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中國經濟“收官季”開局亮麗“V”型回升態勢明朗

  時間:2009-11-12 09:02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中國經濟可以説已經取得了保增長的決定性成果。下一步需要保持適當的增長速度,但調整結構和防止通脹預期變成現實應成為更重要的任務”

  工業生産提速、投資增速平穩、消費增速加快、出口降幅收窄……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同時發佈了備受關注的10月份經濟數據。一系列積極資訊表明,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回升向好的趨勢在第四季度首月進一步鞏固。

  2009年收官之戰的第四季度,迎來了“開門紅”。國家統計局新任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日表示,10月份的主要指標讓人相信,“保八”已經無憂。

  “現在距離年底只有2個月了,10月份的數據延續了前三季度企穩向好的趨勢,中國經濟可以説已經取得了‘保增長’的決定性成果。”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如是説。

  工業增長:最大亮點

  在10月份的經濟數據中,最大的亮點是工業生産。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比上年同月加快7.9個百分點,比9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為連續6個月同比增速加快,“V”型回升的態勢已非常明朗。

  “10月份的經濟形勢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意味著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會繼續加快。”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統計顯示,1至10月份,中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1%。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府投資的拉動效應外,來自房地産行業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投資數據的新亮點。數據顯示,1到9月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速較前8個月增加3個百分點達到17.7%。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新開工項目增長仍處高位,為未來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以房地産投資為代表的民間投資的加速將進一步帶動投資增長。

  此外,中央財政投資今年只下撥了2800億元,還有2000億元未撥,這將對未來投資的增長起較大的推動作用。

  消費:最大驚喜

  我國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繼續增長,顯示出我國由內需擔綱經濟拉動力的“內生性”良好增長態勢持續。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盛來運表示,消費增速加快,是10月份數據中最大的驚喜。“今年以來,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突出,10月份又有國慶、中秋兩節,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消費市場的繁榮,也表明國家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

  CPI、PPI:跌幅繼續收窄

  目前,除了主要經濟指標外,CPI、PPI兩個價格指標的降幅繼續收窄,也顯示出中國經濟處於持續回暖的局面。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沒有繼續8月份以來環比回升的趨勢。

  儘管CPI仍在“負運作”,但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卻有增無減。專家認為,當前我國不存在現實的通貨膨脹,通脹預期一方面來源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也來自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多家機構預測,物價將繼續平穩回升,CPI或于11月轉正。

  出口:降幅繼續收窄

  而出口疲軟是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據海關統計,10月份中國出口值連續第四個月超過千億美元,降幅為13.8%,比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此前的9月份,出口降幅比8月份收窄8.2個百分點。“出口值能否超過1000億美元是一道‘坎’,目前的數據表明國際市場對中國産品的需求在明顯回升,該月順差也明顯增多,這意味著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拉動作用將會減少。”蔡志洲表示。

  另一方面,我國出口回暖跡象日益明確,這使得進一步出臺經濟刺激政策的壓力大大減輕。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出口11月轉正的可能性很大,但説外貿強勁回升為時過早。近期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頻發,也引發市場對未來出口形勢的擔憂。不過,盛來運表示,外需正在不斷好轉,出口下降幅度繼續收窄。10月份我國外貿順差240億美元,比上月大幅增加。這些積極的信號使得國家有信心完勝今年“保八”戰役。 記者 李畫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