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一張照片和一段錄音--記者追憶汪道涵先生

  時間: 2008-11-29 10:3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頻道記者 楊金志12月26日報道:1993年4月29日下午,上海解放日報記者談小薇難以忘記的一個時刻:當她和上海文匯報記者周傳安、新民晚報記者錢勤發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姜壁苗在新加坡海皇大廈附近的一座公園裏散步時,他們邂逅了也來這裡散步的汪道涵先生和夫人孫維聰。

  就在當天上午,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別代表海協會和海基會,正式簽署了4份協議,海峽兩岸的關係邁出了“重要的歷史性的一步”,第一次“汪辜會談”取得圓滿成功。下午,忙碌了幾天的記者們終於可以“透透氣”,結伴到附近公園走走。“沒有想到的是,汪老也跟我們想到一塊兒了。”談小薇對記者説。陽光燦爛、綠意盎然的公園裏,已經78歲的汪老神采奕奕、精神矍鑠,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可以想見,經過幾天的會談,簽署協議之後,現在的他是最輕鬆的時候。記者們一齊上前向汪老問好,汪老十分親切地向他們致意。汪老興致勃勃地觀看一位青年訓練鸚鵡表演馬戲。記者們紛紛掏出相機為汪老夫婦照相。直到現在,談小薇還保留著這張彌足珍貴的相片。
  就像談小薇一直保留著照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退休記者姜壁苗現在還保存著汪老在第一次“汪辜會談”時的講話錄音,那是汪老在4月25日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後發表的演講。打開收音機,裏面傳出依然清晰的聲音,汪老的話語堅毅而自信:“我們主張和平統一,我們雙方都有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就沒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問題。我深信,只要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實事求是、求同存異的精神,就一定能使這次會談順利進行,並取得積極的成果。”
  第一次“汪辜會談”已經過去12年了,但姜壁苗感覺仿佛就在昨天。她説,當時採訪汪辜會談的中外記者們都能感受到汪老身上濃厚的學者氣息,認為他和辜老都是有著中華民族卓越氣質的老人。“那時他已經78歲了,精神很好,會談一個接著一個,而且接受記者的採訪也安排得很緊,可以休息的時間很少,”姜壁苗説,“他穿梭來往、不停地做工作,我們記者都很感動。”


  在汪老和辜老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雖然謀面不過寥寥數次,但是仿佛心有靈犀,初次見面便如老友相逢。談小薇記得,第一次“汪辜會談”是4月27日上午10時許開始的,當汪道涵和辜振甫的手隔著長方桌握在一起的時候,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已經降臨了,全場氣氛達到了高潮,現場採訪的200多位記者呼喊起來:“再握一次手!”“再來一次!”汪辜相視而笑,充分理解記者們心情。於是,手一次又一次握在了一起,共握了4次。“他們相處如此融洽,是因為他們都深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比如都喜愛京劇,都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還有,就是都尊重他人的勞動,注重他人的感受。”談小薇説。(完)

 
編輯: 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