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沖繩戰役(1945.3-6)

  時間:2005-08-11 14:53    來源:     
 
 

 

  1945年3月25日—6月2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為奪取日本沖繩島于進行的登陸戰役,戰役代號為“冰山”。戰役目的是奪取通往日本的跳板,為以後入侵日本本土創造有利條件。

  沖繩島為琉球群島第一大島,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臺灣之間,北距九州約340海裏,南北長105公里,寬3—31公里,面積約1176平方公里;北部多山,地勢險峻;南部多丘陵和天然洞窟。該島及其附近的伊江島和慶良間列島有機場5個,港灣10余處,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1945年春美軍佔領硫黃島後(參見硫黃島戰役),為掌握琉球群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

  日軍統帥部認為,守住沖繩島非常重要,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同時以陸軍部隊堅守沖繩島,為本土決戰爭取時間。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的三年裏,沖繩島駐軍不到600人。隨著美軍的推進,1944年4月1日,日軍大本營調來了第32軍團(司令為牛島滿陸軍中將)。到年底又從32軍駐島部隊抽走第9師團前往臺灣,32軍剩了2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即:從滿洲開來的第24師團,有1.4萬人,曾在中國作戰的第44獨立混成旅團,5000人。這些主力部隊共3.1萬人。牛島中將還有1個坦克聯隊,有14輛中型坦克和13輛輕型坦克。炮兵有24門320毫米發射675磅炮彈的大炮,及150毫米榴彈炮,81.75毫米炮等。牛島還有2個船舶工兵聯隊,各種勤務部隊及積極要求參戰的民間防衛隊。為了集中兵力,臨時又將1.5萬多人的海軍部隊改組為步兵部隊。還有一些沖繩人和高中生參戰當後勤人員,其中750人準備打遊擊。這樣守軍人數共達10萬人。由日本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轄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驅逐艦8艘)和潛艇部隊,以及駐九州、臺灣的航空部隊(2000多架飛機,其中約800架飛機處於戰備狀態。粉碎美軍入侵的主要任務由神風特攻隊擔任)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配有一個魚雷艇中隊,若干人操魚雷和近700艘由敢死隊員駕駛的自殺艇。抗登陸防禦相當薄弱。防禦重點在該島南部,以首裏為核心築有牧港、首裏兩道防線,在南端八重岳、與座岳地域構築有第三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組成多層堅固防禦陣地,縱深為7—8公里。

  美軍參加沖繩島戰役的兵力有:由海軍陸戰隊第3軍和步兵第24軍組成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巴克納陸軍中將,包括加強部隊和預備隊共45.2萬人),按特混編組包括遠征軍(兩棲部隊,司令為特納海軍中將)在內的第5艦隊(司令為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第58航空母艦編隊(司令為M.米切爾海軍中將),英國第57航空母艦編隊(司令為H.羅林斯海軍中將),兩個海上後勤支援編隊。共投入戰鬥艦艇、登陸船隻、運輸船隻、輔助船隻1500多艘,其中包括59艘攻擊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共1727架飛機),22艘戰列艦,36艘巡洋艦,14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參加這次戰役的還有戰略空軍(第20和21轟炸航空兵司令部,約700架飛機),後來又有戰術空軍和展開在日本各海軍基地附近的潛艇。擔任登陸任務的第10集團軍,轄7個師18.3萬人,其中第27、第77、第81步兵師為預備隊。

  戰役計劃規定,首先壓制九州,福摩薩等島上的日本航空兵,摧毀沖繩島的防禦配係,佔領沖繩附近的慶良間列島。主力預計在渡具知地域9公里正面(沖繩島西南部)登陸,任務是奪取登陸場和兩個日軍機場。然後,向島的東部、北部和南部三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

   3月18—31日,美國海軍和航空兵採取預先行動。第58航空母艦編隊,第20和第21轟炸航空兵司令部對九州、四國、臺灣和沖繩等島的機場實施了突擊,奪取慶良間列島(3月26—29日)。

   23日起,艦載機和艦炮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近海攻擊艇隊。26日,第77步兵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4月1日晨,開始對沖繩島實施強大的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準備。第3陸戰軍(第1、第6陸戰師)和第24軍(第7、第96步兵師)在羽具岐南北9公里地段登陸。登陸中幾乎未遭日軍抵抗。日終前,已有6萬人、大批坦克和火炮上陸。登陸部隊佔領一個正面寬14公里、縱深5公里、包括兩個機場在內的登陸場。同時,美第2陸戰師在沖繩島東南港川海面佯動。4日,美軍佔領沖繩島中部地區,將該島攔腰切斷,並開始向北部和南部主陣地發展進攻。至此,登陸任務已告完成。由於自殺艇幾乎全部被美國航空兵消滅,或在慶良間列島被美軍俘獲,日本艦隊對美軍登陸已無力進行抵抗。派到沖繩的6艘日本潛艇毫無戰果,都被擊沉。由“大和”號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艦艇隊企圖前往登陸地域對登陸兵力實施突擊,結果也遭到失敗,除4艘驅逐艦外,其餘艦隻均被擊沉。但日本航空兵也使美國艦隊遭到巨大損失。4月6日前,日軍統帥部在九州和福摩薩島集中了699架飛機,其中355架為神風特攻隊飛機。4—6月,神風特攻隊飛機共出動1900架次,其中對美國艦船的大規模攻擊共10次。日軍航空兵在整個沖繩島戰役中總共出動5500多架次飛機。

  4月6日—6月22日,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雖取得一定戰果,但對整個戰局未産生重大影響。美第3陸戰軍向沖繩北部順利推進,至4月21日佔領該島北半部和伊江島。第24軍向南進攻,遭日軍頑強抵抗,進展緩慢,24日突破牧港防線。爾後,美軍調整部署,第1陸戰師、第77步兵師投入南線作戰。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被迫收縮陣地,美軍才于5月14日楔入主要防禦地帶。5月底,日軍主要支撐陣地——那霸、首裏、與那原均被攻克。6月4日,美第6陸戰師由牧港海岸向日軍後方的小祿半島登陸。此後,美軍的進攻速度加快。17日,第2陸戰師第8團在喜屋武登陸。18日,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陣亡,第3陸戰軍司令蓋格少將接替其職務。6月21日,日軍停止有組織的抵抗。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次日淩晨,日軍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戰役結束。

   點評:美國武裝力量在沖繩島戰役中的損失為:死12513人;傷36631人,非戰鬥減員2.6萬人,各種艦船被擊沉的33艘,被擊傷的370艘;損失飛機1000多架。日本陸海空三軍死亡10萬多人,被俘7800人,被擊沉的艦船16艘(不包括近海小型船隻和小艇);損失飛機4200多架;島上居民亡約10萬人。

  沖繩島戰役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一次登陸戰役。這次戰役的主要成果是奪取了通往日本本土的有利戰略陣地,從投入的兵力數量上看,是太平洋上最大的一次戰役。儘管美國兵力佔壓倒優勢(陸軍幾乎為6倍,飛機3倍多,艦艇更是無法相比),選擇了有利的登陸地段,仍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拿下這個由孤立無援的守備部隊防守的島嶼。美軍在這次登陸戰役中沒有顯示出應有的水準。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戰,且未及時進行海上迂迴。日軍則善於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進行頑強抵抗。但是,日軍統帥部為了支援自己的陸軍,採取以神風特攻隊飛機為主來粉碎敵方登陸兵力和航空母艦編隊的決策是錯誤的,因為這些飛行員訓練品質太差,技術兵器太陳舊。陸海軍及航空兵未能密切協同,且放棄了殲敵于水際灘頭的機會。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