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美軍投擲原子彈 (1945.7)

  時間:2005-08-11 14:55    來源:     
 
 



蒂貝茨上校和他的“埃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



原子彈爆炸所産生的蘑菇雲


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首相鈴木舉行記者招待會,拒絕無條件投降。美國陸軍部長史訂生認為此時“原子彈是十分適宜的武器”。

1945年7月23日,美國負責原子彈研製的曼哈頓工程區司令格羅夫斯中將為即將從海外作戰基地提尼安出發的轟炸行動擬出最後的書面命令。7月26日,格羅夫斯又向在波茨坦的馬歇爾五星上將提交備忘錄,請求對以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作戰計劃作最後的批准,並提出由他全面負責原子裂變炸彈計劃,對日本作戰的一切命令最初都要由格羅夫斯提出,經馬歇爾上將批准,再經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五星上將簽署而發出。很顯然,格羅夫斯想以此表明,美國的戰略核武器的運用,一開始就像核武器研製一樣,是在科學技術的指導與控制之下的。格羅夫斯在備忘錄中還預計了第3顆原子彈的生産速度。馬歇爾和史汀生經杜魯門總統授權而批准該項計劃。 
  廣島是第一個目標,轟炸廣島的瞄準點是在日本陸軍總部附近。1945年8月5日傍晚,最後檢查工作已經全部完畢。負責執行首次原子彈轟炸任務的是美國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的“埃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飛行員為大隊長蒂貝茨上校。  “小男孩”原子彈業已準備完畢,飛機隨時可以起飛。8月6日清晨3時,蒂貝茨上校駕機從提尼安島起飛,9時許在廣島上空投擲了第一顆原子彈。廣島居民當天即被炸死7.8萬餘人、被炸傷和失蹤者5.1萬餘人。8月9日,斯威尼少校駕駛“博克之車號”B-29轟炸機將“大個子”原子彈投擲在長崎上空。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約有 2.3萬餘人死亡,4.3萬餘人受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佈接受無條件投降條款。原子彈轟炸是加速日本法西斯崩潰的重要因素之一。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