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俊 周逸敏 陳士行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到大陸旅遊觀光、投資創業。據我市臺辦統計,目前在常的臺資企業已有1072家,常年在常臺商近千人。他們在常州收獲著事業的碩果,也收獲著愛情的甜蜜……
我的真誠打動了她的心
“我一定在2009年把美麗的她娶進家門,了卻人生大事。”1月17日晚上,常州市濯富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淙勝攬著在我市一家房地產公司當銷售經理的周小姐,選擇在新年春節向來參加“尾牙”的在常臺商們驕傲地宣布他的新年重大“事項”。“尾牙”就是臺灣人稱呼的年夜飯。
楊淙勝和周小姐應該用“一見鐘情”來形容。35歲的楊淙勝是臺灣基隆人,盡管年紀不大,卻已是一個真正的老兵:14歲初中畢業後就進入海軍軍校,三年後就下到海軍部隊,一直到12年後退伍。
退伍後規劃今後人生道路時,一個靈光閃現:何不到海岸的那一邊去看看呢?說不定有很好的機會等著自己。2003年他跟隨朋友來到常州,悠久的歷史,純樸的親情,蓬勃發展的經濟,長三角名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他又一次來到常州,這一次他是來創業的,很快他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很快公司從小到大健康地成長起來。他與“華碩”公司配套,是華碩在華東地區電腦散熱片的總代理商,去年6月份起又代理臺灣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建雄”的電腦風扇。現在又開始代理臺灣中光電的路燈,去年僅散熱片一項,就做了240萬美金,生意越做越紅火。
而在楊淙勝內心,他要深深地感謝著一位金壇女孩,而這個女孩一直在他的心靈深處佔據著柔軟的一角。還是在2003年的時候,他初到常州人生地不熟盡管有些臺商朋友,但是別人不可能一直來陪伴你。幸好他碰到以後公司會計的妹妹那個漂亮的金壇姑娘,她忙前忙後地幫他找住房,後來兩人熟悉後,也出去吃吃飯、唱唱歌。比友情說不清的一段情愫如絲如霧如江南飄渺的煙雨縈繞在楊淙勝的心頭。
這段情愫的必然結果是楊淙勝選擇了一個機會向姑娘表白自己的愛慕之心。而女孩覺得這樣誠懇的男人值得信賴,寬闊的胸懷讓人心安。從此楊淙勝並不是孤身一人在常州打拼,有一雙眼睛時刻在注視著他,幫助著他。和大陸流行觀念不同的是楊淙勝認為男孩子應該在外面打拼,而女孩只要把家處理好就是對男孩最大的支持。
然而,雖說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繼承的都是中華文化,但總還是有一些地域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忙里偷閒的時節,楊淙勝想帶周小姐去逛街,但回答是,“我不高興。”楊淙勝心頭一驚,不得了的事就要追問:“你不高興什麼?”因為在臺灣人看來“我不高興”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對你強烈不滿才會這麼說。一般臺灣女孩只會說,“我不想去。”喊了幾次都是這樣,楊淙勝有些火了,“和你去逛街還不高興?”還拌起嘴來。其實,只不過是兩岸表述的差異罷了,周小姐也並不是有意見。楊淙勝了解後,也有些後悔,不該那樣的態度,又不是同一個媽生的,十個手指頭還不一樣長短呢,要互相包容,彼此的生活習慣本來就不一樣,要多理解,這樣想著也就釋然,仍會笑笑,一件小事就算過去了。“第一條,女孩總是對的;第二條,如果女孩不對參照第一條執行。現在,‘中國特色’的家庭準則也成了我的準則了。”楊淙勝笑笑。
不過,他很感激周小姐,因為來常州後一直忙在事業上,覺得平時冷落了她,有時提出來想帶她去日本等國外走走,去看看人家的生活水準和生活環境,她總是搖頭:“用不到,要很多錢,還要買屬于自己的房子等有了基礎再去也不遲。”
楊淙勝很開心因為他在常州遇到了一個好女孩。
讓愛情撞了一下腰
張坤男來到常州的時候,是15年前。那時他剛服完兵役來到常州一家臺商合資食品企業擔任技術指導,他畢業于中華谷類面麥研究所,頗受公司器重,月薪超萬。公司的奶油蛋糕以不同于傳統的口味及其鮮見的造型有很多常州“粉絲”。而他的愛情卻緣于一次道歉。1994年國慶節前一個星期,談何易訂了一只蛋糕,慶祝弟弟的生日,提貨時她發現弟弟的名字寫錯了,而服務小姐態度倨傲。聽到爭執聲張坤男從里間出來,代表公司向談何易致歉,保證改好,還主動提出送貨到她家中。“顧客是一個都不能得罪的,更何況錯在店方。”他的誠懇給談何易留下了好感,而有著一雙大眼睛,身材玲瓏,談吐溫婉的談何易讓張坤男驚艷:常州姑娘特別漂亮!慢慢地張坤男經常邀請談何易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唱歌,喝茶,聚餐,兩人相談甚歡,都十分欣賞對方:張坤男眼里的談何易溫婉清麗,談何易眼中的張坤男誠實體貼。集體聚會很快變成了“兩個人的車站”,從約會很快又到了談婚論嫁。可是這段感情卻注定要經受波折:就在張坤男特地趕回臺灣開單身證明時,談家卻開了鍋,聽說要和一個相識不過3個月的臺灣人結婚,深怕小女吃虧,愛女心切的談媽媽竭力反對。畢竟愛情的力量是最強大的,談媽媽只得請在臺親戚將張坤男的家庭背景調查得一清二楚,才勉強同意。去民政局辦理結婚手續,民政幹部十分敬業,不厭其煩地告知談何易:按當時臺灣的政策,要取得臺灣的“身份證”,起碼要排隊等上15年!前景並不明朗,談何易當場眼淚直掉,連結婚證也沒領成。婚還是結了,隨之而來的就是遙遠的兩岸分居。只能在越洋電話里互訴衷腸。到臺灣探親時,他們按照當地風俗,辦了一個樸素的婚禮。談何易的美麗徵服許多臺灣人的心,收獲無數眼球。為了倆人的未來,張坤男在臺北開了一家雞店,經營十多個品種的美味鹽酥雞,準備賺取第一桶金後來常州創業。每天淩晨三四點進貨,洗凈、腌鹵後冷凍,下午三四點烹制出售直至深夜,打烊後在車上睡一會,再去進貨。張坤男一天加起來只睡五六個小時。雞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還有客戶特意從中和趕來品嘗。不忍心老公一個人如此辛苦,1997年,第3次去臺灣探親時,談何易辭掉了她最喜歡的工作,陪伴老公一起打拼,這讓張坤男十分感動。曾經擔心臺灣的婆婆會不會很兇,去了臺灣,方知老公出自一個仁厚溫暖的大家庭,濃濃的親情瞬間就包裹了談何易。在全家人眼里,她是個細皮嫩肉的公主,累不得,更委屈不得,連家務事都不讓她插手。就在這一年年底,帶著辛苦賺來的原始積累,小夫妻倆雙雙回到了常州創業。張坤男回歸了自己的本行:臺商獨資羅麥蛋糕、面包、西點漸漸出現在常州人的餐桌。而“羅麥蛋糕”也在兩個人愛情的滋潤下越來越興旺發達。1999年,倆人有了愛情的結晶。張坤男給兒子取名張宇軒。教育觀念加上脾氣性格差異,全家儼然“慈父嚴母”的格局。大大咧咧的談何易生氣時會拍孩子腦袋,張坤男堅決制止,只許她打屁股。不管做什麼,張坤男十分細致。談何易隨意慣了,經常忘了東西放在什麼地方,幹脆將錢也交給老公保管。業余時間,張坤男最喜歡種花,陽臺上草木繁盛,生機盎然。為了培養兒子的愛心,他特意養了一只鳥。教師節,兒子給老師送康乃馨,張坤男特意關照他給曾經是教師的外婆也送上一束。每逢休息日,張坤男總要帶著妻兒一起出門。看著女婿誠實守信,獨立打拼,成就事業,同時富有責任感,敬老愛妻憐子,脾氣又出奇地好,丈人禁不住常常誇獎自己的乘龍快婿,說要是評選的話,他一定是個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
奇緣帶來甜如蜜
和楊淙勝與張坤男不一樣的這個故事的男主角卻是一位常州小夥。一位到常州來旅遊的臺灣女孩“看”上了他,把自己的終生也托付給了他,武進集控中心的周義紅覺得這副擔子很重,但是他會讓女孩幸福的。1992年下半年,剛從無錫衛校畢業的周義紅分配到武進衛生防疫站工作,單位安排他到老家南夏墅不遠的前黃醫院實習。這年9月,周義紅的舅公帶著他的好友王先生一家從臺灣回鄉探親,住在周義紅家里。見到海峽對岸的親人,周義紅一家格外高興,忙里忙外為的是讓臺灣親人在常州過得更舒適愉快一些。小周還陪同舅公與王先生一家去他們的祖籍蘇北寶應省親。一路上,望著忙忙碌碌、悉心照料他們的小周王先生的女兒王順禮不禁多了幾分欣賞和好感,她感嘆道:“大陸男生真能幹啊。”他倆眼神一接觸,王順禮總是抿嘴一笑。也許是年齡相倣,共同語言多的緣故吧,兩人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周義紅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王順禮始終覺得有一種親情和溫馨包圍著她,心頭似有清風拂過。
這一切都被王先生看在眼里,小周的熱情助人,細心體貼,都讓王先生頷首。要是順禮和小周……想到這里王先生會心地笑了。
再說王順禮回到臺灣卻總也忘不了美麗富饒的大陸,忘不了山親水親的家鄉,更忘不了小周這樣一個好小夥,每次想到他都會偷偷地笑。她想,上一次回大陸探親也沒想到會遇上小周,也沒帶點禮物給小周,現在就補上吧。于是王順禮挑選了一件名牌T恤衫和一塊名貴手表,以姑娘特有的細心仔細包好。她把一位姑娘的心思也包了進去,還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寄給周義紅。感謝他在寶應和武地十多天里,帶給她的快樂。信和禮物也在小周心頭掀起一陣漣漪: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卻看出王順禮是個有情有義的姑娘。小周很快回了信,一來二往,鴻雁傳書,連起海峽兩岸兩顆年輕而又熱烈的心。幾年下來,小周竟積滿了整整一抽屜珍貴的寶島來信。
春夏秋冬,日月晨昏,隨著時間的悄悄流逝,兩人的感情也在急劇升溫。1995年11月周義紅鼓足勇氣,把凝結著自己深情和幸福的“紅繡球”拋向了王順禮——他寫了一封求愛信,特意用挂號寄給遠在海峽那邊的她。接下來的日子周義紅整天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忐忑不安的煎熬中度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可是海峽那邊依然杳無音訊,小周的精神飽受著巨大的折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他想起了柳永的詞。遙望著寶島,小周心想難道純樸的姑娘——他不敢想下去了……
1996年元旦過後,小周突然收到了王順禮的來信,他欣喜若狂,但馬上心頭又沉重起來,倣佛拿著一紙判決書,遲遲不敢拆開,半晌,他顫抖著手拆開了信,慢慢抽出信紙,躍入眼簾的卻是期盼已久的“同意”兩字,頓時,巨大的幸福暖流衝擊著他的心扉。原來臺灣郵差耽誤了時間,王順禮在1995年底才收到他的信。
兩人的紅絲線牽起來了,但王順禮家里卻掀起了波瀾,她母親、姐姐和朋友、同學,對王順禮的舉動很不理解,都認為小周有企圖,還不就是為了錢和作為到臺灣的跳板嗎?還苦口婆心地勸她,“你和他又沒有多少感情基礎,到大陸是‘下嫁’了。”可王順禮不為所動,她說,她看中的是周義紅的人品,是他的真誠和善良,嫁給這樣的人放心。她頂住壓力,決心要和小周廝守一輩子。王順禮想到要和小周一起生活就主動學習做家務,從不拎菜籃的她,當起了“馬大嫂”。1998年5月1日,周義紅和王順禮喜結良緣。如今他們愛情的結晶,一個女兒已經三年級了,在湖塘實驗小學上學,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三個臺灣人的愛情故事,折射出兩岸交流帶來的巨大變化,也昭示著兩岸越開放民眾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