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兩會復談:開啟歷史新頁

  時間: 2008-11-29 10:1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6月12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左)的會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始舉行。圖為二人緊緊握手.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2008年6月12日9時,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對坐在長條會議桌中央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起身握手,標誌中斷9年的兩會協商正式恢復。會談中,陳雲林提出推進兩會協商的3點意見和建議;江丙坤正式邀請陳雲林年內率團訪台,陳雲林表示感謝並接受邀請;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項議題協商有望順利簽約

  6月12日清晨,北京。街邊報攤上有報紙刊出通欄標題:兩會今起復談。

  自1999年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中斷商談已達9年之久。9年前,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使兩會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接觸、交流、對話的基礎不復存在,兩會協商機制被迫中斷。

  12日上午8時55分,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慶功廳迎接步入會場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一行。海基會代表團的12位成員落座後,12位海協會有關人員就座。9時,對坐長條會議桌中央的陳雲林、江丙坤起身握手,在現場200多位記者的閃光燈和快門聲中,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

  江丙坤:兩岸關係新的起點

  兩會領導人陳雲林、江丙坤握手後先進行會談。

  陳雲林首先發言。他説,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緬懷汪道涵會長和辜振甫董事長,兩位老人雖然駕鶴西去,但是他們為改善兩岸關係,推進兩會協商作出的卓越貢獻,已經深深地銘記在兩岸人民的心中。希望兩會雙方在此次商談中共同努力,儘快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協議,從而取得1993年汪辜會談後兩岸協商談判的重要成果,回報兩岸同胞的期待,續寫兩岸協商談判的歷史新章。

  陳雲林説,兩岸的協商談判能否順利進行,一向是兩岸關係是否改善與發展的重要標誌。兩岸關係經歷過漫長的蹉跎歲月,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兩會恢復協商以後,我們深知承擔著繁重的任務,肩負著重要的責任。衷心希望兩會把握時機,及時、積極地交換意見,做出符合兩岸同胞期待、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務實規劃。

  江丙坤在發言時首先對汶川大地震遇難者的家屬表示“最誠摯的慰問”。他説,希望將來通過兩會的協調,為地震災區提供更實質的幫助。

  江丙坤表示,在最近兩岸善意互動的氛圍下,兩會已經建立互信,定能在兩岸協商、交流和服務等方面,再度發揮橋梁和管道的功能,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江丙坤説,這次會談象徵著兩會互動的恢復,也是兩岸關係重新啟動的一個起點,兩會正常化、制度化的往來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他表示,借由兩會正常化的互動,定能達到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的目標。衷心盼望兩會能掌握這個難得的契機。

  陳雲林:提出三點意見和建議

  陳雲林在與江丙坤會談時,提出推進兩會協商、加強兩會聯繫的三點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兩會協商,本著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精神,務實規劃近期協商議題和步驟。

  二、加強兩會交流,打造兩岸受權民間團體推動兩岸交流的平臺。海協會與海基會都負有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職責。兩會應加強各層級會務人員互訪,開展多層次的經濟、文化、社會交流活動,包括根據兩岸關係發展需要,邀集兩岸社會各界人士舉辦研討活動。兩會還可考慮組織海協會理事和海基會董事、監事進行互訪。特別是可以考慮邀請兩岸主管部門人士以兩會名義進行交流,就解決兩岸交流中的政策性問題交換意見,以利雙方各自或共同採取措施,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邁向新層次、新水準。

  三、恢復兩會日常聯繫,相互委託,協助有關方面妥善解決兩岸同胞交往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服務兩岸同胞。恢復兩會緊急聯繫人制度,及時有效地處理涉及兩岸同胞生命財産安全的突發事件,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

  對此,江丙坤有積極回應,表示同意兩會人員經常性互訪,並邀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年內率團到臺灣訪問。陳雲林表示感謝並接受邀請。

  江丙坤提出兩會年度內協商議題的建議,包括兩岸貨運包機、擴大客運包機、兩岸海運直航等。陳雲林表示重視江丙坤對未來兩岸協商議題的關注,會認真考慮海基會的意見;並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積極創造條件,根據兩岸民眾要求的輕重緩急和條件成熟的狀況,就今後兩會協商議題和步驟早日作出安排。

  高孔廉:希望順利商定協議文本

  上午10時45分,兩岸週末包機的協商在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百人廳舉行。兩會各10位有關人員一同走進會場就座。協商由海協會執行副會長孫亞夫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共同主持。

  高孔廉在正式協商前講話。他説,關於兩岸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二項議題,希望兩會在既有的基礎上順利地商定二項協議文本,13日由兩會領導人正式簽署,使兩岸關係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高孔廉説,兩岸關係的分歧有歷史的原因,分歧應經由對話和協商來化解。兩會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制度化的對話和協商,建立兩岸交流的具體規範,解決兩岸交流中衍生的議題,保障兩岸民眾的利益。

  高孔廉説,近來,兩岸雙方共同強調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這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創造了一個歷史的契機。這次兩會能在最短時間內恢複製度化的協商、互動,是一個最好的開始,深具歷史意義。

  孫亞夫:對協商結果感到高興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協商在下午2時30分舉行。海協會的9位有關人員和海基會的12位有關人員從會場的兩個入口同時進入。這場協商還是由孫亞夫和高孔廉共同主持。

  孫亞夫在正式協商前介紹了上午週末包機事宜協商的情況。他説,雙方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進行磋商,就所有條款都達成了一致,對這樣的結果我感到很高興,也受到鼓舞。上午的兩會協商使我感受到,在兩會建立互信的基礎上,雙方平等協商,積極溝通,是可以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的。上午的協商是9年來兩會重新恢復協商的第一次,雙方都積累了經驗,對下午協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很有幫助。

  孫亞夫説,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兩岸同胞都非常關心、一直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下午的協商順利進行,確定協議文本,這樣我們可以期盼兩會領導人簽署協議,辦成這兩件好事。

  高孔廉回應孫亞夫説,上午的協商很順利,相信兩會領導人能夠順利地簽署協議。下午的觀光議題,現狀是非常失衡的,臺灣每年到大陸有463萬人次,大陸到臺灣的人次不到30萬。希望經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商,改善這樣的狀況,促進兩岸人民的往來。相信我們能夠在這個議題上很快達成共識。(記者 陳曉星)

 


 
編輯: 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