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長三角振興規劃將開啟 426家上市公司構築新版圖

  時間:2010-01-08 08:51    來源:新華網綜合     
 
 

  滬、蘇、浙“兩省一市”上市公司共426家,總流通市值達到30103億元,兩項分別佔上市A股的24.74%和20.67%

  據證券日報報道,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臺,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

  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出於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全新的宏觀考慮,區域振興規劃的頻繁出臺。有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一共批復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中部地區崛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等11個區域振興規劃,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

  最新版《規劃》提出要完善定期會商制度,繼續完善上海、江蘇、浙江的兩省一市“省市長”定期協商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峰會的作用,充分發揮現有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等合作機製作用,推進落實三方共同明確的有關合作,完善長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設。

  經濟地位舉足輕重

  新年伊始,我國區域振興規劃又傳利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即將出臺。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已批復的區域振興規劃在經濟振興上取得了積極效果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和盤活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因此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臺,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指由滬、蘇、浙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通、鎮江、湖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嘉興、常州等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長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以浦東開發為龍頭,以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相伴隨,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上了一個新臺階。上海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特別是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身處中心的上海市日益發展成為大公司、大銀行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所在地,並加快朝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大中心邁進。對周邊城市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