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臺灣導演賴聲川

  時間: 2008-12-08 10:34     來源: 台灣網     
 
 

資料照片

 

  基本資料:

  賴聲川,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賴聲川29歲開始劇場創作,被譽為“臺北劇場最閃亮的一顆星”。他的《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使瀕於滅絕的臺灣相聲起死回生,《暗戀桃花源》成為經典舞臺劇,二十多年來為喜愛戲劇的人們所稱頌。賴聲川至今編導舞臺劇20多部(包括轟動亞洲的七個半小時史詩《如夢之夢》)、電影2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視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劇3部)等。出版書籍《賴聲川的創意學》,這是國內第一本將創意規則化、步驟化的實用工具書。

  賴聲川1972年就讀輔仁大學英語系,同時在臺北一家餐廳從事民歌演唱和演奏,玩音樂玩了整整5年。1978年,賴聲川申請到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讀戲劇藝術,對當時許多人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決定,因為那時臺灣是劇場沙漠,很少有人有“看戲”的習慣。

  1983年,29歲的賴聲川選擇回臺灣。他認為,臺灣沒有劇場工業,這是一個機會,他想創造劇場,也創造觀眾。1984年他的第一部作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上演時劇場裏只有100多人,直到他採用中國傳統的曲藝相聲和舞臺劇相結合的獨創手法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17年前,臺灣人口只有2000萬的時候,該劇的磁帶就賣出了100萬盒。因此有報紙稱:“賴聲川拯救了臺灣相聲。”

  隨後20多年,賴聲川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千禧夜,我們説相聲》、《如夢之夢》、《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等。今年,賴聲川用他的經典劇舞臺劇《暗戀桃花源》征服了內地觀眾,從而也迅速打開了內地市場。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前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暨駐校藝術家;曾二度榮獲臺灣文藝大獎,也曾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裏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于1999年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臺灣文學經典作品”;《如夢之夢》並於2003年榮獲香港舞臺劇獎“最佳整體演出”等三項獎項。

  賴聲川曾于1998年起在大陸先後推出《紅色的天空》、《千禧夜,我們説相聲》、《他沒有兩個老婆》等多部劇目,均大受歡迎。2006年初,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賴聲川導演主持的表演工作坊達成共識,于2006年9月攜手共同推出舞臺劇《暗戀桃花源》大陸版。自2006年11月18日在北京首都劇場後,已經在中國十個城市演出近60場,觀眾人數已達12萬之眾,被紐約時報譽為“當代中國最受歡迎的劇目”。

  賴聲川于2006年在海峽兩岸發佈新書《賴聲川的創意學》,分享多年的創意心得。其他出版包括《賴聲川:劇場》一至四冊(元尊,1999)、《如夢之夢》(遠流,2001)、《世紀之音》、《兩夜情》、《魔幻都市》、《對照》、及《拼貼》(群聲,2005)。《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臺北:時報,2003)是研究賴聲川的專書。2006年9-10月在臺北舉行的「賴聲川國際研討會」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學者,發表了關於賴聲川作品之十四篇論文。2007年8月大陸版《賴聲川劇本輯之“暗戀桃花源”“紅色的天空”》出版。

  2007年8月,為了紀念香港回歸十週年、香港話劇團建團30週年、中國話劇百年,香港話劇團特別邀請賴聲川導演為該劇團排演了一版以全粵語演出的香港版《暗戀桃花源》,並在香港版和大陸版的基礎上創出新意,推出“兩岸三地聯演版”,別出心裁地以大陸版“暗戀”部分和香港版“桃花源”部分拼貼碰撞,在舞臺上分別用普通話和粵語“雙語”碰撞,將原劇中兩個劇團爭一個劇場的戲劇衝突演化至高峰,也將“暗戀”的悲愴淒美和“桃花源”笑鬧鬼馬展現得淋漓盡致。2007年中國紀念話劇百年期間,《暗戀桃花源》入選話劇百年十大經典劇目,賴聲川也入選中國話劇百年當代名人堂。

 

  獲獎情況:

  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暗戀桃花源》、1992)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暗戀桃花源》、1992)
  柏林國際影展卡里加裏獎(《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暗戀桃花源》、1993)
  香港舞臺劇獎特別榮譽獎(2000)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