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牽涉到中國經濟的發展路徑問題。為了中國經濟轉型,減少資産泡沫風險,人民幣不能大幅升值。堅持藏匯於民,可以將人民幣匯率升降的壓力通過市場得到化解。
人民幣大幅升值,將導致資産價格泡沫迅速破裂。而且,如果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20%,出口企業即便依賴出口退稅也無法生存,會有大量企業倒閉,東部製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戛然而止。與此同時,以房地産為主的資産價格急劇下挫,銀行裏以房地産作抵押的貸款變成壞賬,金融機構需要剝離大量壞賬、注入資金。
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是目前中國出口主導型的經濟結構無法承受之重。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對勞動密集型行業進行匯率升值壓力測試,以期厘清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會對紡織服裝、製鞋、玩具等行業造成何種影響。調研雖未有明晰結果,但據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商粗略估計,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而當前這些行業的平均利潤水準僅為3%-5%。
人民幣匯率像一團亂麻,升不得,降不得,不升不降還是不行。但換個角度思考,則能豁然開朗。
我國的外匯儲備真的多到不以為財反以為愁了嗎?從民間來看,並非如此。與日本比較可以得出較為明確的結論。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21316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每人平均外匯儲備僅為1605美元。日本外匯儲備為9885億美元,每人平均外匯儲備為7783美元。兩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明顯不同。日本以民間儲備為主,所擁有的流動性外匯資産達3萬億美元。中國內地居民和企業的外匯儲蓄加在一起才1000多億美元,僅相當於日本一家基金公司的規模。因此,有必要推行藏匯於民的政策,使得政府壓力轉化為市場動力。
中國以往外匯短缺,因此推行藏匯于政府的政策。2007年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我國對個人結售匯政策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對個人結售匯由限額管理改為年度總額管理,並將個人年度購、結匯總額均由以前的2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但藏匯於民成效不突出,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人們願意持幣待漲。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外匯投資品種較少,主要是銀行存款和銀行提供的外匯理財産品,年收益率一般僅有3%左右,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實際收益率為零或負值。
堅持藏匯於民,同時相應放鬆民間外匯資金的用途管制,解除企業和個人到境外的直接投資和直接購買金融産品的諸多限制,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和購買境外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使得外匯可以迅速轉化為靈活的投資工具,人民幣匯率升降的壓力將通過市場得到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