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70年後祭國殤:七七事變親歷老兵重聚盧溝橋側記

時間:2007-07-08 15:49   來源:新華網

  7月3日,參加過“七七事變”的二十九路軍抗戰老兵崔金品,準備赴北京盧溝橋參加“七七事變”七十週年紀念活動。崔金品是河南項城市官會鎮人,今年90歲,是當年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發動“七七事變”的二十九路軍大陸健在的老兵之一。 中新社發 楊正華 攝

  2007年7月7日。古老的盧溝橋迎來了9張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歷史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張可宗、馬步先、孫敬生、崔金品、趙金典、李鴻斌、沈甸之、吳江平、趙新立……他們是當年駐守盧溝橋一帶堅決抗日的原國民黨第29軍士兵。

  70年前的今天,就在這座橋上,這些當年青春勃發的年輕士兵,和他們守衛宛平城的第29軍戰友們一起,面對侵華日軍的悍然炮擊,奮起反抗,打響了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上的五百石獅目睹了這些抗日勇士的勇敢和血性,宛平城墻的纍纍彈坑見證了這些抗日勇士的不屈和忠誠。一座800年曆史的石橋,背負著國殤民難,也承載著一支抗日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70年過去了,當年在盧溝橋上決死奮戰、抒寫抗日豪情的那幫鐵血漢子,大多已走入歷史的記憶。今天,在“七七事變”爆發70週年紀念日,9位從當年盧溝橋戰火中拼殺出來的抗日勇士不顧年事已高,從重慶、河南、江蘇、天津和北京等地趕來,共赴一個祈盼了70年的生死約定。

  度盡劫波兄弟在。9位已是九旬上下的抗戰老兵顫顫巍巍地擁在一起,乾瘦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淚水,從他們深陷的眼眶裏恣意流出。

  這是一幅讓親臨現場者無法不為之動容的畫面——盧溝橋上,9位親歷“七七事變”的抗戰老兵一字排開,列隊,報數,立正,敬禮,向在70年前犧牲的戰友們致敬,向戰死沙場的原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和原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致敬。多少往事都已消失在歷史煙雲裏,惟有這段國殤不能忘卻,它已融入死者的生命裏,鑲嵌在生者的記憶中。

  這是一串讓聆聽者為之震撼和感動的音符——9位頭髮花白的抗戰老兵佇立盧溝橋頭,放聲高歌原29軍軍歌(歌詞正是民族英雄岳飛的《滿江紅》):“怒髮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沒有伴奏音樂,但9位抗戰老兵慷慨激昂的神情,深深感染了現場的觀眾,有人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

  “戰爭永遠都是殘酷的。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忘記發生在盧溝橋上的這場戰鬥,不要忘記那些在抗戰中捨身赴難的中國士兵。我們都老了,但是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後輩們,我們對得起腳下這座石橋,對得起生養我們的父母,對得起中國軍人這個稱呼!”88歲的抗戰老兵張可宗聲音洪亮地告訴記者。

  此刻,記者想起了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不會死去,只會慢慢消失。同樣,歲月的風刀霜劍可以將這些步入風燭殘年的抗戰老兵捲入歷史深處,但是他們毀家紓難、禦辱抗敵的民族魂魄卻會永駐國人心中,一如盧溝橋上那五百頭經歷800年風雨依舊巋然不動的石獅!(解放軍報北京7月7日電/丁增義)


(來源:新華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