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臺媒:第三次“陳江會”開創兩岸經濟新局

  時間:2009-04-28 16:37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日報》28日發表社論説,在南京舉行的第三次“陳江會談”已順利簽署司法互助、定期航班、金融合作等三項協議,並就陸資來臺發表共同聲明,雙方都同意建立符合兩岸發展需要的經濟合作機制;同時將以避免雙重課稅等四項議題做為第四次“陳江會”的協商範圍。

  社論説,“陳江三會”之前先行在臺北舉行預備性磋商,就各項議題達成協定,正式會談中則確定詳細內容,例如定期航班方面,大陸方面原本只同意由目前每週108班提高到216班,經過雙方再度磋商,確定為270班,並再增加寧波、南昌、哈爾濱、濟南、合肥、貴陽等6個航點,大陸方面開放成為21個航點,對臺灣而言自屬有利。

  “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是馬英九當局推動兩岸協商的最高原則,舉凡協商議題設定、協商腹案及底線研擬、雙方協商程式等,都以彰顯“臺灣主體性”、維護臺灣人民利益做為最主要的考慮。

  在前兩次“陳江會談”中,雙方共簽署大陸居民來臺灣旅遊、週末包機、兩岸空運、海運、郵政與食品安全等6項協議,完成民進黨執政8年想做而始終做不到的政策,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顯著的效益。以陸客來臺為例,去年7月18日直航啟動至今年3月底,累計有5400團,約15萬人次來臺觀光,人數從初期每天平均不到300人次已大幅增加到目前的3000人次。依臺“觀光局”估算,陸客平均每人每天消費295美元,平均停留7天6夜計,一年可為臺灣帶來超過新台幣800億元的外匯及商機,立即使島內旅遊、餐飲及服務業市場趨於活絡,對提振臺灣經濟的效益不言可喻。

  再就直航為例,空運方面,目前臺北到上海航程僅1小時22分,較經香港、澳門轉機縮短3至4個小時,一年約可節省新台幣30億元,時間成本還不計入;海運方面,由於不再需要彎靠琉球石垣島,平均每航次節省時間16至27小時,一年約可節省成本12億元,未來定期航班倍增後,將可使兩岸人民來往更加便利。

  在第三次“陳江會談”中,雙方就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方面,建構司法互助機制並針對各項犯罪偵查合作、資訊交換、人犯遣返,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在金融合作方面,雙方簽署協議後,將進一步洽簽銀行、證券、保險等三項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票券部分也包括在內,使商業銀行得以辦理現鈔兌換、供應及回流業務,也將觸及雙方金融市場準入問題。至於陸資來臺雖未簽署協議,但在共同聲明中,大陸方面承諾對臺灣進行投資,海協會長陳雲林並在“陳江會”中宣佈,大陸方面將擴大對臺産品採購,未來會有一系列的採購活動,大陸方面同時鼓勵臺灣企業登陸開拓市場。

  社論最後説,無可置疑的,“陳江三會”除建立共同打擊犯罪平臺外,同時為臺灣金融創造利多,有助於兩岸雙向直接投資,對於兩岸共同應付金融風暴,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相信,兩岸互信基礎必然不斷加強,雙方簽訂經濟合作協議架構,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可以水到渠成。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