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國務院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明確發展定位

  時間:2009-12-17 09:1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12月16日電(記者劉菁 郭遠明)記者從江西省人民政府獲悉,國務院12日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省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它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鄱陽湖是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約佔長江徑流量的15.6%。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

  《規劃》明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餘、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國土面積為5.1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長極之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條件。

  根據《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是: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區、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帶動區、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期為2009年至2015年,遠期展望到2020年。2009—2015年的任務是創新體制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生態經濟實力,初步形成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2016—2020年的任務是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産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

  加快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利於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的新模式,有利於構建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新支點,有利於樹立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象。國務院指出,要把《規劃》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的重大舉措,促進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推動這一地區科學發展。

  國務院要求,《規劃》實施要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途徑,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把鄱陽湖地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示範區。

  今年以來,國務院先後批復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等。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