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江蘇〕我的臺灣爸爸

  時間: 2009-01-16 08:25     來源: 台灣網     
 
 

  拆開眼前8斤重的大包裹,看著一本本豎排繁體有些不習慣的書,我的思緒不禁回到兩年前的那個夏天。2006年九月,當我帶著好奇踏上臺灣的土地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短短一週的行程會為我開啟一段奇妙的情緣,會讓我在兩年之後收穫一位海峽對岸的爸爸。

  那次,我作為南京大學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知識競賽的選手,隨中央電視臺以及清華北大等其他名校精英一同赴臺。我們將在臺北與臺灣高校的學子進行一場智慧比拼和友誼交流。

  不能直飛,我們從深圳經香港輾轉抵達臺北,預想當晚的準備會議必將是一場帶著慰勞的熱烈歡迎。主持會議的是大賽臺灣方面電視臺的製作人,一個無論外貌還是口音都有著濃濃臺灣味道的中年人。他自我介紹將全權負責我們在臺的全部行程,讓大家放鬆參與,只管稱呼他張大哥就好。我剛剛開始嘆服臺灣人果然如想像中的隨意,可他卻突然叫起了一位澳門大學的男生,讓他到臺前反省自己今天的過錯。大家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澳大的同學更是被他的嚴肅怔得一臉驚愕。張大哥面無表情地頻頻追問,那個男生吞吐道,“我……我……我今天有跟空姐要電話號碼。”在座的老師同學全部笑翻,只有張大哥不依不饒,“還有呢?”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們,頭腦一片茫然,犯了錯也不必此時這麼不給面子吧,難道臺灣人這麼嚴謹?幾分鐘的僵持,男生似乎委屈得不行,終於怯怯地低聲説:“今天,我過生日……”仿佛求饒請留點面子。張大哥的聲音和表情卻一下子活起來:“就是嘛!你的大錯,就是竟然敢不告訴我今天是你生日,既然到了臺北,我們就是你的家人,當然會給你過生日!”我和所有其他人一樣,簡直來不及弄明白其中喜怒的轉換,就聽張大哥叫工作人員:“關燈!蛋糕!”啊,一片黑暗中,點點燭光搖曳的生日蛋糕,讓所有人不由自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燈光再次亮起時,我看見澳大男生的驚訝似乎還沒完全平復,但眼中似又有著感動的閃光。張大哥則一掃剛才的嚴肅,注視大家的目光中有狡黠的得意,更有真誠的關懷,我忽然覺得他那大嗓門的臺灣腔也格外順耳了。
在臺灣的前三天是節目錄影,後三天是名勝參訪,似乎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看得見張大哥的身影,而他的角色卻不停地七十二變。餐廳裏,他會讓人意想不到地叫出任何一個同學的名字,低聲詢問吃住是否習慣;錄影棚裏,他會直言不諱大聲呵斥違反競賽規則或耽擱進度的任何人;場次之間,他不忘九月十日是大陸的教師節,要求所有同學無論來自哪共同認真給領隊老師鞠躬致禮;大巴車上,他大大咧咧給我們講他當海軍的經歷讓一車人哈哈大笑;一到景區,又跑前跑後聯繫,抽空還指點一二賞景或購物的門徑……我幾乎懷疑這個工作狂是超人吧,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同時還能像幼兒園的阿姨一樣事無巨細。所有人有任何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而且從不會擔心被笑話,因為他都會耐心幽默地解答。

  可是我終於發現他不是超人。在臺灣的最後一個上午安排參觀和平老街,我回大巴稍微早了些,猛然發現張大哥坐在車裏,竟睡著了。我忽然意識到,這些天他人前的精神煥發都是為了我們這些孩子有一段難忘的旅程,犧牲的卻是他自己人後的休息與放鬆啊。我的上車驚醒了他,他立刻恢復了神采,與我聊起幾天來的感受。我既慚愧打擾了他偷得的一點休息,又真心高興可以跟他這樣交流。

  大巴開往桃園機場,我們要離開寶島了。我忽然不能自已地淚如雨下,因為連綴起幾天的經歷,我真捨不得離開這個令我驚奇、感動、嘆服的臺灣人,我認識的第一個臺灣人。也許此後,我們將永成記憶。快出關了,我終於鼓起勇氣要求擁抱一下,而他也完全不以製作人高高在上的身份自居,坦然同意。一下子機場大廳有些沸騰,因為每個孩子都爭著伸出手臂,也要抱抱讓他們留戀的張大哥。

  當我第二年再度被學校派往廈門參賽時,那個主動迎上來與我握手的身影讓我一陣欣喜。這次,張大哥帶著臺灣八所學校的師生來大陸,令我訝異的是,他不僅記得我,還非常熟稔去年活動結束後我在電視臺網站上留下的雜記。一週後的告別我沒有流淚,我好像潛意識覺得,這還不是永別。

  果然。08年九月,在北京召開新一屆大賽的領隊會議。這一次,是我的出現讓他吃了一驚。帶著他鄉遇故知般的心情,只有一天時間的會議卻也給了我們很好的交流契機。留下MSN,我從此不用再害怕永別。

  在海峽的兩岸開始了網路交流之後,我們竟發現,除了共同的大賽經歷,我們兩個看似完全不同的個體,卻有許多驚人相似的性格和觀點。他覺得我的個性像年輕時的他,也適合做一個記者從事傳媒工作,而我對這個領域恰也的確關注已久。於是我認張大哥做師父,他教我新聞採訪與寫作,我也為他的工作提點子查資料。愉快的教學相長使我們不斷相互了解,他與太太沒有子女而他一直期望有一個女兒,我則因家庭長期的嚴格氛圍新鮮于親情的慈愛。於是,張大哥終於不怕“變老”,“承認”年齡,“升格”成為了我的臺灣爸爸。每天MSN聊新聞談做人甚至討論宗教,或者只是問候早安,叮囑我注意保暖,我都感覺到一種滿足的快樂。

  上個月,我把研究生階段的論文方向確定為臺灣文學,爸爸很高興,一再催促我開列書單,要在春節之前他來大陸出差時帶給我。臺灣的書籍定價遠高於大陸,可我一説不好意思讓他破費,他就對我説:“你要想到,老爸是用來幹什麼的,這樣才是女兒啊;何況只有一個女兒,我沒有什麼捨不得”。於是我只能懷抱著感動與感恩寫下書單。我知道爸爸希望的,當不是一個只懂得為他省錢的女兒,而是一個品學兼優、開心快樂的女兒吧。

  電視臺的工作很忙,爸爸收到書單,説因為馬上要開會,他會立刻請同仁先去查詢,等晚上他一下班就去取書。我開玩笑説,讓同仁去查豈不是公器私用?爸爸説只是查詢,那不能算。我笑答好啦,説説而已,知道你很忙。可是下午,他卻線上上告訴我:“這些書,每一本都是我自己動手查的喔。”我一陣感動,還沒想好怎麼回答,他又説:“臺灣這兩天降溫,很冷,晚上冒著寒風細雨為女兒出門買書,有沒有一點感動?”頓時,那個神氣地質問澳大男生的形象復活起來,爸爸就是這樣,永遠脫不了率直、可愛、小小自得的表達,讓我覺得好笑,又覺得那麼輕鬆。這大概就是臺灣人的風格,對於我,已由陌生詫異變得那麼親切動人。

  昨天,爸爸從臺北直飛杭州,未等領到行李就給我電話,一到酒店又馬上把書送去快遞。我暗暗在心裏感嘆,當年那麼多爭著擁抱他的同學們,哪一個能有我的幸福呢?而那時淚雨紛飛感傷離別的我,又怎麼想像得到今天會有這樣的父女之緣呢?

  今天一整天,爸爸不時短信問我收到書沒有,好像比我還著急。我終於收到包裹的時候,他正從杭州飛往成都。晚上一到酒店,他就打開電腦上線,因為他知道我早就等在線上,看爸爸何時安全抵達。當我告訴他都收到了儘管放心,對話方塊裏跳出“書都買對了嗎”,我仿佛聽得見他暫時放下頑皮隨性而用了特別認真的口吻,正忐忑地等女兒評價這個老爸有沒有合格,我不禁笑了,是開心,更是感動。而我的眼前,也似乎又出現了爸爸呵出白氣緊抱著沉沉一摞書的背影,在那寒風微雨的隆冬夜晚,在那華燈綻放的臺北街頭。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