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中國證券報:創業板——創新經濟“新引擎”

  時間:2009-10-23 09: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十年一劍今磨成!

    籌備十餘年,創業板今日開板——這不僅標誌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實質突破,更意味著資本市場成為創新經濟“新引擎”,服務國民經濟全局能力必將進一步增強。

    創業板的開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里程碑。在借鑒國際經驗並充分結合國情的基礎上,我國逐步確立了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場外轉讓市場構成並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框架。

    主機板市場以服務和培育大型藍籌企業為目標,市場規模已居世界前三;中小板自2004年成立以來,掛牌公司達到300家,支援成熟中小企業效果顯著;以科技園區企業進入股份代辦轉讓系統為契機,場外市場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之中。毫無疑問,今日,推出面向更廣大創新型、高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創業板,有效連接了主機板市場和場外市場,是彌補當前資本市場體系中間層次缺失、構建完整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

    創業板的開板,是資本市場的盛事,更是我國市場化改革縱深推進的成果。就在今天,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急需轉型、産業結構期待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創業板,對於支援企業自主創新、鞏固經濟復蘇成果、推動經濟轉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我們從微觀角度考量,創業板將為新興産業和企業提供與資本對接的平臺,在中小創新型企業投融資、自主創新、公司服務鏈條中起到樞紐的作用,促進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環保節能等新興産業孵化和培育,幫助它們成長。

    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寬一些,宏觀地看,創業板的開板,將以資本的力量推進自主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有效落實。目前,包括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在內,全球有40多家創業板市場,雖然其中能用“成功”來形容的並不是很多,但它們都對各國創新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料想,我國的創業板,將帶動全國乃至國際資本、資源投入創新性較強的企業,提供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機制,鼓勵各類創新資源和資本市場有效結合,形成創新型企業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推動建立以企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基礎性作用。

    創業板的開板,還有助於培育和完善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它將促進創業投資良性迴圈,形成促使資本、資源和其他創新要素向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積聚的長效機制,更好地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從企業的生命週期角度來説,創業板服務於那些處於成長階段,並接近成熟期的企業,成長性是這些企業的特色,但業績並不穩定,持續盈利能力有待時間的檢驗,對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還存在不確定性,上市公司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不少企業甚至存在失敗和退市的可能。

    此外,創業板企業的經營模式、運作管理和市場行銷方式比較特殊,部分公司股權結構不穩定,公司治理不完善,有的還存在對單一客戶技術和專業人員的依賴,經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相對低於主機板市場。

    監管機構也多次強調,創業板企業成立時間較短,股本規模較小,抵禦市場風險和行業風險能力較弱,面臨市場操縱、炒作可能性比較高,投資者對此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和關注——這一切均是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創業板穩步推出,將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就在此時,舞臺已經搭好,鑼鼓即將敲響。

    承載著資本市場的新希望,創業板必將助推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成為創新經濟“新引擎”!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