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後ECAF時代商機:臺式火鍋店掘金鷺島

  時間:2010-11-24 09:45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冬日的氣息撲面而來,今年“千年極寒”的傳聞可是樂壞了火鍋店的老闆們。陶鄉涮涮鍋、張壹鍋等臺式火鍋店已在廈門成功打下一片天。總是在被認為市場飽和時,又有新的成員出現想“分一杯羹”。尤其是兩岸ECFA正式生效後,更是有臺商想搶佔商機。就在日前,臺灣又一家火鍋品牌——— 鍋悅精緻百匯火鍋高調宣佈“登鷺”。臺式火鍋以其環保、時尚、養生,逐漸受到鷺島民眾的認可。

  精雕細琢的“臺灣味”

  臺式火鍋店大多以臺灣風味為招牌,食材自然成為關鍵因素。鍋悅火鍋創始人賴啟弘説,ECFA生效以後,臺灣食材就可減稅甚至免稅進入大陸市場,降低了經營成本。有了如此商機,鍋悅在臺灣桃園縣開業才一年多就匆忙“登陸”。

  除了在火鍋食材上講究地道“臺灣味”外,臺式火鍋店老闆們還借機引入許多臺灣美食,在竹蓀鵝火鍋店的功能表上,就能看到菜脯蛋、鹽酥蝦等臺灣特色美食,老闆還帶來了臺灣的茶梅、金門高粱酒……鍋悅也是如此,堪稱臺灣美食的“百老彙”,在這裡可品嘗到高山茶、臺灣姜母鴨、黃金鮑等。

  對此,廈門餐飲同業公會副會長鄭慶喜表示,最近一兩年,一些堅持地道臺灣口味、食材的臺灣餐企日益被廈門消費者青睞,“這確是個值得關注的信號”。隨著ECFA相關細則的出臺,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品牌餐企入廈。

  “大陸消費者對口味的要求越發專精,減少身體負擔的養生美食理念漸漸深入人心。”賴啟弘表示。原本就講究清淡、養生的臺式火鍋店更是牢牢把握此風潮,消除市民對 “吃火鍋會上火”的疑慮,在“養生”方面用盡巧思,有的選用蔬菜瓜果,熬湯、有的用鮑魚乾貝提味……店家為達到養生效果對選材幾近苛刻,如湯底不加味精,而且用的都是高鐵低鈉的玫瑰鹽。

  創意成就差異化競爭

  臺式火鍋店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意不可或缺。鍋悅創始人賴啟弘手中有張 “王牌”——— 一種名為“百匯”的獨特經營模式。“在這家火鍋店內,你不僅能品嘗到正宗的臺灣火鍋,還能吃到中式自助餐、法式甜點等,此外還可舉辦高端宴會。”賴啟弘説,這在廈門,算是首創。

  當然,家家都有一手獨門絕活。例如“張壹鍋”,走入店裏就能看到被放置在傳送帶上的一盤盤涮鍋菜品,沿著桌邊優雅地回轉著。顧客取走後,新的又來,菜色在轉動中令人賞心悅目,滿足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欲求。

  另外,和本土的火鍋店相比,臺式火鍋店一般是“一人一小鍋”形式,張壹鍋、陶鄉涮涮鍋是,剛開業的鍋悅也是。“這樣乾淨衛生,避免大家老把筷子放進鍋裏攪來攪去的,也可以減少很多細菌。”賴啟弘説。

  去過臺式火鍋店的顧客,大多都對店內的環境讚不絕口。燈光的色調、墻壁的裝飾……都設計得很考究,讓人在裏面用餐感覺很舒服。要想在鷺島打下一片天,硬體過硬,軟體也很重要。而優質服務無疑是臺式火鍋的殺手锏,用餐時,服務員常會貼心詢問顧客意見,這與本土許多火鍋店的嘈雜環境、服務員點完菜後就不見蹤影的情況相比,有了檔次上的提升。

  本土化移植與多元化發展

  源自對岸的臺式火鍋,除了面對同行業的競爭外,更要經過廈門消費者的嚴格審視。在堅持特色之外,本土化移植幾乎是每個臺灣品牌到大陸發展的必經之路。鍋悅火鍋已試營業了一段日子,賴啟弘坦承,一開始不少消費者還有些不適應,近六成的消費者抱怨食物口味偏淡。不過,目前鍋悅將顧客群體鎖定在對臺灣餐飲比較了解和適應的商務客,以及諸多在廈打拼的臺商。

  “廈門是一座移民城市,口味多樣,這可以理解。但臺灣餐飲注重養生、保健,這在未來將成為主流。價格可能相對貴些,但絕對物有所值。”賴啟弘説,未來他還將展開多種行銷模式,其中之一是與旅行團合作引來更多人流。

  在廈經營竹蓀鵝火鍋的葉基政則是用天津的鵝、雲南的竹蓀、臺灣的醬料來征服廈門人的胃。他説,大陸人口多,又分別來自不同地方,需進行多元化經營。所以他以竹蓀鵝火鍋為招牌,嘗試增加適合各地人喜歡的菜肴,比如川菜、湘菜、東北菜、閩南菜等各色炒菜,尤其加入了廈門人愛吃的海鮮。

  更有臺商將臺灣特色本土化,“張壹鍋”火鍋店老闆張崇鳴透露秘訣——— —— 用當地食材配合臺灣製作方法,店內菜品九成以上原料從本地採購,而沙茶鍋、麻辣鍋等鍋底料包,完全是按自家配方要求臺灣廠商配製完成。店內獨門調料“牛頭牌”沙茶醬,價格不菲,張崇鳴堅持從臺灣帶過來,“這種沙茶醬在臺灣很有名,沒有了它,誰還説這是臺灣人開的店?”這樣的改良,讓他的菜品毫不遜色。 (記者 林靜嫻 薛洋)

 
編輯: 張蕾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