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北京〕講述兩岸親情故事

  時間: 2009-01-13 14:22     來源: 中國臺灣網     
 
 

  30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布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有關政策。這篇力陳民族大義,傾訴同胞衷情、推動和平統一的文告衝破阻隔,熄滅響徹廈金的炮火,跨越海峽,為兩岸同胞送出了一縷撥雲見日的福音。30年來,兩岸逐步從對立走向對話,交流不斷加深、合作愈發密切、往來更加便捷,“三通”的夢想化為現實,兩岸同胞攜手譜寫了輝煌的歷史。遠望那淺淺的海峽,牽係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連接著兩岸同胞的心願。讓我們,對這坎坷而光輝的三十年,兩岸同胞和全體華人同呼吸、共命運的三十年,說出心里的故事,記錄感人而輝煌的時刻!兩岸交流再現:大陸三次推出48項惠臺政策措施,3年來,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堅持不懈地履行著對兩岸同胞的共同承諾,推動解決了很多涉及兩岸民眾權益的實際問題,廣大臺灣商人、農民、學生普遍受益。

  爺爺解放前是東北哈爾濱銀行行長,48年底帶著二伯、兩位姑姑去了臺灣,留下奶奶、大伯和年幼的父親。兩岸冰融雪化時與他們通信,1999年夏天爺爺離開大陸41後從臺灣去香港輾轉回大陸第一次踏上夢中的回鄉之路,已是83歲的爺爺,老淚縱橫,老人驚訝了“變化太大了,翻天覆地”!他不辭辛苦回鄉祭祖,向在地下的奶奶敘說著41年的經歷和思念之情。身體不佳的爺爺,離開大陸時依戀不舍,叨念著,“我還什麼時候能回來”?現在爺爺已經是93歲了,雖然“耳背”,但視力還好!能聽見奧運會比賽的聲音,08年10月,他是坐著直航機飛回來的,他興奮不已“真想不到能夠坐上直航”!已掌管趙家生意的二伯說:“自己還得聽老爺子的,汶川地震,老人非常痛心,捐了幾百萬元人民幣還嫌少。讓子孫們到廠里打工掙學費”。二伯家的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大哥求新在上海的臺商企業工作,娶了一個大陸的“嫂嫂”,是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人賢惠、長得很漂亮,娘家在和平里住。生有一對活波可愛的侄子。是大嫂的母親幫忙帶大的。逢年過節大哥4口都要曲道回臺探親,很是麻煩。08年奧運會,已是75歲的老人,非要報名參加志願者為百年奧運出把力,大哥對嫂子說,兩岸一家為奧運,咱們沒時間當志願者、為奧運服務;“就隨了老媽的心願”,現在兩岸直航了、很方便,孩子期末考完試,你立馬帶他們回臺灣去度假。

  2007年在臺灣的二姑,因故父去世後,家境不太好;且二姑患有子宮腫瘤,發展很快已不能下地行走,因體內原因,不能做切除手術。經商量便決定回大陸探訪祖國中醫,我們帶二姑去中醫研究院,大夫見是臺灣同胞,優先檢查會診,制定治療方案,進行保守治療,為她妥善用藥,將近4個月可以活動下床了,5個月便能行走,她激動得流下熱淚,“西醫判為死刑的我,在祖國中醫的功效下重獲新生,並且醫療費用遠比西醫低得多;救我命的是大陸的親人,是祖國的醫藥寶庫。以前我聽不良新聞報道,致使臺灣民眾對大陸不滿,現在我親臨大陸感受家人的深情厚意,回去要向臺灣人講在大陸治病的親身經歷。離開時醫生叮囑她要按時用藥,半年後回來復查,如有病變及時來醫院。08年正直奧運會二姑回大陸復查身體,始作直航飛機回來的,只幾小時,費用降低一半,這對他來說是雪中送炭。經中醫院醫生檢查:她的身體已恢復,腫瘤消失。並約她每年復查身體,進行優惠追蹤。

  二姑的外孫女樊娟首都經貿的學生,來看她姥姥,對于二姑的大女兒月梅表姐,一個菜農家庭的孩子來大陸讀高校,費用甚是昂貴了點。樊娟現在首都經貿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談起兩岸往來,她說:“第一次回家的時候我先從北京坐飛機到香港、澳門,然後再轉機臺灣,早上6點就出發,第二天下午4點多才到臺灣。費用大約在6000多元。兩岸實現“三通”回家方便多了。2008年,她每次回家直接坐飛機到臺灣,費用減少了一半。還有3年前的2005年暑假,再次從臺灣回到學校的時候,忽然發現“在大陸辦臺胞證方便多了”。她記得:以前臺灣學生來大陸讀書,回家一趟,回來就需要再辦理一次臺胞證,如果不順利的話,要花近半個月的時間。如今一次可以辦1年∼5年的居留簽注,而且簡化了程序。對剛入學的大學生,一次性辦4年居留簽注,確實十分方便。這幾年上學經濟壓力越來越小了。並且2004年起臺灣學生繳學費和大陸學生同一標準,對于她低收入的家庭條件,大陸對臺灣學生的優惠政策也給她的家庭減輕了很大負擔。”樊娟告訴姥姥,現在享受到大陸對臺優惠政策的臺灣學生真是不少。我的故事還在繼續,兩岸血統連心連筋,兩岸親情有講不完的故事。

 
編輯: 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