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數百名抗日將領及遺屬參觀紀念抗戰勝利展

  時間:2005-09-06 11:22    來源: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電 (記者 于立霄 沈嘉)海外愛國人士、抗日將領及其遺屬三百余人,今天參觀了《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他們在珍貴的照片、文物前久久駐足,感慨年輕一代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莊嚴肅穆。回首崢嶸歲月,抗戰時曾擔任國民黨空軍飛行員,擊落五架日本戰機的王延洲老人感慨萬千:“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一定要牢記國恥。”

  回顧歷史,寄語和平,最有資格的當屬戰爭的親歷者。一九三六年年僅十七歲的王延洲有幸成為佟麟閣將軍所屬二十九軍訓練團的學員,在北京的南苑機場參加了第一場戰鬥。之後,他參加了駝峰航線運送物資的戰鬥,王延洲回憶道:“當時天氣及其惡劣,情況相當危險,起飛時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沒受過傷是很僥幸的,並不是技術有多好,主要是機遇好。”作為那場戰爭的幸存者和最後見證人,已經是八十五歲高齡的王延洲腳步蹣跚,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全部展覽時已是激情難抑。

  在“九一八”事變的復原場景、日本七三一部隊實驗室光電模型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之女蔡紹芝眼含熱淚,憤恨地說:“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手段真是太殘酷了。”

  蔡紹芝在言語中對父輩們的愛國情操充滿了無限敬佩:“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愛國,憎恨日本帝國主義。他當年與蔣光鼐在上海領導了抵抗日軍的浴血戰鬥,為國共赴國難,為我們全家樹立了做人的榜樣。”。

  蔡紹芝在看完全部展覽後感慨地表示,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國共兩黨的精誠合作給全國人民帶來勝利的希望,共產黨在領導抗日戰爭中確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她說,今天只有增強綜合國力,加強民族大團結,國家強大了才不會被動挨打。

  紀念館的油畫、雕塑、景觀等,濃縮了一個民族浴血奮戰的苦難歲月。張治中的兒子張一真表示,國家此次投入不少資金,收集抗戰文物非常不易,花費了不少心血,因此整個展覽生動精彩。他說,相比較于十年前他參加了五十周年的慶祝活動,這次紀念活動做得盡善盡美,規格很高,顯示了國家經濟實力逐漸強大,也表明了我們反思和寄予希望的紀念主題。

  “讓戰爭成為歷史,願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國人的共同願望與美好追求。”這是抗戰紀念館一位負責人所說的話,同時道出了今天所有參觀者的共同心聲。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