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真正打響始於1937年8月13日,從過程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圍點攻堅、轉入防禦、全線撤退。第一階段是圍點攻堅,從8月13日起至9月中旬,中國軍隊向盤踞在上海的日軍據點發動進攻。但是打響第一槍的卻是日軍。8月13日上午,雙方先頭部隊在虹口八字橋猝然相遇,引發交火,隨即,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日本軍艦開始用艦炮轟擊閘北,海軍陸戰隊一隊由天通庵和橫路方向越過淞滬路衝入寶山路,向我駐守西寶興路的王敬久第87師、孫元良第88師進攻,中國軍隊立即予以還擊。大上海繁華地段不復往日興榮景象,槍炮聲大作,濃煙滾滾,城市轉眼變成炮火紛飛的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大規模的淞滬會戰由此宣告開始。
為搶得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敵人,國民黨組織淞滬作戰部隊第9集團軍于次日對上海市區之敵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匯山碼頭及海面艦艇。其攻擊重點最初為虹口,後轉向公大紗廠。經數日苦戰,第87師佔領滬江大學,第88師佔領五洲公墓、寶山橋、八字橋各要點,日軍于16日退守江灣以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為中心的據點,依憑堅固工事頑抗,中國軍隊雖英勇作戰,人人爭先奮力殺敵,無奈缺乏重炮,對敵工事不能實行有效摧毀,加之敵又有艦隊強大火力支援,中國軍隊往往屢攻不克,無功而返。且自身傷亡很大。8月14日,負責指揮進攻日軍的第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陣亡,為開戰以來中國軍隊犧牲最高級別之軍官。其旅傷亡1000余人,連排軍官幾乎損失大半。
除在地面戰場短兵相接,雙方在海上、空中也展開全方位較量。中國飛機于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動轟炸日軍目標,並與日機爆發激烈空戰。8月14日,第4驅逐機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率所部飛機于杭州筧橋機場上空擊落敵機6架、擊傷多架,首創中日戰爭史上擊落日機的紀錄,國民政府後來特將此日定為空軍節。15、16日,中日空軍連續激戰,中國空軍在京、滬、杭上空共擊落日機40余架。海軍亦在8月16日出動兩艘魚雷快艇,自江陰潛至上海外灘,連發魚雷兩枚,擊傷日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後勝利返航。
正當前方戰事漸趨激烈之時,蔣介石卻以顧忌"國際影響"而命令部隊暫緩攻擊,其實,他真正害怕的不是"國際影響",而是日本人。從內心來説,蔣介石根本缺乏與日軍決一雌雄的信心和膽略,他也不願意冒與日本人死打硬拼而讓中國共産黨和其領導的紅軍坐大的危險。此時的蔣一如既往對西方列強干預抱著幻想,以他的想法,"英、美洋人不挨幾顆日本人的炸彈,他們怎麼會出面干預?"因此8月18日,由英、美、法、德意等國組成的外交團提出劃上海為中立區的建議,正中蔣介石的下懷。但是日本人卻全然不領會蔣介石的"良苦用心",一口回絕五國的建議,無計可施的蔣介石只好硬著頭皮繼續下令抗戰。經過這一暫停進攻,喪失了戰機。日本人卻贏得了時間。日軍新增兩個師團兵力,在中國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下星夜兼程,于8月23日晨分別在吳淞口、川沙等地登陸,進攻上海市區的中國軍隊遂被迫移主要兵力向北,抗拒登陸日軍。
(來源:新浪網 作者:葛業文)
編輯: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