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島內輿論認為胡錦濤講話具有重大意義

  時間: 2009-01-01 16:4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1月1日電(記者李凱 王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島內立刻引起熱烈反響。島內輿論指出,胡錦濤的講話善意、務實,是兩岸發展進程的新論述,更是大陸開啟未來兩岸互動新局的綱領架構,具有重大意義。

    胡錦濤31日講話當天就被島內電視媒體反覆報道,1日出版的島內報紙則紛紛以顯著位置、整版篇幅報道講話內容。

    《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2008年最後一天,胡錦濤總書記發表對臺問題重要講話,這是今後幾年大陸對臺政策的基本方針。社論認為,講話在處理兩岸未來走向上,“做法”更圓融、更有彈性。講話與《告臺灣同胞書》一脈相承,這篇30年前的文獻最早倡議以“三通”打開兩岸僵局,如今大部分倡議已經成為具體事實,具有歷史意義。

    社論指出,講話除強調協商的和平論述,強調精神紐帶的文化論述,擴大溝通的交流論述外,字裏行間中有三個訊息:首度提及了雙方可就過渡時期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這其中包括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等;針對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提到兩岸可以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特別提到兩岸可以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經濟合作機制,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中國時報》在另一篇特稿中指出,胡錦濤的講話是大陸方面總結30年兩岸發展進程的新論述,更是大陸開啟未來兩岸互動新局的綱領架構。文章指出,胡錦濤倡議準備與民進黨對話、兩岸協商涉外事務、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思維與勇氣,兩岸對話新局可以期待。

    《聯合報》在一篇署名評論中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象徵兩岸全方位談判時代的來臨。評論指出,過去半年內,兩岸恢復中斷10年的制度化交流協商,簽訂六項協議,基本實現30年前大“三通”的倡議。在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下,兩岸集中精力促成“三通”直航與經貿合作。

    評論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對於處理兩岸政治關係的協商談判,具有重要意義,臺灣要把握這個兩岸和解機緣,將最佳的談判準備作為獻給自己的新年賀禮。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談話,有對過去發展歷史的詮釋,有對兩岸問題的原則宣示,也有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定調,而其中的六點意見,更值得注意。社評認為在新的一年裏,兩岸關係仍將出現有利於雙方人民的新發展。
 

 
編輯: 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