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臺灣導演李安

  時間: 2008-12-08 10:34     來源: 台灣網     
 
   

  資料照片

  

  基本資料:

  

  李安,英文名Ang Lee,1954年10月23日生於臺灣屏東潮州,祖籍江西。臺灣著名導演、編劇,他在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及奧斯卡獎上都有驚人的獲獎戰績。弟弟為作家李崗。

  

  40歲開始的輝煌:

  
  李安以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第一名畢業後,因未得拍片機會而在家帶小孩六年,直到1991年,臺灣的“中央電影公司”找他拍攝《推手》一片,方才一舉成名。

  

  父親三部曲:

  1990年,為了臺灣“新聞局”徵選劇本的高額獎金,李安編寫了《推手》的劇本並得到臺灣1990年的優秀劇作獎,獎金40萬元(另一份李安和馮光遠合寫的《喜宴》劇本也同時得獎)。之後很快由“中央電影公司”投資、紐約庫德瑪西恩公司製片開拍了這部電影。於是《推手》成為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長片,而此時他已經37歲了。

  《推手》的構思和細節處理,幾乎就來自李安閒居美國的生活狀況。郎雄飾演的老拳師成了李安作品中的第一個“父親”形象,影片也成了後來被稱為“父親三部曲”的第一部。《推手》的成功也使“中影公司”對李安更有信心,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仍由庫德瑪西恩公司再度合作製片。

  在《喜宴》中,同性戀在當時(甚至到十多年後)是一特殊的題材領域,但李安成功地把它拉回到普通生活之中,放到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中加以考驗,得出最為現實也最有人情味的試驗結果。

  1994年,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把中國烹飪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觀賞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的迷人魅力。李安在表現中國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衝突、新舊觀念衝突的一系列影片,在《飲食男女》中達到頂峰。

  走向好萊塢:
  

  在看過《喜宴》和《飲食男女》之後,林德塞道拉把劇本交給了李安的經紀人,接下來的5年中李安又拍攝了三部純美國題材的影片《理智與情感》、《冰風暴》和《與魔鬼共騎》。

  根據著名作家奧斯汀的著作《理智與情感》改編的同名電影,是李安的又一個開始。對於李安來説,這部影片的成功與否是個關鍵。李安對西方文化的熟悉也使影片沒有在任何地方露出破綻,《理智與情感》再一次大獲成功,不僅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而且還在奧斯卡競爭中獲得7項提名。

  1997年,李安完成了一部表現美國70年代家庭倫理崩潰時期的作品《冰風暴》,這是他首次嘗試沉重的中産階級主題,影片結構嚴謹,氣氛凝重,從幾個家庭折射出強烈的歷史感,可以説是李安描寫家庭的極致之作。李安就是以一個世界人的眼光考察那段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社會時期。

  1999年,李安再一次抱著磨練和嘗試的態度,拍攝了一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影片《與魔鬼共騎》,事後表明李安還不適應大製片的生産方式來運作的,他也把這當成了一种經驗。

  2000年,是李安風光無限的一年,《臥虎藏龍》紅遍兩岸,甚至一路殺入歐洲,並在很難打入的美國市場也贏得一億多美元的票房,是華語電影絕對空前的驕人成績。受到《臥虎藏龍》成功的影響,中國導演開始重新掀起了古裝武俠大片熱,愈演愈烈,持續了6、7年之久。

  2005年,《斷背山》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2007年,《色戒》令李安第二次捧得金獅獎,還獲得最佳攝影獎;獲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