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星報》2月2日文章,原題:鐵礦石僵局凸顯中國經濟影響力局限中國正忙於將自己作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産國的地位轉化為對全球礦企和鐵礦石價格的影響力。但它的策略在2009年失敗了,而且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在今年會更成功。
去年幾個月的價格談判以沒有按照北京要求的降價告終,這顯示出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的限度。另外,北京以間諜罪逮捕4名力拓員工也使情勢更加緊張。
最終,中國鋼鐵企業支付了和日韓廠商一樣的價格———或者更多,因為它們不得不在價格往往高於協議價格的現貨市場上去購買鐵礦石。今年,隨著中國鋼鐵行業再度努力獲得更好的協議,它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政府刺激性支出推動了建築業的繁榮,並令中國消費者搶購更多的汽車、家電和其他産品,鋼鐵需求因此大幅上升。
中國曾希望通過對其雜亂無章的鋼鐵行業進行整合,從而向控制了世界大多數鐵礦石的三大礦業公司展現出統一的戰線,在今年處於一個更加強勢的談判地位。但是,中國鋼鐵行業沒有進行足夠的重組。這令相當多的鋼鐵企業或者削減自己同礦業公司的協議,或者不理會政府的行業目標,照舊增加生産。香港僑豐證券高級研究員海倫-劉(音)説:“供應商很集中,而買方很分散,因此,中國難以獲得談判優勢。”中國也無法繞開力拓、必合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主要的鐵礦石廠商。中國自身的鐵礦石分佈沒有足夠的高質鐵礦石,它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越來越大。
中國對礦業巨頭主導鐵礦石市場表示反對,中國還號召全球反對必合必拓和力拓組建合資公司。由於需求強勁,分析人士認為,傳統上通過礦企和亞洲國家談判確立的協議基準價格今年只會上漲,有人估計漲幅會達40%或者更高。 (唐湘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