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七七事變”的抗戰老兵重返盧溝橋

時間:2007-07-07 13: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馬傑 張舵)七月的驕陽下,9位白髮蒼蒼的抗戰老兵,70年後重返一座歷經滄桑的橋,緬懷歷史,寄託哀思。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宛平城外,“盧溝曉月”碑亭前,9位年逾八旬的老兵在口號的指令下列隊報數並行軍禮。

  “一,二,三,……八,九!”老人們洪亮的聲音在盧溝橋上空回蕩。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標誌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史稱“七七事變”。

  20天后,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國民黨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殉國,一天內傷亡士兵超過5000人。隨後,北平失守,天津淪陷。

  9位老人就是當年奮勇抵抗的第29軍老兵,他們來自祖國大江南北,拄著拐杖,坐著輪椅,年齡最大的94歲,最小的87歲。他們中的多數人都是70年來首次回訪盧溝橋。

  “民族興旺的命運,正擔在我們兩肩……揮舞起銳利的劍,衝殺向敵人的胸前,報了民族仇,償了我的願,死有何憾,死有何怨!”87歲的老兵,空軍指揮學院訓練部顧問沈甸之激動地當眾朗讀當年寫下的豪邁詩句,動情之處,不由眼眶濕潤。

  在宛平城內的抗日戰爭紀念館,89歲的趙新立在一幅幅照片前駐足凝視,並不時伸出顫巍巍的手對身邊的人説:“當時就是這個情況,日本侵略軍沒有人性,老人小孩都不放過,慘哪!”

  當年29軍132師的張可宗戰後定居重慶,他説:“一年365天,天天都想起抗戰的事情。現在我告訴下一代,中國的土地寸土不讓,寸土必爭,29軍盡到了保家衛國的責任。”

  但張可宗也有遺憾。他説,“那時我是班長,主要負責首長保衛工作。我們流過血,流過汗,卻沒有保護好首長,現在依然感到慚愧。29軍目前只剩我們這幾個了,我們也老了。”

  佟麟閣、趙登禹、馮玉祥等名將的後人,以及被擄日本的倖存勞工等歷史見證人也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每次來到這裡,我都是國恨家仇涌上心頭,心情難以平靜。”佟兵説。

  活動的組織者,多年來致力於口述史研究工作的民間人士方軍説:“親歷者的自述是豐富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細節。”

  “70年後戰場重聚,他們留下的可能是盧溝橋事變親歷者的最後一張寫真。”方軍説。

  中國抗戰史學會會長何理説,抗戰老兵是歷史的活證人,歷史就寫在他們身上,他們親身參與這樣的紀念活動具有特別的震撼意義,而這項活動由民間自發組織,也體現了群眾對歷史的重視,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編輯:齊曉靖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