臺陽礦業公司,自任董事長。但由於當局對金礦與黃金交易採取限制政策,金礦開採開始萎縮,但煤礦仍在發展。1947年,臺陽公司煤産量達130萬噸,次年達160萬噸,不僅供應島內,還向上海、廣州供應。1949年以後,臺灣礦産不再供應大陸,而主要供應島內,且私營礦的發展受到限制,不過顏家仍繼續經營礦業。到1961年,臺陽公司的煤産量仍有28萬噸,高出第二位“瑞三煤礦公司”的一倍。 

  由於顏家經營礦業而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也因此建立了廣泛的政商關係。顏國年在日據時代就被日本人聘為臺灣總督府評議員。顏欽賢在臺灣光復初就加入國民黨,1946年當選參議員(省議員前身),同年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前往南京開會,受到蔣介石的接見。1949年,國民黨退臺後,顏家繼續受到重用,顏欽賢與高雄陳家的陳啟清等擔任“省政府委員”,1969年,顏欽賢又當選“國大代表”。 

  顏國年女兒顏梅曾留學日本,後嫁商界名流丁瑞?。丁曾任“中國生産力中心”副總統領、大同公司董事,後被王永慶聘為台塑集團顧問。顏家也與板橋林家既有事業往來,也有婚姻關係。林熊徵的兒子林明成娶了顏雲年孫女顏絢美為妻,林明成現是永琦百貨公司董事長。顏雲年的長孫顏惠霖的連襟曾是“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許子秋。顏雲年的三女婿陳逸松也曾是一位政經名人。陳逸松曾留學日本,後來開設律師事務所,並任臺“考試院委員”,還曾任厚生橡膠公司(今日著名公司)董事長,于1964年競選臺北“市長”失敗。後來,他從日本回到大陸,曾任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與政協委員。陳逸松的女婿黃維幸是辜振甫妻子嚴倬雲的表弟,1973年曾從海外回國,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顏家在基隆的公館名為“陋園”。連戰祖父連橫到顏家作客時,賦有“陋園即事贈主人顏雲年詩長”一首:“我時問主人,此園何陋有?豈如陋鄉居,自與麋鹿皮,又可陋池中,不聞蛟龍吼,主人載拜辭,祖德未敢負,簞瓢樂家風,敬哉子孫守。”顯見連戰家族與顏氏家族也是世交。 

  顏家與連家的關係也可能因詩結緣。顏雲年也頗有文采,早期常參加詩社活動,曾擔任瀛桃竹聯合吟會會長,有不少詩作。 

  進入70年代後,石油開採迅速發展,成為最重要的能源,而臺灣的煤礦與金礦卻日益枯竭,走向衰落,顏家的事業也開始走下坡路。到1971年,顏家正式結束金礦的開採,顏家的事業大受影響。 

  不過,顏家在戰後並未因礦業的衰落而消失,顏家將事業領域拓寬,所以仍在發展。到1978年,臺陽公司創立60週年時,關係企業達36家,包括蘇澳造船廠、三陽工業公司、臺北汽車客運公司、海山汽車客運公司、三陽船務代理公司、三陽金屬工業公司、臺灣新東機械公司、臺陽合金工業公司、瑞芳工業公司、臺陽工業公司、新美煤礦公司、盛弘化工公司、瑞芳砂礦公司、三陽貿易株式會社(日本)等,資産總額超過10億元。其中顏欽賢任董事長、親自經營的公司有10多家。其弟顏德潤于1958年創辦隆德工業、1963年成立大德建設、1966年成立龍德貿易等公司。顏德潤于1978年去世。 

  1983年底,顏欽賢去世,也標誌著顏家一個時代的結束。 

  顏家早期還建立了不少公益事業。1903年,顏雲年設立瑞芳公學校,1921年建成基隆公學校。為感謝顏雲年的功德,地方人士還曾立一紀念碑,今仍留在基隆市信義小學。顏雲年還捐款給日本京都玄命館大學,後來顏家子女多來此讀書。光復後,顏家仍致力於教育事業。顏欽賢于1969年捐獻大片土地興建中學,即今日的欽賢中學。
  顏德潤的長子顏惠霖在事業上發展較快。他畢業于成功大學,是位土木專家,早年從父手中接下臺中礦業公司。1975年5月,他接任臺灣省礦業研究會,並改組為臺灣礦業協進會。1981年,他與諸弟成立“綿綿助學基金會”,以紀念母親。 

  顏國年一係的後代多在學術界發展。長子顏滄海,1934年畢業于日本慶應大學,後到臺灣銀行就職,父親過世後繼承父親的事業,經營基隆炭礦、臺陽礦業等企業,同時身兼臺灣省礦業研究會與臺灣區礦業公會的常務理事。次子顏滄波畢業于臺北帝國大學理學部,曾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一職,光復後回臺灣大學任教,曾被聘為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與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等。三子顏滄濤畢業于臺北帝國大學化學部,先後任職工業研究所與臺灣大學,1984年退休。四子顏滄浪,1941年畢業于東京國大學法科,1943年從日本返臺時因病去世,年僅25歲。五子顏滄溟于1943年畢業于日本明治大學商學部。六子顏滄江曾在日本明治大學就讀,期間,因病早逝,年僅20歲。 

  顏惠霖的長子顏世宗是一位頗有經營能力的顏家後代。1981年,顏惠霖一係因分家事業更加分散,28歲的顏世宗從父親手中接管隆德工業公司,擔任董事長。同時,顏世宗創立了臺陽建設公司,投入房地産事業,隨後成立臺陽財務顧問公司、臺陽電器公司、德聯建設公司、美國王聯地産公司、臺陽房屋仲介、陽利開發公司及收購的保保旅行社等,一度事業頗有建樹。隨後顏世宗在臺北市東區的頂好圈、忠孝東路、敦化南路蓋了好幾棟商業大廈,成為當時最高級的辦公大樓,打響了名聲。
 
  1988年,顏世宗也隨臺商赴美投資房地産熱到美國投資,後因美國經濟不景氣,房地産衰退,顏世宗遭受重挫,損失巨大。後來,臺陽建設公司在基隆老家推出“龍邸中國”住宅別墅,卻趕上臺灣房地産低迷,銷售不佳,資金壓力沉重。1995年5月,臺陽建設公司又投資成立陽利開發公司,又推出“ZOOZOO歡樂百貨”房地産投資案,並以“百年企業臺陽機構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來宣傳,爭取客戶,結果又無人問津,投資失敗。臺陽企業發生財務危機,顏世宗潛逃。據知,在1988年時,顏世忠還有20多億的資産,到1995年已是債務纍纍,超過22億元,許多企業倒閉,一個輝煌百年的顏氏家族就此衰落。 

  顏家屋破偏逢連夜雨。在顏世忠出事不久又傳出家族企業進行利益輸送,臺陽集團的掌門人顏惠忠(顏世宗的堂叔)與父親顏惠霖等人涉嫌,顏家聲望再次受挫。 

  目前,顏家除了顏惠霖與顏世忠父子有事業經營外,還有堂叔父輩的顏惠忠在臺灣有臺北客運、臺陽工業及顏甘霖的上市公司中國電器等企業,其他顏家後代不少移民美國與日本,多從事房地産生意。

(來源:《臺灣政商家族》)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