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上海〕用愛心鋪設陸海空"生命接力線"——記參加組織、協調轉運臺商早産兒平安返臺

  時間: 2009-02-23 13:34     來源: 台灣網     
 
 


  張偉棟

  1979 年元旦,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 首次公佈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央政府在新形勢下關於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自《告臺灣同胞書》發表至今30 年在兩岸開始民間往來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我一直在對臺部門從事工作,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 我在崗位上經歷了兩岸逐步從對立走向對話、從交流走向合作、從"三不"走向"三通"、從民間往來走向政黨交流的過程。在此期間,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的深秋季節, 我和上海市臺辦的同仁們認真組織、協調我市有關單位通過陸海空路線護送一位臺商的早産兒一一陳喻安平平安安返臺的日日夜夜, 該轉運過程是上海醫療長途急救史上的新記錄, 是滬臺兩地醫療單位合作轉運臺胞危重病患的成功範例, 也是大陸同胞急臺灣同胞所急, 想臺灣同胞所想, 用愛心鋪設陸海空"生命接力線", 充分體現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情同手足的親情的典型事例。

  一、可愛"天使"降臨上海

  2004年5月1日的上海,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 當1700萬上海市民正在歡慶勞動節長假的時候, 對於臺商陳朝福來説, 卻是不平凡的一天, 其太太因為早産使其女兒陳喻安在這天過早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作為夫婦掌上明珠的"天使"一一陳喻安出生時體重僅為920克, 為極低出生體嬰兒。特別是由於她先天肺部缺損, 甫一降生就必須接受長時間的治療, 從5月到11月的半年時間裏, 陳喻安先後在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以下簡稱"兒科醫院")接受救治。

  11 月前後, 隨著上海的入秋, 逐漸轉涼的天氣開始不利於對陳喻安的治療, 加上面對大筆醫療費用, 臺商陳朝福想將孩子送回臺灣治療, 以享受島內的健康保險。為此, 他遂向兒科醫院提出希望轉送女兒返臺治療的設想。但由於當時兩岸尚未直接通航, 連人道主義包機也沒有開通, 而陳喻安病情危重, 在兒科醫院救治時就曾多次經搶救後才脫險, 因此, 轉運過程面臨很大的困難和危險。後經陳朝福與臺灣有關部門聯繫, 並通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多方週旋, 臺灣有關部門終於同意作為個案處理, 並按照當時兩岸間的最短距離走“小三通”,讓陳喻安從廈門由水路直航金門, 再乘坐飛機轉至臺中。由此, 一場搭建陸海空"生命接力線"的戰役拉開了序幕。

  二、多方協助精心安排

  11月上旬, 當獲悉臺商陳朝福的早産兒陳喻安的病情後,上海臺辦領導高度重視, 尤其是了解到患兒家屬希望上海有關方面幫助解決轉運陳喻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時, 臺辦領導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方案, 並要求各單位從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政治高度, 為臺胞排憂解難的雙重角度出發, 為陳喻安儘早安全返回臺灣治療提供各種方便。

  1、第一方案用民航飛機轉運陳喻安擱淺。陳朝福剛開始與兒科醫院籌劃轉運方案時, 由於考慮到患兒先天肺部缺損, 始終離不開呼吸機, 因此, 為了儘量縮短轉運時間, 增加安全系數, 走"小三通"還不是首選的方案。首先提出的是通過民航飛機經香港轉運至臺灣的方案。對此, 上海臺辦馬上與上海航空公司協調, 制定空轉机運預案。上海航空公司當即表示, 願意拆除飛機上的若干座椅, 免費為患兒和相關醫務人員提供機票, 並在飛行途中給醫務人員搶救病人提供一切方便, 但經兒科醫院、救護大隊和航空公司的專家多次論證, 由於一般客機上的條件難以滿足呼吸機較高的技術要求, 因此, 用民航飛機轉送的計劃只能作罷。

  2、啟動第二方案, 確定陸海空接力長途轉逗。飛機轉運方案被否定後, 市合辦經與陳朝福、兒科醫院和救護大隊商討, 並經多次召開協調會論證, 初步確定上海-廈門-金門-臺中陸海空接力轉運方案。即上海至廈門均為公路轉運, 廈門至金門通過"小三通"用水路轉運, 金門至臺中則用飛機轉運。但由於該方案的大陸轉運部分涉及滬浙間兩省一市, 不但路途遠, 所需時間長, 操作難度大, 而且沒有任何先例, 因此, 上海臺辦鄉次組織市衛生局、兒科醫院、上海海關召開協調會議, 討論此方案的可行性。在獲得只要準備充分, 應該有一定安全性的初步共識後, 臺辦明確要求各有關單位召開進一步細化會議, 制定各種預案, 精心安排, 首先確保轉運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實施該方案最好從臺灣借用110伏電壓呼吸機, 但入境手續比較麻煩, 時間也較緊。上海臺辦獲悉後立即進行協調, 上海海關當即同意給從臺灣借用的110伏電壓呼吸機及其輔助設備進出關提供快速和便利, 上海救護中心在秋冬交替季節發病率高、救護車輛緊缺的情況下, 同意配備最好的醫生, 安排最好的救護車免費將陳喻安轉運至廈門(為了穩妥可靠, 後來又臨時改裝增派了一輛備用救護車)。兒科醫院也制定治療方案, 盡最大的努力, 使患兒在轉運前保持病情的基本穩定, 這些措施的落實, 標誌上海各有關單位基本完成了轉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三、明確責任嚴密組織

  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 上海臺辦一方面報國務院臺辦時任主任的陳雲林, 並致函浙江省臺辦和福建省臺辦, 希望他們在轉運陳喻安的車隊到達所在地併發生患兒病情變化時, 提供急救便利, 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以確保整個大陸境內轉運過程萬無一失。臺辦領導還親自給兩省合辦的負責人打電話溝通情況, 保持聯繫。另一方面, 將我辦和沿途各大城市臺辦的聯繫人及聯繫電話提供給救護中心的醫生, 並對應患兒家屬和臺灣醫務人員要求, 隨行護送到廈門的兒科醫院及救護中心的醫生明確責任, 要求他們從車輛、設備和藥品等方面都做好各種應急預案, 陳喻安父親陳朝福則通過在臺灣各方的協助, 聯繫好沿途的各個單位, 保證患兒入境臺灣後能夠及時通過水路和搭機轉運至臺中的醫院, 以確保整個轉運過程的安全可靠。

  1、應急方案嚴密,雖首次轉運失敗, 但患兒無意外, 家屬情緒穩定。12月9日晚, 在上海臺辦的協調下, 各項轉運準備工作全部按照預定倒計時計劃就緒, 車隊于10日零點37分離開 兒科醫院, 當車隊走後, 為了確保安全可靠, 兒科醫院根據和市臺辦一起制定的應急預案, 院長和主要醫務人員在沒有獲得車隊發回的進入浙江省地界的資訊前, 無一人離開醫院, 所有搶救設備也處於通電下的準工作狀態, 連搶救床位都全部作了安排。沒想到老天故意要考驗我們, 當天因高速公路大霧封路, 致使第一次轉運只能折返。當40分鐘後車隊重返兒科醫院時, 由於準備充分, 醫院的醫務人員立即對患兒進行了檢查, 確定一切正常後又將陳喻安收入重症病房。

  12月10日下午, 上海臺辦領導專程赴兒科醫院看望了患兒的家屬和醫務工作人員。當時患兒家屬情緒穩定, 並感謝市臺辦為轉運陳喻安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兒科醫院也反映, 由於應急方案嚴密, 患兒病情至今仍然基本穩定, 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第二次轉運。

  2、各方密切配合, 雖行程千里, 但患兒安全, 家屬感激。在市臺辦向氣象部門確認12日淩晨本市及浙江地區無大霧的前提下,12月11日晚8點, 護送車隊再次按預定方案從兒科醫院出發。途中, 在浙江省、溫州市臺辦和福建省、廈門市臺辦的積極配合和大力協助下, 歷經10多個小時、約1000公里公路路程, 上海的救護中心和兒科醫院的醫生, 終於安全順利地完成了陳喻安轉運過程大陸境內的公路運送任務。

  12月12日上午8點半左右, 上海臺辦所有參加此次協助轉運陳喻安工作的同志, 都收到了患兒父母發來的短信: 感謝各位幫忙, 轉運安安已經安全圓滿抵達廈門, 請大家放心。

  在整個轉運過程中, 上海臺辦的領導始終高度重視, 並對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作了具體要求。上海兒科醫院在救治患兒期間, 組織專家成立搶救小組, 制定詳細的救治方案, 運用當今世界先進的技術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一次次把患兒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回來, 體現了上海高超的醫療水準, 在患兒父母難以支付部分救治費用時, 兒科醫院又雪中送炭, 免除了家屬所欠的5萬多元醫療費。上海慈善基金會也破例向非上海居民捐贈2000元人民幣。浙江、福建兩省臺辦的領導親自部署沿途的保障工作, 陳喻安小朋友的轉運成功, 刷新了我市長途轉運重症病人的新紀錄,體現了上海醫務人員的技術水準和人道主義精神, 證明了相關單 位在我辦協調下制定的各種預案是嚴密的、整個組織工作是有效的, 維護了上海和祖國大陸的良好形象。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