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閔大洪:期待海峽兩岸新聞交流大步前進(圖)

  時間: 2007-11-02 10:29     來源: 台灣網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閔大洪

 

  台灣網11月1日北京消息 今天下午,在紀念海峽兩岸新聞交流暨中國記協發表歡迎臺灣新聞界來大陸採訪談話20週年座談會上,曾經先後兩次赴臺參加新聞學術交流活動的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閔大洪表示,1987年11月1日,中國記協受國務院辦公廳委託發表談話,歡迎臺灣新聞界來大陸採訪,從此兩岸的新聞交流逐步升溫,規模不斷擴大,形式日益多樣,新聞交流成為跨越海峽溝通兩岸的一座重要橋梁,他期待海峽兩岸新聞交流大步前進。

 

  兩岸新聞交流屆滿20週年。閔大洪在座談會上回憶説,1987年,臺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和徐璐首度來大陸採訪,接機時,接待單位負責人的一句歡迎詞:“等了你們三十八年”,讓所有在場人員感慨萬千。

  閔大洪表示,歷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給兩岸新聞交流提供了一個融洽的平臺,起了積極的作用。他舉例説,第六屆研討會在臺北圓山大飯店開幕,整個研討會期間,臺灣媒體對團長、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肖東升和許多團員的採訪都一直沒有中斷,就在大陸團起程前夕,即11月10日,臺灣當局迫於兩岸新聞交流方面長期落差的壓力以及島內新聞界有識之士長期呼籲,宣佈開放大陸記者可赴臺“變通常駐”;為此,臺當局“新聞局”特別訂立了“注意事項”,包括申請程式、初期開放的媒體數量及每家媒體允許記者數量、駐臺時間、採訪活動的範圍等限制性措施。

  回顧兩岸新聞交流20年的歷程,閔大洪深有體會地説,在兩岸的交流活動中,新聞交流是重要的領域,新聞媒體和新聞界人士能夠為加強相互的了解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兩岸幾乎所有的大眾媒體、新聞團體、新聞教育與科研機構都有過互訪。媒體的採訪活動及兩岸記者共同採訪活動涉及到各個領域和層面,媒體間的各類合作也日益活躍。

  他説,在兩岸的新聞交流活動中,一大批臺灣新聞界有識之士的努力推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閔大洪強調,在兩岸的新聞交流活動中,雙方必須以最大的誠心為前提。臺灣記者來大陸採訪的累計人數已突破14000人次。大陸每年的“兩會”和中國共産黨代表大會早已向臺灣媒體開放採訪,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大,前來採訪的臺灣媒體就達13家共50人。國臺辦負責人已明確表示,繼續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兩岸新聞交流。實際上,對於兩岸新聞交流,大陸方面從來沒有強調或實行“對等”原則,實施的恰恰是“特殊優惠”政策,顯示了“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大陸方面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的誠心。

 

  閔大洪指出,從20年的歷程看,兩岸新聞交流的突破、發展或波折、停滯,與兩岸整體關係密切相關,希望臺灣當局能真正從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的福祉出發做出積極的回應,與大陸攜手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水吉)

 
編輯: 齊曉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