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國防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中國臺僑聯合會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也為青年知識分子提供出國深造、奉獻祖國的機會,大批海外學子身處異國、情係祖國。
我女兒女婿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相繼在1989年和1987年去海外深造。女婿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哥分校海洋物理係博士(博士後畢業),現在該校海洋物理係工作,女兒也在該校生物醫藥研究室工作。他們事業穩定,家庭和諧,有一子一女就讀大學和高中。女兒傅振幸為美籍華人,他們雖身居美國但仍不忘祖國對她的教育和培養之恩,于1997年會同華裔華人創辦了《華夏中文學校》,不忘中華文化在美國華裔青少年中傳播。雖然在聖地哥中文學校也有幾所,有美籍人辦的,也有臺籍華人辦的,但他們的教育內容和中文拼音各不相同,唯有我女兒等從中國大陸去的華裔華人完全是按照祖國大陸的課程教育,連漢語的拼音也用中國的《新華學生漢語拼音字典》,托在中國的朋友和親屬採購後寄往美國。
學校沈姓女校長也是上海人,我女兒是該校理事,負責財務。她們都是義工(中國稱志願者),不取薪酬,但供應午餐。教師都是國內去的華人,取少量薪酬。開辦小學1—5年級和初中的漢語班,約20多個班,學生近700人。另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才藝課,如中國書法、國畫素描、圍棋、唱歌、舞蹈、小提琴、電子琴、數學速算、乒乓、足球、排球等。因為學員和教師都是兼職,平時在各公司或學校就職,每周二天(星期六、日)租用當地政府學校教室教課,學生學費也相對較底,因此也深受在美華裔子女的歡迎,都把自己的子女送來學校上課,讓孩子接受中華文化的傳統教育,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國,與中國血脈相連。學生中既有中國血統的黃皮膚黑眼珠的華人,也有白皮膚黃頭發的洋學生,他們或許是父母一方是美國人,也抱著對漢語的熱愛,送自己的子女來校上課,一方面說明中國大陸改革開發三十年來經濟科技發展很快,國際聲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希望給孩子學習漢語,為長大後報效祖國提供了語言上的方便。我女兒的二個孩子也在那里上課,並且功課很好,受到學校的數次獎狀鼓勵。
2001年初夏,我和老伴再次接受女兒的邀請,赴美旅遊探親,得知女兒在中文學校當義工已有四年之久,心中感到很欣慰,在學校的同意下,我也在中文學校當一名義工,每周二天跟女兒、外孫、外孫女開車去學校。因自己的英語水平差,難任教課之職,學校安排我做輔助工,為在校學生上課、下課打鐘搖鈴,傍晚散課後協助老師整理教室課桌椅,清理教室場地,雖然有些忙累,但心中很實在,因為我也是在異國為宏揚中國文化做了一點實事。在學校中我也結識了許多從中國大陸去的華裔華人,他們都是從北京、上海、武漢、合肥等全國各省市來美國的,他們子女的名字雖然都取了洋名(傑克、強尼、約翰、瑪麗等),但名字後面都有一個中國姓(張、王、李、趙等)每逢中國佳節學校的教師和家長都會聚在一起開“派對”。這一年的中秋節,我也應邀在聖地哥的海邊公園內歡度中秋節,教師和家長都帶來了各自的孩子和食品,有罐裝啤酒、可樂、中秋月餅,烤牛排、烤甜玉米、炸雞腿和各類甜點和薯片,還有很多水果,大家三五人一起邊吃邊談,氣氛和諧融合,孩子們也三五成群的沙灘上玩沙灘排球、在淺灘遊泳,在異國他鄉的華人,經過中文學校的相識、相聚,他們的中國心更相近了。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力量增強,還凝聚和團結了一大批海外愛國華人、華僑的心,當國際上有少數要危害分裂祖國時,華人華僑都敢于站出來鬥爭。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華夏中文學校》師生們紛紛捐款支援受災同胞。5月17日的一次學生畢業典禮上,全校師生首先向中國四川汶川的遇害同胞和師生默哀一分鐘,並在會上募捐善款,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都踴躍捐款,有幾個小學生把平時的儲蓄罐內的美元零錢都取出來捐獻,學生家長人人捐款,場面十分熱烈,他們把當場募捐到的一萬多元美元寄給了中國紅十字會。
“讓中國融入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海外僑胞,心向中國,情係祖國人民,祝願中國改革開發繼續深入發展,祝願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作者:傅悅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