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山東〕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大力推動魯臺交流合作

  時間: 2009-01-16 08:32     來源: 中國臺灣網     
 
 

  魯臺 瑄

  1979年元旦,是值得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標志著兩岸關係和平的主題從此得以確立。

  30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文告的方式,代表全國人民的意願,鄭重宣告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宣告了兩岸關係的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開啟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紀元。進入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構想,明確了兩岸協商談判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框架,主張一個國家之內“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並首先成功地運用在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實踐。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總書記代表我們黨和政府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表明祖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同胞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堅定決心和嚴正立場。

  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關于祖國統一和對臺工作的新思維、新舉措更加與時俱進,務實靈活,堅定有力。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以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標志,兩岸關係進入到和平發展的新階段。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主張,兩岸關係出現了令人振奮的可喜局面: 海協、海基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制度化協商,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如期實施;2008年11月初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成功訪臺,兩會簽署了包含實現“三通”內容的四項重要協議,包括山東省青島市在內的大陸多個城市與臺灣的空運、海運直航已經開通,兩岸同胞多年來期盼為之共同努力的全面直接“三通”終于實現;第四屆兩岸經貿論壇達成了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九項建議;大熊貓“團團、圓圓”又順利踏上臺灣土地,為2008年兩岸關係發展劃上了圓滿句號。事實證明,3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的這種變化,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已然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來,特別是2000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對臺工作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全省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各級臺辦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作為,開拓進取,大力推動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在熱心服務臺胞、促進魯臺交流合作、營造臺商發展良好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實細致、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全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08年11月底,來山東旅遊、考察、探親、交流的臺灣同胞已超過164萬人次;山東省組織應邀赴臺2396項11556人次;累計批準成立臺資企業7558個,實際使用臺資145億美元,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635個。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在黨的十七大關于對臺工作總體要求和中共對臺大政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兩岸關係和臺灣局勢的發展變化,深刻闡述了中央為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六個方面的重大主張和方針政策,指明了對臺工作的努力方向,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決心和誠意,是新形勢下做好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一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求真務實,對做好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009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領會講話對做好新形勢下對臺工作提出的一係列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山東省委、省政府對臺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推動魯臺經濟文化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要緊緊抓住兩岸關係緩和帶來的難得機遇,充分發揮魯臺會、科技周和臺灣園區的平臺和載體作用,充分利用山東省的7個空運、海運直航口岸,引導臺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城區臺辦在引進臺資服務業項目的作用,突出引進和發展現代服務業臺資項目,穩定和保持魯臺經濟合作的規模,提高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實現互利雙贏。要充分發揮山東省齊魯文化、孔子文化、泰山文化、黃河文化、媽祖文化等資源優勢,精心策劃組織科技、青年、文化“三大係列”對臺交流活動,重點辦好“兩岸孔子文化交流月”和“魯臺青年交流季”活動,創辦臺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島內舉辦首屆魯臺旅遊產業合作周等交流活動,吸引更多的臺灣同胞來我省旅遊、交流、考察,不斷擴大魯臺人員往來規模和各領域的交流,為促進山東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做出新貢獻。

 
編輯: 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