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國內外各界人士高度評價胡錦濤對臺重要講話

  時間: 2009-01-04 09:5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國內各界人士、海外華人華僑中引起強烈反響,並受到國際社會和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他們認為,胡錦濤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貼近實際,面向未來,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善意,是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於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必將對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也有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國內各界人士: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説,講話把“一國兩制”理論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從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出發,彰顯了時代特徵,突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漸進過程,使和平統一的路徑顯得更加清晰,是對“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完善與新發展。講話所蘊涵的時代精神、所揭示的規律、所展示的新的歷史起點,對於引領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對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認為,在2008年兩岸關係所展現的良好勢頭、所取得的重大進展的基礎上,2009年將是兩岸人民應該十分珍視、牢牢把握的機遇之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新舊年頭交替之際發表的重要講話,有利於鞏固成果,抓住機遇,進一步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對外經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檀有志認為,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折射出了定位的智慧、路徑的務實及關切的善意,對兩岸尚未統一的局面的定位體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充分照顧了臺灣當局、臺灣同胞的訴求,對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指明瞭務實且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方向,充分地展現了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的決心和誠意。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把“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當作今後兩岸交流的重要主張提出來,令兩岸文化領域以及人文學科的研究人員倍感親切與振奮。如今,島內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兩岸“三通”基本實現,為兩岸進行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時機,也提供了方便。我們熱切希望在講話的指引下,兩岸文化能迎來大交流、大融合的局面,兩岸同胞能增進彼此了解,共同傳承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著名畫家王成喜説,縱然臺灣和大陸存在著千差萬別,但最大的相同是文化,最深的根基是文化,最容易溝通的話題是文化。從文化入手,加強兩岸聯繫與溝通,有助於兩岸同胞的情感共鳴與彼此依戀。

  大唐電信綜合業務支撐部技術總監孔凡兵表示,胡總書記的講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照顧到兩岸歷史和現實情況的同時,更以放眼未來的大視野、大胸襟發出了深情的呼籲,可以預見,講話將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未來包括電信業在內的兩岸科技合作也有望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內容。作為一名電信業內人士,他非常樂見兩岸能夠建立起分享科技資源的機制與平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在“高、精、尖”的領域有所突破。

  全國臺聯副會長、江蘇省臺聯會長胡有清表示,胡總書記的講話既正視現實,對目前臺灣人民比較關心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應對;又面向未來,以十分真誠的態度提出了發展兩岸關係的途徑,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創造了更大的空間。相信這一講話將贏得臺灣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為今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奠定基礎。

  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張宇權副教授認為,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務實的精神。例如,在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胡總書記提出雙方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協商,這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

  福州臺商協會會長莊福池説,胡錦濤的講話體現了大陸方面海納百川的胸襟,這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是很有意義的,對強化當前兩岸之間的和諧氣氛有非常大的幫助,臺商們對此感到很欣慰。胡錦濤先生提出,兩岸可以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這對臺商來説是福音,對兩岸經濟往來也是很正面的。

  在中國人民大學從事兩岸政黨合作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林承鐸家住臺灣南部。他説,這次胡錦濤提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觀點,整體上傳遞出求同存異的態度,對當前兩岸關係是很務實的。“特別是‘三通’之後,我們切身體會到兩岸交流的便利,在這個時候胡錦濤提出頗有誠意的六點意見是很得島內民心的。”

  海外華僑華人:講話務實中肯 富有新意

  在英國、葡萄牙、美國等國的華僑華人紛紛表示,胡錦濤的講話務實、中肯、靈活,富有新意。

  英國華僑華人非常關注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全英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説,胡錦濤的重要講話不僅是對過去30年對臺工作最重要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對臺工作的擘劃。胡錦濤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和平協議,以及弘揚中華文化都是很新的內容。“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將成為融合兩岸同胞的紐帶,血濃于水的民族情感將推動兩岸合作,讓兩岸人民共同投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英國四川同鄉會會長周克明曾在臺灣居住一年。他認為,胡錦濤的講話十分務實,對兩岸關係的長期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胡主席此次正式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對兩岸人民具有重要意義。”

  葡萄牙中華總商會副會長、臺胞簡文達先生認為,胡錦濤的講話比以往更實際,更具有實質性內容,更符合臺灣同胞的利益,更容易讓臺灣同胞接受,體現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講話提到要建立兩岸軍事交流互信機制、對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等,消除了臺灣同胞的顧慮,順應了臺灣的民心民意,一定會受到臺灣同胞的歡迎。

  美國華盛頓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名譽會長沈己堯説,胡錦濤的講話切實考慮到了臺灣同胞的利益,相信將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更加光明。該會會長吳惠秋説,胡錦濤提出的六點意見中肯、務實,充滿誠意和善意,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華夏兒女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充分的肯定和擁護。

  美國南加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盟執行會長劉青説,胡錦濤的講話將使兩岸關係在新的、更加寬鬆的框架下得到進一步發展。講話在強調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首次正面提及民進黨、臺灣意識以及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等敏感議題,表明大陸方面在發展兩岸關係的態度上將更加靈活。

  美國華夏政略研究會執行理事、南加州大學教授張文基説,胡錦濤的講話充分體現了大陸方面對臺灣人民意願的重視,其中提及的推進經濟合作、擴大交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以及兩岸簽定和平協議等問題,都是臺灣許多人十分關心的。胡錦濤所提出的六點意見非常及時,其中有關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兩岸同胞精神紐帶的論述尤具現實意義。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黃克鏘説,胡錦濤的講話不僅再次展現通過平等協商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善意,而且許多內容有新的表述、新的突破。

  國際社會:講話有助於地區和平穩定

  國際社會和海外媒體也高度評價胡錦濤的講話。新加坡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促進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的六點意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新加坡對此表示歡迎。聲明説,“六點意見”對結束海峽兩岸緊張關係無疑是一個歷史機遇,這對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及整個地區都是有益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改善將會促進本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臺海兩岸的善意和務實》的社論認為,胡錦濤講話中的一些關鍵表述很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胡錦濤在講話中呼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簽定和平協議,構建和平發展的新框架,就是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俄塔社報道説,胡錦濤在講話中表示,中國大陸將繼續歡迎和支援臺灣企業前來開展經貿活動,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

  洛杉磯出版的《中華商報》發表社論,認為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的六點意見充分展示了大陸方面的善意,實為大陸對臺政策的中長期綱領性文獻。社論説,六點意見“釋出大量實質善意”,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一旦建立,骨肉同胞兵戎相見的悲慘景象將不復重現。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國際文傳電訊社、共同社和日本《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産經新聞》《每日新聞》等世界主要通訊社和媒體,也大量報道了胡錦濤的講話內容並進行分析和評述。胡錦濤的講話提出兩岸可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成為它們報道的關注點。

  法新社説,胡錦濤建議兩岸可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是兩岸關係大大改善的又一跡象。共同社認為,這一建議將進一步緩和兩岸關係。

 
編輯: 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