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各界代表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言

  時間: 2009-01-01 10:4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3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各界代表在會上發言。摘要如下:

  依法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説,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次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文告的形式,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鄭重宣告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一系列主張,把解決臺灣問題的歷史進程推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30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為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載入了1982年憲法。1994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制定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充分體現了我們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主張,同時表明瞭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這些年來,我們推動有關方面以貫徹實施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為重點,積極完善和落實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措施,為臺胞辦實事、辦好事,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改善投資環境,增進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

  我們一直尊重並支援臺灣同胞在管理國家事務上發揮積極作用。自四屆全國人大以來,根據臺灣省籍同胞在大陸的分佈情況,通過協商選舉,推選出臺灣省在大陸的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一些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還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中也有許多臺籍同胞。臺籍代表和委員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表意見,就臺胞在大陸投資、就學、就業和兩岸文化交流等問題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建國表示,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關於對臺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擴大兩岸人員往來,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説,《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3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作為由居住在祖國大陸的臺灣省人士組成的參政黨,臺盟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一切“臺獨”分裂活動,積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臺盟全體盟員及所聯繫的廣大臺胞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廣泛聯繫臺灣各界人士,大力推動兩岸同胞往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維護臺商、臺生以及其他臺胞的正當權益,加強同海外擁護祖國統一的華人華僑的聯繫,為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作出了應有貢獻。

  林文漪表示,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國家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臺灣同胞,歷史上曾經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壯麗篇章。兩岸同胞雖曆盡悲歡離合,但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感情永遠割不斷。今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臺灣同胞給予災區同胞深切關懷和無私援助,譜寫了兩岸同胞患難與共、血濃于水的感人樂章。當前,金融危機肆虐全球、波及兩岸,兩岸同胞更要相互扶持,加強交流合作,共克時艱。今年3月以來,臺灣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性轉機並持續改善和發展,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實現。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正在成為兩岸同胞的自覺行動,進一步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已經具備更為有利的條件。我們臺胞為此深感欣慰,備受鼓舞,更有決心和信心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匯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青春力量

  全國青聯副主席、全國學聯主席劉凱説,《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來,大陸青年為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進行了不懈努力。兩岸青年以特有的真誠和活力,積極投身兩岸交流合作的大潮。蓬勃發展的兩岸青年交流,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青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兩岸青年要攜起手來,共同肩負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兩岸青年社團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運用多種資源,搭建交流平臺,擴大交流規模,拓展交流領域,構建交流機制,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再上新臺階。兩岸青年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共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偉大事業,共同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級青聯、學聯組織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得機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兩岸關係展現和平發展前景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説,《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標誌著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30年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既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不斷發展,指導對臺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30年來,我們大力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取得巨大成就。截至今年10月,臺灣同胞來往大陸累計達5074萬人次。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累計超過185萬人次。兩岸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社會等交流不斷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形成互補互利格局。截至今年10月,大陸有關方面累計批准77011個臺資項目,兩岸貿易額累計達8429億美元。今年下半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和兩岸海上、空中直接通航相繼實施。

  30年來,我們努力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協商談判,取得重要進展。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成功舉行“汪辜會談”,通過協商解決了兩岸同胞交往中的一些事務性問題,併為開展兩岸政治對話進行了初步探索。今年6月,中斷多年的兩會協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並取得重要進展。海協會協商代表團成功訪問臺灣,掀開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的一頁。

  30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同贊成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開展交流對話,取得政黨交流的重大突破。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分別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訪,寫下了兩岸關係新的歷史篇章。國共兩黨領導人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奠定了兩黨交往的政治基礎,指明瞭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

  30年來,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團結海內外同胞,有力阻止了“臺獨”分裂勢力的倒行逆施,挫敗了企圖將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各種圖謀。

  王毅表示,30年來的兩岸關係走過不平凡歷程,也取得不平凡成就。今年3月以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正在展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我們決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繼續貫徹黨的十七大關於對臺工作的總體要求,堅定不移地遵循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紮實有效做好各項對臺工作,努力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編輯: 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