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加快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助兩岸共禦金融危機

  時間:2009-05-06 13:12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常務會議最近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此間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措的出臺,為兩岸共禦金融危機提供了助力。

    自2004年首次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以來,福建不斷深化與臺灣的各項交流合作,推動海峽西岸先行優勢日益顯現,為進一步加快兩岸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8年,福建省生産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截至2009年1月,福建全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9743項(不含第三地轉投資),合同臺資203.36億美元,實際到資142.7億美元。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福建已成為大陸承接臺灣製造業轉移的主要地區之一。閩臺兩地産業深度對接,基本形成臺灣接單、福建生産,産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的分工格局。

    然而,自去年以來,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危及海峽兩岸。由於國際需求的急劇萎縮,分處産業鏈不同環節的閩臺業界共同遭遇困境。

    據統計,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閩臺貿易額連續3個月降幅超過四成。其中,今年1月,閩臺貿易值僅為3.3億美元,同比下降49.5%。

    在危機面前,閩臺兩地攜手並進,迅速採取了抵禦危機的一系列措施,顯示出同舟共濟的協作精神。

    今年2月,福建省經貿交流考察團赴臺,帶回了包括“臺灣石化專區”在內的31個合作項目意向;從4月份開始,福建、臺灣旅遊業界又合作,聯手開展了“百萬遊客海峽行”活動。

    事實上,包括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家電下鄉、電腦下鄉在內的一系列積極政策,已給兩岸企業帶來了直接利好。

    此外,福建省還積極探索,幫助臺資企業破解融資和轉型升級難題。今年4月,福建省出臺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25條具體措施,從融資、科技研發、權益保障等方面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加大吸引臺商投資力度。

    4月初,大陸首個“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培訓基地”在福建泉州成立。據泉州市科技局局長吳中培介紹,培訓基地成立後,將邀請海峽兩岸的科技專家、企業管理專家對臺商進行輔導,“努力建立海峽兩岸常態化的科技交流與産業交流機制”。

    臺資企業森義機械有限公司16年前到福建投資,今年森義公司決定加大人才招募力度,在大陸鋪設更發達的銷售網路。公司業務部經理田健雄説:“4萬億刺激計劃等積極措施出臺後,大陸內需市場已經啟動,我們希望在其中爭得先機。”

    一方面是福建省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措施,幫助臺企應對危機。另一方面,臺資企業也紛紛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與大陸員工共度時艱。

    廈門臺企飛鵬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文遠,由於帶頭救助和資助困難員工,多次被評為企業“愛員工的優秀領導”。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曾文遠與另外4名臺籍人士首次獲得廈門市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