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霧峰林家

  時間:2006-04-12 11:16    來源:     
 
 


  在臺灣近代史上,霧峰林家崛起于清朝治臺時代,在日據時代,林家不僅是最富有的五大家族之一,而且以林獻堂為代表的爭取民權運動在臺灣歷史上寫了光輝的一頁。臺灣光復後,林家不如昔日輝煌。 

  霧峰林家真正的發跡始於第三世的林甲寅,與板橋林家遷臺的第一代林應寅僅一字之差。林甲寅生於乾隆四十七年,同年其父林遜逝世,享年22歲。後因“林爽文之亂”,家業大受影響,林家從大里鄉遷居霧峰,在祖父林石的主持下,開闢土地,重建家園。林甲寅識時務,開墾種田,伐木燒炭,置産興業,家業漸興,歲入稻穀4000石,成為一方巨富。這時林家已有2600公頃的土地,可謂超級大地主。後人為紀念林甲寅,在霧峰立有“甲寅村”。 

  道光十八年十二月,林甲寅去世,享年57歲,其子林定邦與林奠國繼承祖業,發揚光大。分産時,林定邦以長子分得1700公頃,林奠國分得800公頃。 

  當時臺灣處在開墾時代,搶劫、械鬥時有發生。林定邦在一次衝突中被殺,二兒子林文明被虜。定邦長子林文察為父報仇,殺死兇手林和尚,救出弟弟林文明,然後向官府自首,卻被清朝看重,用來對付內亂,讓他率眾大破基隆匪賊,後又平定閩中大盜受到重用,被封水師提督,督辦臺灣軍務。後來,林文察在與太平軍李世賢的戰鬥中身亡,受到左宗棠稱讚。林文察的叔父林奠國在這次戰役中得以生存,但後來客死福建。 

  林文察死後,弟弟林文明又被彰化知縣王文啟暗害。這時林家有“家勇”(自衛隊)3000人,但在林母要求下未進行復仇,而是向北京清政府打官司,為林文明伸冤。 

  林奠國的三子林文欽,即林獻堂之父,不僅繼承林家遺風,墾種習武,還有經世致用之抱負。在光緒十年法軍進犯臺灣時,林文欽不僅率眾支援官軍,還提供糧草器械,堂兄林朝棟(林文察之子)也率兵與法軍作戰。在緊要關頭,林朝棟之妻楊水萍率家將與鄉勇6000余人北上支援,在基隆大敗法軍,林家在臺聲望更加高漲。法軍曾記載“巾幗英雄楊水萍揚威法蘭西)。林氏楊夫人後被清廷封為一品夫人。 

  光緒十一年,劉銘傳任臺灣巡撫,對林氏家人予以重用,委派林朝棟任撫墾局局長,主持撫番開墾工作,因開拓土地數百里,功績卓著,清廷賜以“勁勇巴圖魯”徽號。不久,劉銘傳又授予林朝棟全臺樟腦的專賣權及允許林氏家族在中部山線與海線開墾,林家開始步入近代産業經營時代,並成為一代巨富。 

  不久,林文欽與林朝棟共同經營“林合”商號,從事貿易生意,並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林家的貿易生意早期是向大陸出售大米,當時約佔臺灣出口食米的十分之一。同時從大陸進口食品與紡織品,在林家的店舖銷售。同時林家還在廈門、福州、上海等地購置房産。 

  1895年,在清政府割據臺灣給日本時,林朝棟曾高呼誓死抗議,並率軍抵抗,但抗日義勇軍不敵,林朝棟舉家內遷,從此不再踏入臺灣。林朝棟之子林祖密(字不詳,不知是林家“資”字輩哪一位)也是象父親一樣,能商能武。早年隨父出征,甲午戰爭後奉旨內渡,後一度回臺置産。民國初年,不滿日人統治,毅然放棄家産,返回大陸,在福建各地創業,並參加國民革命運動。1918年,被孫中山任命為閩官軍司令,任命狀現仍保存在林家。 

  林祖密曾在閩辦煤礦,後又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廣三鐵路監督,並出任福建省水利局長。1925年7月,在漳州被北洋軍閥孫傳芳部圍困,英勇就義。 

  日據時代,霧峰林家活躍于政經界的人物首推林烈堂(1876生)與林獻堂(1881年生),均為林奠國之孫。 

  林烈堂與林獻堂兄弟創辦臺中中學(今臺中一中)是日本統治時代,臺灣本地人自行設立的中等學校,如今是中部地區優秀人才的搖籃,影響深遠。當時,參與申請設立學校的還有板橋林家、鹿港辜家等臺灣名流。 

  但這兩兄弟卻走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林烈堂是當時的溫和派,與日本人相處關係良好,歷任臺中廳參事、州市協議員、嘉義制樟腦組合長、臺中制糖會社社長、臺灣商工銀行董事等,是位政商兩界的名人,反對堂弟從事民族運動。 

  林獻堂也較早介入家族事業,但後來以領導臺灣民族運動而聞名天下。他于1905年就出任臺灣制麻株式會社的董事;1910年成為彰化銀行的監察人,1935年任董事,臺灣光復後於1946年被  選為首任董事長,直到1956年去世。他參與創辦的南洋倉庫株式會社結合了臺灣板橋林家、基隆顏家與鹿港辜家等大家族。林獻堂還親自創辦並經營三五實業(1923年)與大安産業(1930年),經營地産、建築與租賃業務。 

  林家也是日據時代創辦事業最多的大家族之一,在30年代前先後建立了近20個企業。 

  林獻堂受梁啟超(與林家早有來往)影響,于1914年加入“臺灣同化會”,1920年與在日本的臺灣留學生組成“新民會”,並被推為會長,該會進而創辦《臺灣青年》,得到鹿港辜家、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四大家族與清水蔡惠如的支援。1929年,林獻堂創辦臺灣新民報社,並出任首任董事長,到1937年已發行5萬份,影響甚大。 

  1921年,臺灣名流蔣渭水邀林獻堂在臺北創建臺灣文化協會,公推林獻堂為總理,但活動中心卻在霧峰林家家鄉臺中地區,常在林文欽興建的林家花園“萊園”“夏季學校”(後來林獻堂後代林攀龍創辦萊園中學)進行聚會活動,臺中成為臺灣民族運動的中心。 

  臺中成為臺灣有名的文化城,與霧峰林家不無關係。除了臺中中學、中央書局(林獻堂參與創立),同時也是詩社林立之地。林文明之子林癡仙(即林朝崧)是臺灣一位有名的詩人,于1902年與連戰祖父連雅堂等創立“櫟社”詩社,成為臺中名流會萃之處,盛極一時。林癡仙的侄兒林幼春也是櫟社成員,是位詩人。叔侄兩人被稱為“大阮,小阮”。可惜,林癡仙在41歲時去世。 

  光復後,林家在社會上有影響的有兩支,一是林獻堂一係,一是林紀堂之子林鶴年一係。 

  林獻堂在光復後曾任省參議員,後放棄議長選舉,出任新改組的彰化銀行董事長一職,1952年辭職後,二公子林猶龍被董事會推為繼任董事長,1954年,林猶龍去世。林獻堂後因對“2.28事件”的不滿,于1949年東渡日本。1955年,林獻堂在日本也去世,霧峰林家的輝煌時代也宣告結束。 

  林鶴年畢業于日本東洋音樂學院,1946年返臺,曾任教于臺中師範,1951年臺灣實行地方自治,他投入政治活動,依靠林家的聲望與實力,他順利當選臺中縣第一屆縣長,後又當選過三、五屆縣長,成為臺中縣政治勢力中的“林派”,顯赫一時。1971年退出縣長選舉,出任華南銀行監察人,後因受賄案而入獄,不久保外就醫。後來,他斥資1000萬元創辦蘭生仁愛之家,由“聯勤總司令”蔣緯國將軍出任名譽董事長,顯見林家之後雖不如往日輝煌,但子孫後代眾多,也有不少人在經商,繼續著林家的香火。

(來源:《臺灣政商家族》)

編輯:秋日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